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能资源 (四)风能资源1.平均风速。云南省气象台站年平均风速在0.5~5.8米/秒之间,昆明市西山区的太华山气象站风速最大,景洪气象站风速最小。省内风速较大的地区分布在丽江地区西部、大理州中部、楚雄州、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中部北部、曲靖市等地,年平均风速一般在2.0~2.5米/秒以上,其中下关、宣威、马龙、个旧、红河、祥云、大姚等地年平均风速在3.5米/秒以上。省内风速较小的地区分布在西双版纳州、思茅地区、红河州南部、临沧地区西南部、德宏州、怒江州等地,年平均风速一般在1.0~1.5米/秒以下,景洪、勐腊、孟定等地年平均风速在0.8米/秒以下,省内其他地区年平均风速一般在1.5~2.0米/秒之间。 云南风速分布还有海拔较高的地方风速大、海拔较低的地方风速小的特点。平坝和河谷地带风速一般较小,高山顶部风速很大。省内有气象纪录的年平均风速最大值出现在高黎贡山顶部,年平均风速为8.7米/秒。 云南风速年内季节变化特点是:冬春季节风速大、夏秋季节风速小。雨季各月除海拔较高的山区以及宣威、马龙、下关等少数地方月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外,省内多数地区月平均风速在1.5米/秒以下,滇西南多数地区在1.0米/秒以下。干季各月除滇西南部分地区风速较小外,一般均在2米/秒以上,太华山气象站3月平均风速可达8.2米/秒,祥云、下关、大姚、丽江、个旧、红河、宣威等地2~4月各月平均风速均在4.5米/秒以上。 云南风速有明显的日变化。省内多数地区一般是午后13时至夜间11时风速较大,尤其在下午3~6时风速最大。后半夜至上午风速较小,日出前后风速最小。 2.最大风速。云南年最大风速在10~36米/秒之间。大理气象站数值最大为35.7米/秒,出现在1977年2月2日,威信气象站数值最小,为9.7米/秒。年最大风速在25.0米/秒以上的还有华坪(32.7米/秒)、江城(33.7米/秒)、东川(30.5米/秒)、太华山(26.0米/秒)、澄江(27.3米/秒)、会泽(25.7米/秒)等地;年最大风速在20.0~24.9米/秒之间的有昭通、鲁甸、巧家、沾益、昆明(市区)、宜良、呈贡、蒙自、通海、元江、楚雄、元谋、巍山、中甸、德钦、贡山等地;年最大风速在15.0米/秒以下的有盐津、大关、绥江、彝良、晋宁、广南、邱北、文山、江川、华宁、峨山、思茅、勐腊、景洪、澜沧、耿马、临沧、景东、保山、腾冲、龙陵、盈江、陇川、泸水等地。省内其他地方年最大风速在15.1~20.0米/秒之间。最大风速年内各月情况,6~10月最大风速数值稍小,一般在15.0米/秒以下,12~5月最大风速数值稍大,一般在15.0米/秒以上。 3.风能密度。云南地处高原,平坝风力一般较小,但在山区随海拔高度增加,风速亦加大,风能密度较大,有效利用时数较多,风能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据计算,云南省气象台站年有效风能密度在44.2~167.5瓦/平方米之间,太华山气象站最大,景洪气象站最小。年有效利用时数在225~6408小时之间,太华山气象站最多,景洪气象站最少。 省内风能特征值的地区分布,大致以哀牢山为界,哀牢山以东多数地方有效风能密度在75瓦/平方米以上,有效利用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其中曲靖、红河、昆明、楚雄、大理等地州市多数气象站,年有效风能密度在100瓦/平方米以上,年有效利用时数可达3500~4000小时以上,为风能较丰富的地区。哀牢山以西多数地方有效风能密度在75瓦/平方米以下,年有效利用时数在2000小时以下。其中思茅、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等地州多数地区年有效风能密度在60瓦/平方米以下,有效利用时数在1 000小时以下,为风能较贫乏的地区。 云南风能特征值的年内变化和平均风速年内变化趋势一致,即雨季小、干季大。11~次年5月各月有效利用时数大多在200~390小时以上,而在6~10月各月有效利用时数一般均在200小时以下。干季各月有效风能密度大多在100~150瓦/平方米,雨季各月有效风能密度一般在50~75瓦/平方米。 云南多数气象站设在城镇附近的平坝地区,平均风速一般不大,故风能特征值较小。在平坝附近的山上,平均风速较平坝地区大许多,因此,云南山区的风能资源丰富,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 (三)水分资源 三、灾害性天气 ☛
(四)风能资源 (四)风能资源1.年平均风速。河南年平均风速在1.5~3.0米/秒之间,各地差异较明显。平原区无地形屏障,气流畅通无阻,风速较山区为大,一般在2.0~3.0米/秒;山区则因地形对气流的阻滞和削弱作用,风速较小,一般在1.5米/秒以下。但山区在一些地形较开阔的谷地、山顶及地形狭管地带,风速也较大,如海拔1 171米的嵩山站,年平均风速5.5米/秒,为全省之冠。全省年平均风速在3.0米/秒以上的地区有3个;一是在京广线以东的部分平原地区,二是在豫西丘陵地区的渑池、巩义、新安一带,三是在方城一带。 2.最大风速。河南最大风速一般在12.0~27米/秒之间,其时空分布特点与平均风速基本一致。 冬季,是最大风速较大的季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一般为12.0~20米/秒。春季是一年中最大风速最大的季节,全省一般在14.0~22米/秒之间。夏季,最大风速值相对较小,全省多在12.0~18米/秒之间。秋季,全省最大风速值一般在11.0~18米/秒之间。从最大风速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平原区大于西部山地。 3.有效风能。就全国范围来说,河南是一个风能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但全省不少地区仍有可供利用的风能。就区域分布来看,全省有3个风能的高值区:其一在豫东平原的延津、封丘、长垣、新乡一带,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100瓦/平方米,年平均有效风能时数在3 500~4 500小时之间,其中风速≥6米/秒的时数在1 000小时左右。其二在紧靠郑州至宝丰一线的两侧,年均有效风能密度为100瓦/平方米,最高可达130瓦/平方米,年有效风能时数在3 000小时左右,其中风速≥6米/秒的时数在500~1 000小时之间。其三是方城、鲁山、叶县一带,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在100瓦/平方米左右,有效风能时数在2000~3 000小时之间,其中风速≥6米/秒的时数在700小时左右。河南风能的低值区主要在豫西山区,以及紧靠太行山、大别山等地区。这些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在60瓦/平方米以下,有效风能时数在1 500小时以下,风速≥6米/秒的时数不足100小时。其他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在60~80瓦/平方米之间,有效风能时数在2 000~3 000小时之间。 ☚ (三)降水资源 二、农业气候资源评价 ☛
(四)风能资源 (四)风能资源广西大苗山、大明山、十万大山一线以东,与大瑶山至大容山一线以西的湘桂—黎湛铁路沿线两侧地带,地势较平坦开阔,是冬季风南下和夏季风北上的主要通道,故为广西风能资源的高值地带,其中以钦州沿海和湘桂走廊地区较为丰富,具有利用风能发电、农副产品加工和提水等价值。大苗山、大明山、十万大山一线以西地区,风力资源较贫乏,一般无开发利用价值。只有田阳、田东、都安、那坡等地,风能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此外,一些山区的山隘、山顶等局部有利地形,风速较大,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 4.主要作物生长季的降水量保证率 三、农业气候灾害 ☛
(四)风能资源 (四)风能资源风能是重要气候资源,它具有分布广、没有污染等特点,被称为干净能源,在地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常规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风能的开发利用正越来越被重视。 ☚ (三)降水资源 1.年平均各级风速频率和最大风速的分布 ☛
(四)风能资源 (四)风能资源1.风速。年平均风速北疆为2.0米/秒以上,南疆为1.0米/秒以上。风口风速明显增大,哈巴河为4.5米/秒,阿拉山口为6.0米/秒,达板城为6.1米/秒。冬季12月、1月最小,4—5月最大。定时观测最大风速一般在春季4月份,个别地方在3、5月份,一般达15~20米/秒。年极值一般在25米/秒左右。 2. 风能。北疆西部、东部、南疆东部风能资源丰富,中低山贫乏。风能功率密度100瓦/平方米以上者,分布在北疆西北部、西部、南疆东部,准噶尔盆地多在50瓦/平方米以下,塔里木腹地一般不足30瓦/平方米。 根据有效风能和3米/秒以上风速小时数,全疆风能资源分5大区: Ⅰ. 风能资源丰富区 (≥2 000千瓦小时/平方米)。包括阿拉山口风区、达板城风区、哈密北戈壁风区,为建立风力田的良好区。 Ⅱ. 风能资源次丰区 (1 000~2 000千瓦小时/平方米)。包括额尔齐斯河西部风口、艾比湖、吐鲁番西部、七角井——百里风区、哈密南戈壁、罗布泊。 Ⅲ. 风能资源可利用区(400~1 000千瓦小时/平方米)。包括福海、和布克塞尔、额敏、裕民、哈巴河、布尔津等山麓地区,以及奇台、木垒、北塔山、伊吾、库尔勒、若羌、阿合奇、托里、喀拉昆仑山区。 Ⅳ.风能资源季节利用区(<240~400千瓦小时/平方米)。包括阿勒泰、富蕴、温泉、霍城、昭苏、察布查尔、乌苏、沙湾、石河子、呼图壁、吉木萨尔、且末、乌恰、塔什库尔干及昆仑山区。 Ⅴ. 风能资源贫乏区(≤240千瓦小时/平方米)。主要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巴里坤、吐鲁番盆地东部。 ☚ (三)水分资源 三、气候资源的特点与评价 ☛ 000206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