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400年~前1301年
文化
前1400年~前1301年商· 中丁~盘庚
自然科学天文观测得到重视:殷墟卜辞中有不少天象记录,除雨、风、启易日等外,还有日食、月食记载。 农牧技术发展。商部落的畜牧业早就比较发达。“相士作乘马”“(王)胲作服牛”(《世本·作篇》)。还说商的祖先“立皂牢,服牛马,以为利”(《管子·轻重戊》)。“皂”是喂牛马用的槽,“牢”是养牛马的圈。 商代中期以后,农业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奴隶主贵族很重视农作物的收成,经常占卜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事项。殷墟甲骨片中与农业有关的达五六千片之多,其中又以占卜年成丰歉的为最多。 牧业兴旺。商王和奴隶主贵族死后要殉葬大批车马,每次祭祀都要用牛、羊、豕,其数目往往多达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头。 商代已使用耕牛, 卜辞中常见“ ”字,像牛头,一些小点像犁头起土,辔在牛上,就是后来的“犁”字。 前13世纪~前14世纪 始以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作为制定历法的依据,最早设置“闰月”调整每年出现的日差,创立一种阴阳合历。
工程技术印纹硬陶发达。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商代早期的硬陶,在“二里头文化”晚期有器表拍印着叶脉纹的硬陶片。商代中期的印纹硬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都有出现。 白陶技术产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白陶器。白陶器的器表多为素面磨光,只有少量饰印绳纹。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黄陂黄盘龙城和江西清江筑卫城等地也有商代坚硬而细腻的白陶器。 原始瓷技术产生。商代中期,人们在烧制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制造出了原始瓷器。瓷器的烧制应具有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是原料的选择和加工,表现在Al2O3,提高而Fe2O3降低,使胎质成白色;第二是经过1 200℃以上的高温烧成,使胎质烧结致密,不吸水分,击之有清脆的金石声;第三是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 建筑用陶出现:商代已有互相套接的供排水使用的陶水管,其形制为一端粗、一端稍细的圆筒形,器表饰细纹。 养蚕纺丝技术发展。商代养蚕纺丝已相当发达,染丝技术也相应发展。 殷代青铜器的花纹中有“蚕纹”,殷墓中发现有雕琢成形的玉蚕。黏附在铜器上的丝绸残片,是用高级纺织技术织成的菱形花纹刺绣。
前1400年~前1301年商· 中丁~盘庚
文化二里岗殷商文化形成。二里岗位于今河南郑州城东南1千米处。有居址、墓葬、铸铜、烧陶、制骨等作坊遗址和夯土城墙。其分布范围以伊、洛、黄、淮流域为中心,远至陕西华县、山东临淄、湖北黄陂等地。
政法
前1400年~前1301年
自然科学美索不达米亚人形成特别的宇宙观。他们设想天和地是浮在水上的两个扁盘,就像是一个箱子一样,天是顶,地是底板,底板中央矗立着冰雪覆盖的区域,幼发拉底河就发源于这些区域中间。后来又将天想象为半圆的天穹覆在水上,水则包围着地的扁盘,天穹上面有许多水,水外面是诸神的住所。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神,每天从自己的住处出来,在静止的天穹上描出有限的轨道。诸神执掌着地上发生的事情,所以天体的运动被看做是诸神赋予世人规定命运的种种朕兆。 埃及人把宇宙看做是一只长方盒子,在天顶和地底之间有从大地四角升起的四座大山顶着,环绕大地周围的是宇宙的河,尼罗河是宇宙之河从南方分出来的一个支流,流过大地的中央。他们认为这条宇宙之河的河面不比支撑天空的山顶低多少,所以可供每天越过天空的太阳神所乘的船行驶,太阳船总是尽可能地靠近大地这一边的河岸,所以在尼罗河泛滥时,船同大地的距离就比冬天时近。他们用太阳的方位来说明季节的变化。 埃及形成医学中的“魔法”理论。埃及医学文献中用“妖魔”解释疾病的理论流行,疾病被人格化为邪恶的精灵,医生用使人呕吐和腹泻或难受的药物,企图从病人身上驱除妖魔。最早的埃及医学文献主要是开列各种药方,以供开业的医生使用。晚期的文献则更带有魔术的性质,描述怎样研究预兆来断定疾病的起因。而医治的办法则是如何将病人身上的妖魔驱赶到面粉塑的小像中去烧掉,或者赶到动物、油膏或符箓中去。
工程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