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壤、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沼泽土
1.黄壤。黄壤是湖南省垂直带谱上的主要土壤类型, 广泛分布于湘南、湘西和湘西北各县的中低山地区。共有210.64万公顷, 占湖南省土壤总面积的12.62%, 其中怀化44.88万公顷, 郴州26.32万公顷, 永州25.61万公顷, 常德9.63万公顷, 其他地市也有零星分布。
湖南省黄壤南北水平分布的特点是: 面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带幅由南向北逐渐变窄, 分布形式从南到北由集中连片变为零星分散, 垂直分布高度也由高到低。黄壤东西相性分布同样受气候和地形所制约,自东向西面积逐渐加大, 带幅由窄到宽, 分布形式由零星分散到集中连片, 分布高度也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黄壤生态条件较好, 生产潜力较大, 利用率较高, 是湖南省杉木、楠竹生产的重要基地, 它对发展和繁荣山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黄棕壤。黄棕壤为构成湖南省垂直带谱中的土壤类型, 分布在黄壤之上, 山地草甸土之下, 海拔高度升高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所制约。在湖南省境南部的五岭山脉一带, 黄棕壤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 300~1 900米, 带幅宽为500~600米; 湘北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 000~1 600米, 带幅宽为400~500米; 湘东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 200~1 600米;湘西的雪峰山脉, 黄棕壤的分布下限较低, 有的在海拔1 000米即出现。湘中的衡山和湘北的牯牛山、药姑山海拔800米以上也分布着黄棕壤。黄棕壤水平分布的高度, 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增高而下降, 相性分布也有自西向东而逐渐升高。
湖南省黄棕壤面积62.30万公顷, 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3.73%, 其中郴州、零陵、邵阳、自治州等地市面积较大, 其他地市仅零星分布。黄棕壤的成土母质、湘南以花岗岩、砂岩风化物为主; 湘北、湘东以花岗岩风化物为主; 湘西以板、页岩、石灰岩风化物为主; 湘西北则以石灰岩和板、页岩风化物为主。
黄棕壤的气候特征是雨量多、湿度大、气温低、冰雪期较长。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喜潮湿而不耐高温的树种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 同时也深刻影响土壤的生成发育。
黄棕壤的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 一般是落叶乔木种类多于常绿乔木。主要树种有多脉青冈、中华、白辛树等, 在湘西北还有楠木、南方红豆杉和铁杉等珍贵树种。在山地顶部, 由于地势高, 风力大, 气温低, 致使山林变形, 树木生长低矮, 树干弯曲, 成为山地矮林。
3.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是分布在湖南省各中山顶部的一种土壤, 湖南省约有7.4万公顷, 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0.35%。这种土壤在湖南省南部诸山脉分布面积大, 如越城岭、城步南山、新宁黄金山、宜章荞山、桂东铁山以及浏阳大围山等地均有较集中连片的分布, 且具有气温低、雨量多、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有冰冻, 特别是风大等气候特点。因此, 在这些地方, 一般乔木很难生长, 仅能生长一些矮林和草灌群落。植被种类主要有云锦杜鹃、扁枝越枯、映山红、五节芝、野古草、莎草、茅草等。山地草甸土有机质、全氮含量很丰富, 表土层有机质一般都在8%~12%, 最高的将近20%, 全氮含量一般为0.3%~0.4%, 高的达0.7%。山地草甸土分布的地形部位高, 植被以灌丛及草本植物为主, 除少数已辟为牧场, 发展食草动物外, 其他尚未利用。以后利用仍应恢复和保护好自然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对坡度平缓, 水草资源丰富的地方, 可因地制宜辟为牧场,种植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 发展食草动物。
4.沼泽土。沼泽土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水成土壤。海拔高、气温低, 常年积水, 土壤长年为水分所饱和。沼泽植物和水生杂草丛生是沼泽土形成的主要条件。湖南省沼泽土面积不大, 仅0.02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山区峰峦重叠的山间汇水盆地或峰丛溪谷沿岸局部排水不畅的低湿地段, 以往称之为山地沼泽性草甸土, 面积小, 一般几亩、几十亩一块。分布零散, 一般山间积水和水洼地都可见到。由于沼泽土地处山原汇水洼地, 水源极为丰富, 保持其自然状态对山地涵养水源有很大的作用, 一般开垦是不成功的。腐泥沼泽土在湖区部分被围垦开沟排水后可以种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