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饲料基地建设
由于上海粮食短缺, 在50~70年代, 上海畜牧生产饲料的主要来源, 为农民自留饲料4亿千克, 农民自留口粮的副产品约0.9亿千克, 超计划征购玉米、麦类1亿~2亿千克, 粮食加工副产品1.1亿千克, 国家拨专用粮1.25亿千克。上海每年共用饲料粮约13亿千克, 不足部分用青粗饲料、城市食品工业、酒精工业的副产品和城市泔脚充垫。为此, 对农民饲养畜禽划分饲料地或增加自留地, 在湖泊水面放养水生饲料。粮食饲料的供应由粮食部门经营, 按照供料标准发放饲料票。或以畜产品换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粮食经营开始放开, 饲料粮食可以议价采购。同时, 畜禽营养研究已进入新的水平, 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发展。1979年以来, 除了粮食经营部门生产配合饲料外, 上海地区饲料厂商发展到40多个, 到1996年底, 全市有大小饲料厂74个, 饲料总产量达176.65万吨。饲料品种也向着配方科学化、产品系列化方向发展。在加工设备上, 有的利用外资, 引进先进的计量、混合、制粒设备。各种添加剂预混料迅速发展, 对畜禽生产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经过20年的发展, 到1996年, 上海的饲料工厂已达110个, 其中有国营厂70余个, 集体厂27个,私营厂10余个, 饲料加工能力每年达240万吨, 满足了上海畜牧生产饲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