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蔡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蔡学派

北宋谢良佐为代表的学派。因谢氏为上蔡(今属河南)人故名。主要人物有曾恬、詹勉、郑毂、谢袭、康渊等。该派排斥佛、老,然于二程师说多有发明。其伦理思想以天理为仁,以仁为觉、为心体、为生意,要求人们遵守道德规范,依天理行事。认为道德修养应重内心省察,“以克己为本”,主张“克己复礼,无私心焉,则天矣”(《宋元学案·上蔡学案》)。朱熹曾指责该派“其言杂禅”。全祖望则说:“洛学之魁,皆推上蔡”(同上书)。

上蔡学派

上蔡学派

北宋上蔡人谢良佐创立有“以禅证儒”特点的学派。良佐为二程弟子。程颢在知扶沟县任上,良佐已是有些名气的秀才了。他被儒学新潮所激励,慕名投到颢的门下做弟子。颢死之后,又从颐受学,颐承认他 “为切问近思之学”。良佐为程门高弟,黄宗羲说:“程门高弟,予窃以上蔡为第一”,“上蔡在程门中英果明决,其论仁以 ‘觉’,以‘生意’;论诚以 ‘实理’,论敬以 ‘常惺惺’,论穷理以求是,皆其所独得,以发明师说者也”(《宋元学案·上蔡学案》)。“以禅证儒”的特点在良佐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他以禅解《论语》,为学重内心省察,并作课簿以记日用言、动、视、听,以礼验之。认为“圣门学者大要以克己为本。克己复礼,无私心焉,则天矣”(宋元学案,谢良佐语录)。主张读儒家经书“当会之以神”,“不可以训诂形容其微意”,强调“能反是心者,可以读是书”(以上《宋元学案·上蔡学案·谢良佐〈论语解序〉》),谓扫除人欲,天理复明,“本真”之心才能恢复本来面目。在“格物穷理”问题上,继承二程思想,认为“学者且须是穷理,物物皆有理,穷理则能知天之所为。知天之所为,则与天为一。与天为一,无往而非理也”(《宋元学案·上蔡学案》)。其说开朱熹“穷理”说之先河。而他的“穷理则是寻个是处有我。不能穷理,人谁识真我?何者为我?理便是我”(《宋元学案·上蔡学案》)之说又成为陆九渊“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象山全集》卷11)之说的渊源。全祖望称此派为“洛学之魁”,黄宗羲评价谢良佐是从程子到朱熹的中间环节。良佐有《论语解》、《上蔡语录》。讲友为游酢、胡安国、邹浩、吕大忠。门人有曾恬等,最著名者为朱震。

☚ 荥阳学派   龟山学派 ☛

上蔡学派

北宋学者谢良佐为代表的学派。谢良佐为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故名。谢良佐为程颢、程颐之弟子,曾为京官,召对忤旨,不久坐口语忌讳,下狱、后废为民。为学以理,提出心为天之理。“心者何也?仁是已” ,“仁者,天之理” 。又说: “心与天地同流,体与神明为一,若动若植,何物非我?有形无形,谁其问之?” 开陆九渊心学之先声。要求用 “礼”作为约束思想言行的规矩。承继二程 “天下只有一个理” 的说法,认为 “理一而已,一处理穷,独处皆通” 。试图通过穷理达到 “与天为一” 的境界。谢良佐说: “学者且须是穷理,物物皆有理,穷理则能知人之所为,知天之所为,则与天为一。与天为一,无往而非理也。” 该派重内心“省察” ,并作课薄以记日用语言、动视、听,以礼验之。认为 “圣门学者,大要以克己为本,克己复礼,无私心焉,则天矣。” 主张读儒家经书 “当会之以神” ,“不可以训诂形容其微意” 。这些思想反映了宋儒崇义理之学的特点。清全祖望称此派为 “洛学之魁” 。主要人物有詹勉等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