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心理发展的阶段
男女两性差异心理从一出生,经由直接强化、模仿学习和认知发展、到获得性别同一性,认同于特定的性别角色,形成社会所接受的男性、女性心理行为表现,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可相对地把这个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
❶产生性别偏好的阶段,该阶段大约为1—4岁。儿童最初的心理行为并未发现明显的性别差异,他们也不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合于自己的性别,只是到了3岁时,男孩、女孩在玩各种玩具、从事各种游戏活动中,显示出对性别定型的玩具和活动有偏好,如小女孩喜好串珠子、抱洋娃娃、“过家家”等,小男孩喜好玩具火车、玩具枪、在屋外打闹等,到4岁时这种偏性选择成为明显、稳定的特点。
❷采取适性行为的阶段,该阶段大约在4—6岁。在此期间,男孩和女孩在性别偏好的基础上,开始表现出性别定型的行为,已经能对什么行为适合于自己的性别、什么行为不适合有所选择,并采取适性行为、避免不适性的行为。但研究发现男孩的性别定型发展比女孩更迅速、更完善和更巩固,而女孩还常常表现出跨性的兴趣,从事跨性的活动,这种现象甚至持续到成年期。
❸性别角色认同阶段。女孩获得性别角色的发展与采取适性行为是同时的。当小女孩开始表现出性别定型行为时,也同时开始内化了女性的角色规范和规则,而对于男孩这两个阶段是相继的:原因是母亲通常是孩子的抚养者,是孩子的第一个角色认同榜样,而男孩获得男性的性别角色,需将认同转移到父亲或其他男性榜样上去,故较晚才能达到性别角色的认同。女孩不必经历这样的转折,可直接达到性别角色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