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夹锡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概稱部 > 特殊幣材稱名 > 夾錫錢 夾錫錢 jiāxīqián 指含錫量較高的銅錢或鐵錢。分别稱爲“夾錫銅錢”、“夾錫鐵錢”。《宋史·食貨志下三》:“錢有銅鐵二等……夾錫錢最後出,宋之錢法至是而壞。” 夹锡钱 夹锡钱钱名。宋代徽宗时铸。即铜锡熔在一起铸成钱。《宋史·食货志》: “初,蔡京主行夹锡钱,诏铸于陕西,亦命转运副使许天启推行。其法以夹锡钱1折铜钱2,每缗用铜8斤,黑锡半之,白锡又半之。” ☚ 荚钱 间粟 ☛ 夹锡钱 夹锡钱亦称“夹锡铁钱”。铁、锡、铅合金钱币(《宋史》卷一八○《食货志·钱币》说是铜、锡合金钱币)。宋徽宗时蔡京当政所铸。始铸于崇宁二年( 1103 )。大观( 1107—1110 )、政和( 1111—1118 )、重和( 1118—1119 )年间亦有铸造。以一当铜钱二。随着蔡京的罢政和复起,夹锡钱时废时行。以陕西流通得最多最久。民间用药点染夹锡钱,可以冒充铜钱使用。行使夹锡钱,造成了货币流通的严重混乱。 ☚ 崇宁钱 钱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