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官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懋夫。师法李公麟,善画人物,精于白描,无俗韵,为唐寅、文徵明推重。山水亦佳。所绘《携琴访友图》《饮中八仙》醉意古雅。传世有正德十一年(1516 年)临宋李公麟《罗汉图》等。早卒。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材部 > 經書 > 周禮 > 周官 周官 zhōuguān 即《周禮》。 周官汉代始称周礼。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末年,是一部行政法律规范的著作,也称为吏典。现存十一卷,包括六典职官的全部结构、职官责任及有关行政活动规范等内容。历代都有刻本。现存最早刻本系明万历刻本。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西周王朝接受殷商亡国的教训,采取合诸侯、营成周、安殷民的措施,加强了对诸侯的统属和制约,在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使奴隶制度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都臻于完善。与此同时,西周统治者为确立对诸侯的永久统属权及保持统治制度的稳固和持久,便将有关制度进行汇纂公布,这就出现了最早的吏典《周官》。《周官》包含着丰富的官法内官,它以六官分六典,以六典定六职,即:天官管邦治。据天官典说:“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作为六卿之长的冢宰负责管天下政务,辅佐王治天下这已明确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了;地官管邦教。据地官典说:“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邦国。”地官之长的大司徒负责土地、赋税和邦教,这是最早的有关经济官员的立法;春官管邦礼。据春官典说:“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作为春官之长大宗伯,是掌管礼仪和外交的最高官员,其权利和义务也同样运用法律加以规定;夏官管邦政。据夏官典说:“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夏官之长的大司马为军事最高长官,负责统领军队,掌管军事行政,这是首次以法典的形式确认军事官员的职责;秋官管邦禁。据秋官典说:“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作为掌管狱讼刑法和大司寇的职责,同样也由法律明确规定;冬官管邦事。冬官即工官,作为分掌工艺制造及建筑等职责的大司空,乃是最早的科技行政官员,其职责和权力,也由法典授予。《周官》的重要历史价值在于它首创了一国职官制度的体系,确立了以典设职、以典明责的原则,由此奠定了我国古代行政法的基础。这说明,早在奴隶制的盛期,我国的职官立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系统性,并且显示出原始的“文官制度”开创于世界之林的端倪。尽管有人对《周官》的成书年代及内容还有驳议,但从其主体规模分析,作为人间第一部吏典则当之无愧。同样,它运用法律确认和建立职官职守的尝试,也是东方文官制度的“第一道闪光。” 周官 周官书名,又名《周礼》。记载周代官制及典章制度、法律法规的书,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关于《周官》的成书年代,众说不一。今文学家认为它是王莽篡汉时刘歆的伪作。近人多认为《周官》成书于战国,可能是战国时人参考西周、春秋时代的文献典籍以及战国时现行的法律与制度,融合作者的理想而编成的。该书体大思精,文繁事富。每篇皆以各官之长官为首,副官居次,属官则一一列居于后,先叙其官名、爵等、置员数,再分叙各自的职掌及其行使其职权而适用的各项法律、法规,成为后世政典书的范本。历代修典,皆以《周礼》为宗。如北周曾依据《周官》改革其官制。唐代玄宗曾下令据《周官》制唐之《六典》。该书之《冬官》篇早佚。西汉时取《考工记》补之。因其名与《尚书·周官篇》相混,又将其称为 《周官经》,刘歆以后称为 《周礼》。今本《周礼》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合称《周礼注疏》,收入《十三经注疏》中。清孙诒让撰《周礼正义》八十六卷,博采众说,资料繁富,对文字音义,多所订正。 ☚ 皋陶之刑 吕刑 ☛ 周官又称“周官经”或“周礼”。书名。搜集周王朝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而成。近人考定为战国时作品。全书共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等六篇。其中有的职掌各地社会风情、天文地理、物产财用,且按九州分别记述各地山川、湖泊、薮泽、人民、物产、财用等,所以宋司马光在《河南志序》中说:“后世学者,为书以述地理,亦其遗法也。”加以该书首次出现“方志”及“四方之志”词语,有人便认为方志始源此书。 周官 周官即“周礼”。汉初称“周官”,至刘歆改称“周礼”。 ☚ 周泽 周堪 ☛ 周官见 《周礼》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