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冀中回民支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冀中回民支队全称“冀中三纵队回民支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族武装之一。1938年7月由马本斋领导的献县回民教导队和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组成。初称冀中回民教导总队。初转战平汉铁路沿线定县、新乐、无极、蒿城等地,开辟了冀中抗日根据地第七分区。1942年春开赴晋鲁豫边区,经过铺陶、朝莘等战役, 创建鲁西北根据地。在数年游击战争中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三万六千余人, 攻克敌堡、据点及破坏敌交通桥梁数百处。曾荣获“百战百胜”、“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等称号。人数由最初数百人发展到两千多人。1944年初奉调延安参加建设和执行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冀中回民支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武装。全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1937年“七七”事变后,河北定县回族刘文正等组织回民青年,进行抗日斗争。后加入八路军冀西总部,编为“抗日义勇军第九支队”,在定县、保定、安固一带与日伪军作战。同年冬,正式命名为“冀中回民干部教导队”,由肖秉钧(汉族)、刘文正(回族)为正、副主任。后又改名为回民总队。1938年7月,刘文正领导的回民总队,与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抗日义勇军在河间沙河桥合并为回民支队,以马本斋为司令员,郭隆顺为政委,丁铁石为政治部主任。直接受冀中军区领导。与日伪军战斗在子牙河东、运河以西的献县、河间、青县、沧县、代县一带。后调平汉路附近的定县、新乐、无极、蒿城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累立战功,被军区授予“打不烂、攻不垮、攻无不克的铁军”称号。转战于冀和冀鲁豫边区。从1938—1944年的6年中,历经大小战斗870余次,消灭敌伪军36700余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4年春,奉命到延安,改编成团,由刘世昌任政委,成为保卫边区的一支队伍,并执行生产建设和军事训练任务。1946年西北野战军整编。一部分赴东北作战,另一部分与原冀中回支合编为直属冀中军区的地方部队,由马玉槐任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改编为河北省军区警备二团。 冀中回民支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族人民抗日武装。1938年7月, 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和马本斋领导的河北抗日游击军回民教导总队合并,组成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1939年秋,改编为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这支部队成为众多的回民抗日武装中最杰出的一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