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末怀李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末怀李白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甫
←上一篇:蜀相 下一篇:望岳 →
诗词简介: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非常出色的诗人。他们的创作道路、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虽然不同,但他们却是感情深厚的挚友。这首诗是杜甫客居秦州(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到大赦。此时杜甫在秦州,地处边塞,与李白天各一方,尚不知李白被赦的消息。
 
远在天涯的秦州刮起了阵阵凉风,秋风掀起了诗人内心的波澜,他更加惦念李白:朋友啊,你此时的心境如何? 你才华过人,遭人忌恨,罹此灾难,定然满腹怨愤。我急切盼望你的消息,可那传书的鸿雁几时才能来到。望着茫茫江湖风波险阻,我的心也深感茫然惆怅:文才出众的你却总是命运多舛,奸佞小人则总在窥伺着时机将别人陷害。这次你流寓的地方不正是屈原遭谗放逐、自沉汨罗的所在吗? 你肯定会对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你也一定会作诗相赠,将沾满血泪的诗篇投向屈原葬身的汨罗江。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天末怀李白》
    [唐]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 tiān mò huái lǐ bái 》 
    《 天 末 怀 李 白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liánɡ fēnɡ qǐ tiān mò , jūn zǐ yì rú hé 。 
    凉 风 起 天 末 , 君 子 意 如 何 。 
    hónɡ yàn jǐ shí dào , jiānɡ hú qiū shuǐ duō 。 
    鸿 雁 几 时 到 , 江 湖 秋 水 多 。 
    wén zhānɡ zēnɡ mìnɡ dá , chī mèi xǐ rén ɡuò 。 
    文 章 憎 命 达 , 魑 魅 喜 人 过 。 
    yīnɡ ɡònɡ yuān hún yǔ , tóu shī zènɡ mì luó 。 
    应 共 冤 魂 语 , 投 诗 赠 汨 罗 。 
  • 《天末懷李白》
    [唐]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翻译】
     
    北风自西北边陲秦州吹起,
    友人李白的境况究竟如何?
    不知几时能见到你的书信,
    秋日江湖的风波险恶多多。
    文才出众者只憎命运不达,
    鬼怪小人喜暗地向你掷戈。
    赦还江湘应作诗投赠汨罗。
     
     
     
    【译文】 秋天的凉风从天边刮过,不知道你此刻心情如何?鸿雁几时送到你的消息,你流放江湖前途多风波。有文才的人总是命运坎坷,山精水怪最喜欢人从跟前经过。你应把冤屈向屈原诉说,做首诗寄情投赠到汨罗。
    (陶文鹏译)
     
  • 【注释1】
     
     ①天末:天的尽头,指秦州。
     
    ②凉风:秋风。君子:指李白。
     
    ③鸿雁:比喻书信,杜甫此时或给李白写了书信,或盼李白寄来书信。鸿雁也解作消息。“江湖”句:风波艰难,行路险阻,所以很难到达。
     
    ④憎命达:与通达的命运相敌对。封建社会世道不公,有才能的人往往遭际坎坷,为吐郁闷,写出不少好文章,因而人们总是说诗“穷而后工”。这里也有为李白遭遇鸣不平的意思。魑魅(chi mei痴妹):传说中害人的怪物。这里以魑魅喜欢乘人从旁经过抓住吃掉为喻,言人事险恶,示意李白的蒙冤遭陷。
     
    ⑤“应共”二句:李白被陷流放,和屈原一样被屈含冤,在过泪罗江的时候,正应投诗江中,和屈原的冤魂共同一诉。汨(mi密)罗:汨罗江,在今湖南湘阴县东北,传为屈原投水处。

     
    【注释2】
    ①凉风:点时当秋天。君子:指李白。意:心情。
     
    ②此句深切盼望得到消息。鸿雁:指音信。传说雁能传书(见《汉书· 苏武传》)。
     
    ③此句即《梦李白》诗中的“江湖多风波”,设想李白被放逐的道路艰险。
     
    ④二句朱鹤龄解云:“上句言文章穷而益工,反似憎命之达者;下句言小人争害君子,犹魑魅喜得人而食之”(《杜工部诗集辑注》卷六)。魑魅(chi mei):山精水怪,喻奸邪小人。
     
    ⑤二句意谓你经过泪罗江时,应写诗投赠与你同样遭冤而投江自杀的屈原,共谈心情吧。冤魂:指屈原。汨罗:江名,屈原投水自杀处,在今湖南湘阴。诗中设想李白流放会经过汨罗江,其实此时李白已遇赦还归,而此时却正在畅游洞庭。
     

  • 【集评】 清·仇兆鳌:“说到流离生死,千里关情,真堪声泪交下,此怀人之最惨坦者。”(《杜诗详注》卷七)
    清·蒋六弱:“向空遥望,喃喃作声,此等诗真得风骚之意。”(《杜诗镜诠》卷六引)
     
     
    【总案】 杜甫于天宝三载(744)四月在洛阳结识李白,天宝四载秋末于石门分别,从此世事茫茫,再也没有见面。二人相交虽短,友谊颇深,杜甫先后给李白写了十几首诗,肯定他的为人,赞美他的诗歌,关怀他的命运,为他的不公抗争,是李白的挚友。安史之乱中,李白应聘参加了永王的军幕。永王被消灭以后,李白因附逆罪下狱,被判长流夜郎。当时杜甫客居秦州,听到这个消息,愤激难平,是思,是念,是慰,是劝,是愤,是怨,一股脑儿涌上心头,流于笔端,写出了这首诗。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工作,得罪肃宗,被捕入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狱,于乾元元年(758)年被判罪,流放夜郎 (今贵州桐梓地区)。他从洞庭到巫山,未到夜郎,在乾元二年(759)春夏之交遇赦放还。杜甫此时远在秦州,未知遇赦消息,故经常忧思,在写完《梦李白二首》之后,又作此诗,以寄对挚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凉风,即秋风。《周书·时训》: “立秋之日凉风至。” 因凉风而起悲秋之感,这是古代诗人普遍的心态。因此,这联以秋风起兴,说在天末之地的秦州,已秋风四起,草木萧疏了,人们都有了悲凉之感,你 (李白) 的感觉和心境如何呢?遥远的问候,真切的情思,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友思念之深!
     
    颔联: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你在流放途中的情况,何时才托鸿雁传到我这里呢?你途经潇湘洞庭,风波险阻,你可要小心啊! 正如《梦李白二首》中所云: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一种苍茫惆怅之感,撼人心魄!
     
    颈联: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转而对其身世的同情。意思是说“诗能穷人”,李白因才高而遭困厄,仿佛文章憎恶人的命运亨通一般。反过来,命运亨通者文章一般不会有名。正如同魑魅喜欢人过而食之一样,奸佞小人总是争害君子和有才能的人。这联述身世,表同情,寄感慨,高度概括了古来才智之士屡遭陷害、多舛坎坷的悲剧命运。
     
     尾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泪罗。”紧承上联,因李白流放要过江湘,自然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泪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同屈原一样,遥想李白定将自己同屈原一样的“冤魂”之语,写成诗句,向他(屈原)一诉曲肠的!满腹冤曲无人可诉,只好向死去千年的屈原倾吐,这是多么冷峻的“欲说不能”的严酷现实!
     
    全诗低回婉转,殷殷切切。因秋风而感怀,情景交融; 由李白的不幸而生同情之意,足见友谊之弥足珍贵!
     
  •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诗人杜甫流寓秦州,当听说好友李白被牵连下狱,又流放夜郎,后遇赦还至湖南时,便写下了这首怀念李白的诗。天末,天边。当时杜李二人相距遥远,故诗题如此。
     
    诗的开头即以秋风起兴,使全篇笼罩在一片悲愁的氛围之中。诗人听到好友遇赦的消息,所以急盼“鸿雁”传书,因惦念友人,故担心“江湖秋水多”。诗人深切思念友人,故而对其遭遇表示出极大的同情。诗人将友人的不幸命运与屈原相比,显示出对友人衷心的钦佩。诗中“文章憎命达,魑魅(chimei:传说中害人的精怪,此处喻奸邪的小人。)喜人过”二句,揭示了封建社会扭曲而又无可奈何的事实;才华横溢、品质高洁的有志之士在官场中必遭排斥打击,甚至被小人暗算而生命不保。取譬生动而富有哲理,具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末两句中的冤魂指屈原,汩罗江,是屈原自沉处。诗人设想李白从夜郎回湖南会到汩罗江投诗给屈原的冤魂,共诉冤情。既赞颂了李白与屈原相同的品格和才华,也感叹了他们相同的遭际。
  •  
     又是一个秋末天气,凉风骤起,更吹皱了诗人本就颇不平静 的心。杜甫时客居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北国风物,此时更是一片萧 索。放眼四顾,找不到一丝生 机与活力,怅望云天,更增愁绪无数。回顾 自身遭际,深感人海茫茫,世事难料,无限悲凉,涌上心头,悲秋情绪,挥之 难去。适闻友人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被赦,还至湖南,不由想对挚友聊抒 一番心曲。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天气,我的心情是孤 独,我的情绪是彷徨,友人你呢?被赦归来,在漂泊他乡的小舟之上,面对 周遭景物,你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该有一股抑郁难平之气吧?抑 或也有一丝悲凉与彷徨?还是你果然做到了一如既往的洒脱与旷达?
     
    杜甫说,听闻你遇赦归来,我是多么期盼了解你更多一点音讯啊! 可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那负责传书的鸿雁呢?是因什么事耽搁了 吧?为何迟迟还不见踪影呢?友人你正处潇湘洞庭之间,水波潺潺,我正 为你郁结了一腔愁怀呢?你理该好好珍重,平安归来!
     
     
    怀思之余,诗人对友人李白的身世遭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文章憎 命达,魑魅喜人过。”命运似乎总与人作祟,好的文章写手为何总是时乖命 蹇呢?最可恶的还是那些魑魅小人,总爱背后饶舌! 千古文人阅此,又有 几个不深感无驻足之地呢! 古来才智之士,悲哀如此! 后人评此句即曰: “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高步瀛引邵长蘅语,《唐宋诗举要》)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杜甫遥想李白应流寓在湘江一带,那里, 有被谗放逐、自沉泪罗的千载冤魂。友人李白是否会对水凝想,痴痴地将 手中诗稿投赠水中,让涟漪带去对屈原的深挚问候?一个“赠”字,表明这 是让人泪满衣襟的跨越千年的对话。屈原与李白,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 的被逐命运,他们应该有灵犀一点,惺惺相惜吧!
     
    杜甫感友人之所历,想友人之所思,固有此作,寄慨遥深。



《天末怀李白》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解题】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时杜甫寓居秦州。天末:天边,极言遥远之地,秦州在当时处于西北边陲,故称。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参加永王李璘军幕而被流放夜郎,乾元二年三月遇赦还归江夏,秋游潇湘,但杜甫不知李白情况,怀念不已,写成此诗与《梦李白二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李白不幸遭遇的深切关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查慎行《杜诗集评》卷八云:“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
 【注释】
 ①凉风:点时当秋天。君子:指李白。意:心情。②此句深切盼望得到消息。鸿雁:指音信。传说雁能传书(见《汉书· 苏武传》)。③此句即《梦李白》诗中的“江湖多风波”,设想李白被放逐的道路艰险。④二句朱鹤龄解云:“上句言文章穷而益工,反似憎命之达者;下句言小人争害君子,犹魑魅喜得人而食之”(《杜工部诗集辑注》卷六)。魑魅(chi mei):山精水怪,喻奸邪小人。⑤二句意谓你经过泪罗江时,应写诗投赠与你同样遭冤而投江自杀的屈原,共谈心情吧。冤魂:指屈原。汨罗:江名,屈原投水自杀处,在今湖南湘阴。诗中设想李白流放会经过汨罗江,其实此时李白已遇赦还归,而此时却正在畅游洞庭。

古诗《天末怀李白》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这首诗是诗人流寓秦州 (今甘肃天水) 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致关切怀念之情。
 首句以风起天末感秋托兴,既交代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又紧扣题意,将这种关切情怀置于萧瑟秋风的背景中予以烘托,使意更真挚,情更炽热。时杜甫在秦州,地处边塞,与李白天各一方,故用“天末”二字。习习凉风之中,怅望云天,顿觉人海苍茫,世路凶险,无限悲慨,油然而生。次句却宕开一笔,不信自己此刻的心情,而反问挚友:“君子意如何?”看似毫不经意,仔细读来却韵味无穷。设问之中,含意深厚,也从侧面表达了杜甫当时漫无头绪的情感。诗人想知道,友人是否也和自己一样在瑟瑟秋风中睹物伤怀,生身世之嗟; 诗人也想知道,友人是否也和自己一样在深深怀念着命运同样坎坷的对方。故浮想联翩,感触万端,百般思绪均在这一问之中。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由此便引出诗人的怨愤、切盼、叮咛与嘱托。
 “鸿雁几时到”,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求友人音讯的急迫心情,时值李白遇赦,然潇湘洞庭,风波险阻,鸿雁不达,音讯难通,这不能不引起诗人深深的忧虑: 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 “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在悠悠远隔的茫茫江湖上,诗人真担心友人又罹不测。在 《梦李白》诗中,诗人也表达过同样的焦虑: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这一份惆怅,这一份真情,虽说得含蓄委婉,却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紧接着诗人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极写李白怀才不遇的冤屈,表达对李白身世的同情与愤懑。前句谓人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语极悲愤;后句以妖物魑魅喜欢乘人经过其侧时抓住吃掉为喻,言人事险恶,示意李白系狱流放,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似轻松而实沉痛,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一“憎”一“喜”不仅是为李白含冤受屈而愤慨,也为封建时代具有同样命运的诗人而抗争。语直而意悲,情深而体峻。
 在慨叹与郁愤中,诗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同样因忧国伤时而被谗放逐,流寓江湘,自沉汩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 “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出于对诗人屈原的景仰,诗人想象屈原永存世间; 也出于对李白远谪他乡的深切同情,诗人用一“赠”字,想象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会与屈原作诗相赠,以诉衷肠,从而给诗人这一深切怀念之情赋予了崇高的思想内涵,足见诗人对李白的无比推崇。“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不同于一般的怀人诗,它格高调古,内涵丰富,感情十分强烈,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怀,却又写得低回婉转,沉郁顿挫,正如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所评: “说到流离生死,千古关情,真堪声泪交下,此怀人之最惨恒者。”因而成为流传百世的怀友代表诗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