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艺术
领导是通过一定领导组织的领导进程来实现领导的目标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建立在领导实践中主客体互相作用的基础上的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这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绝不是机械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通过掌握和采用各种具体手段作用于客体达到管理目的的。这就是领导艺术问题。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一定要有各方面较高的素质,同时还必须具备高超的现代管理艺术。领导艺术是个内容丰富,涉及面极广的问题,各种不同的领导艺术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完全可以决定领导活动的成败。因此,领导者必须悉心揣摩领导艺术,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组织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领导是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领导艺术是建立在领导科学原理基础上,并且在实际领导活动中灵活运用管理科学原理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它是领导者的直觉经验、形象思维、思想情感,艺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是领导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对于什么是领导艺术,可以说是仁智相见,至今还没有一种被公认的表述。英国学者罗杰·福尔克认为整个领导活动本身就是领导艺术,而帕斯丈尔和阿索斯则将领导艺术视为一种技巧。不管人们从什么角度给领导艺术下定义,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1)首先,认为领导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领导技能。中外领导学者普遍认为,领导艺术无论是作为特殊的管理方法,还是特殊的领导技巧,都是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创造的。它不是领导经验的简单再现,也不是领导原理的一般运用,而是领导者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由于每个领导者的直觉经验、形象思维、思想感情、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存在着差异,因此,领导艺术也是因人而异的。
其次,认为领导艺术是一种离开数学领域的才能,从管理的对象看,有定量化、程序化、规范化对象和非定量化、非程序化以及非规范化之分。对于那种定量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对象,通常只要按常规的办法进行管理就行了; 而对于那些非定量化、非程序化和非规范化的东西,就必须运用领导艺术才能达到科学领导。也就是说,领导艺术是难以用数量关系或定量关系进行衡量的,领导艺术是从领导者的经验中直接产生并创造出来的技能和方法。它不遵循逻辑思维而遵循形象思维,它不运用实验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假设而用大脑直接判断,它不用数学方法描述,而用心理过程来描述。比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谈到领导艺术的核心内容时就明确指出:“领导艺术是那种离开数领域的本领,它能从大量事物的复杂关系中判断出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领导艺术是多年来一代代领导学专家和领导者对领导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的概括和升华,领导艺术是研究领导者如何在领导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领导学的一般理论去解决由于生产、科学和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管理问题,以取得优化的领导效果。或者说,领导艺术主要研究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的创造性领导活动及其规律,以指导人们在领导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将人的因素和客观环境高度地统一起来,从而使领导活动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领导活动古已有之,各种领导技术技巧人们也早就在使用,但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艺术的思想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形成的。随着经济起飞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领导艺术日益受到各国管理学家和领导者们的重视,并获得了迅速发展。领导艺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领导理论自身成熟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开始出现了重大突破。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形成,把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同时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宇宙空间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70年代,以信息产业为标志,包括微电子技术、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和新型材料等新产业群迅速兴起,把现代产业革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并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科学技术的飞跃,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大为增强。这种势头不可避免地波及到管理领域、领导领域,并对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革命使电子计算机,尤其是微型机在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管理者和领导者以往的许多常规领导正逐渐被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所代替。但是电子计算机运用于管理,又不可能完全取代领导活动,尤其是复杂、非常规的管理问题,还必须靠领导者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方能深入开拓管理潜力,进一步提高领导效益,使领导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因为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使整个人类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许多前所未有的复杂现象纷至沓来,这使得现在领导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呈现出一种多元状态。所以,如果只靠常规领导中的那种只注意基本目标的模式化的领导方法也难以奏效,必须代之以一种适应多种目标的有综合特点的新型管理和领导,领导实践的发展要求管理者必须从常规领导过渡到创造领导。领导艺术就是一种创造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