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骨干排水除涝河道治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骨干排水除涝河道治理

(四)骨干排水除涝河道治理

山东省平均河网密度达0.24公里/平方公里。黄河横亘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流域面积大于1 000平方公里的河道有46条,以排水除涝为主的骨干河流主要分布在鲁北、鲁西平原及小清河水系。鲁北平原主要有漳卫河、漳卫新河、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等;鲁西平原主要有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等。
在旧社会,历代统治者不重视排涝河道的疏挖治理,广大劳动人民深受洪涝盐碱灾害之苦。民国期间,也做过一些治理计划,但实施者甚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兴办水利事业。1949—1957年,山东省针对河道长期失修,洪涝灾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实际,着重于防洪除涝工程,先后进行了泗河下游改道,疏浚徒骇、赵王、万福、白浪、潍河、大沽等河道。1958—1962年,水利建设强调以蓄水为主,对排水除涝有所忽视,导致涝碱洪灾害加剧,全省盐碱耕地面积1962年增加到1 402万亩,比1957年的849万亩增加了65.1%。从1963年开始,山东省在水利建设中把鲁北和鲁西平原的河道治理、除涝改碱工程作为重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 1963年春,山东省成立了鲁北水利工程局,具体负责徒骇、马颊河流域的治理,同时在德州成立水利部马颊河疏浚工程局,负责马颊河下游段机械化疏浚施工。国家投资对徒骇河、马颊河等骨干排水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并开挖德惠新河和潮河。徒骇河干流治理工程自1963年冬开工,按3年一遇除涝标准施工,1965年又按1964年雨型排涝标准进行扩大治理,至1969年土方施工任务全部完成。先后有5个地区、50多个县的157万人次参加施工,共完成工日9 798万个,土方15 913万米3。马颊河干流疏浚工程自1964年春开始机械试挖,1965年冬又按1964年雨型除涝标准扩大治理,人工与机械施工相结合,至1970年汛前土方任务全部完成,先后有5个专区的108万余人次参加施工。马颊河下游段疏浚改道工程,采用大规模机械化施工,1967年施工高潮时,投入铲、运、推各类机械99台,挖泥船15只,至1971年机械化施工全部完成。1964—1971年,机械施工累计完成土方6347万米3,投资11 915万元。马颊河干流治理完成挖筑土方总计19 971万米3
为解决徒骇、马颊两河间3 000多平方公里面积排水出路,1968—1970年,由德州、惠民(今滨州)两专区组织20.9万人次参加,分三次施工,开挖了德惠新河,全长172.6公里,流域面积3 24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土方4 436万米3,工日1796万个。1965—1967年,由惠民专区组织9.4万人次分4期施工,完成了潮河的开挖,共完成工日767万个,土方1 488万米3,投资770万元。潮河为独流入海河道,全长72.5公里,流域面积2029平方公里。1971年又由惠民专区组织6万人次,分两期完成潮河扩大治理,河道底宽90米,最大排涝流量184米3/秒,使50万亩易涝地免除涝灾,10万亩荒碱地变为良田。至此,鲁北平原骨干排水河道治理基本完成,共完成土方4.53亿米3,在干流上建大中型闸、涵、桥各类建筑物共计617座,总投资2.9亿元,防洪、排涝能力比治理前提高2—3倍。
(2) 1963年12月,建立了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本着“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洪涝水分治”原则调整水系,开挖了东鱼河、洙赵新河,先后进行了万福河、洙水河及韩庄运河的扩大治理工程。洙赵新河,全长140.7公里,流域面积4206平方公里,由济宁、菏泽两专区组织15万人,于1965年11月至1966年春完成。共完成土石方1 420万米3,工日708万个,建桥涵30座,总投资600万元。除涝面积160万亩。东鱼河,全长172.1公里,流域面积5 923平方公里,由济宁、菏泽两专区组织55万人次分六期施工,从1967年开始,至1970年全部竣工,设计排涝流量899米3/秒,防洪流量2 335米3/秒。共完成土石方7 422万米3,工日3 562万个,国家投资3 350万元。东鱼河的开挖,缩短了菏泽、济宁两地市南部地区的排水路程,扩大了排水出路,加快了排水速度,减轻了南四湖滨湖及湖西万福河以南地区900万亩土地的洪涝灾害,为盐碱地改良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长期运用,尤其作为上游引黄灌区退水出路和引黄济湖输水渠,河道淤积严重,至1985年底,淤厚平均0.7米以上,入湖口以上10公里范围内淤厚达2米以上, 总淤积量达2 915万立方米,防洪除涝能力大为降低,下游济宁段排涝能力仅为原设计的38.4%—40.5%。
这一时期对全省排水除涝骨干河道的大规模治理和水系调整,提高了防洪排涝能力,对涝洼盐碱地改良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为恢复和发展引黄灌溉创造了良好条件。至1970年,全省3年以上除涝面积增加到2202万亩,盐碱耕地面积减少到834万亩。
(3) 1971—1978年,鲁北海河水系河道治理工程,由干流治理转向支流治理和面上配套工程,共完成了对53条支流的治理和漳卫河中下游的扩大治理工程。漳卫河中下游扩治工程包括: 扩大治理卫运河、扩大四女寺减河、新辟岔河(总称为漳卫新河)、扩建四女寺枢纽和修建桥涵闸等配套建筑物。冀鲁两省人民密切合作,协同作战,经五个冬春施工全部完成。山东省有5个地区、33个县的140万人次参加施工,共计完成挖河土方1.04亿米3,筑堤土方0.44亿米3,工日9 000万个。治理后,基本解除了漳卫河洪水对鲁北、运东、天津市及津浦铁路的威胁,改善了河道两岸的排涝条件。在同一时期,为减轻沂沭河洪水对江苏省北部地区的威胁,1971年冬至1980年进行了19期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施工,共出民工42.7万人次,完成土石方2817万米3,工日3593万个。工程尚未全部完成,1981年2月列为缓建项目停办。在进行“东调工程”的同时,为了对沂沭河与南四湖流域的洪水统筹安排,于1972—1977年进行了韩庄运河扩大工程,先后组织民工10.8万人次进行了5期施工,完成总工程量的19%,1981年2月也列为缓建项目停办。
(4) 1986—1990年,山东省海河流域又进行了骨干排水河道的续建和尾工,共投资2 289万元。从1989年开始,又对淮河流域梁济运河进行了疏浚施工,主要是挖河筑堤,整个工程投资1.12亿元,完成土方2 253.9万米3,工日1 609.7万个。这次梁济运河的治理,对排泄东平湖滞洪区尾水、底水和本流域防洪排涝等都有很大作用。

☚ (三)引黄放淤改碱   四、水土保持 ☛
000175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