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成立,隶属省文化厅,内设考古、文物研究室。全所现有人员46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3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14人。收藏图书1万余册,订阅报刊100余种。
该所自建所以来,承担了全省有关文物的调查、保护、发掘、研究和宣传工作,主要是从事旧石器、新石器和先秦时代考古以及古文字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截至1992年止,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调查(研)报告300余篇,资料集150册。其中《皖南古代铜矿的发现及历史价值》在“1992年首届亚洲文明暨中国青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专著《汉语文字学史》,被语言文字学界评论为第一部全面阐述汉语文字学发展历史的力著,《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国内部分报刊都相继发了书评,1991年被评为华东地区第五届优秀图书,1992年被评为安徽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该所的科研方向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围绕本所重点课题,对所发现的古文字资料进行考释。同时综合利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文献学等方面的理论对文物考古进行研究,发展安徽的文物考古事业。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有:环巢湖和水阳江流域旧石器地点综合研究、淮北地区先秦古文化考古研究、淮夷文化研究、楚文化研究、皖南古铜矿考古研究等。编辑出版学术集刊《文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