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控制图的制订及使用步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控制图的制订及使用步骤 大致上可分为如下步骤: (1)确认使用控制图的目的; (2)选定所需控制的质量指标,一般是设计确定的带关键性的、重要的、对下道工序影响较大的、工艺上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反映很大的质量特性,而这特性还必须是能定量表述的; (3)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弄清作为一个总体还是多个总体的问题,确定质量管理点; (4)收集预备数据,先确定分组原则、抽样间隔、样本大小、数据检测方法与人员、器具,选定控制图,然后从生产较为正常或认为质量较好的产品批中抽取数据、并分为k组(k≥25); (5)计算有关统计量数值以及3条线; (6)在适当的格纸上绘出控制图(将预备数据的各组对应点子画在图上); (7)根据上述目的判别法则判断生产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8)如果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则进一步审核它是否满足了质量要求,如果又满足,则可将控制图用于现场生产控制。如发现生产过程不处于控制状态,则应去掉使点子异常的数据(若这种数据点子太多,则应重新抽取数据),再行计算各统计量和3条线;如果审核生产过程发现不满足质量要求,则应调整生产过程,消除系统性因素,使生产过程进入控制状态后,再制订出监控生产过程的控制图; (9)已使用控制图的生产过程,如未发现异常则继续生产;如发现异常则设法消除产生异常的因素,使之不再发生; (10)控制图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根据新的质量水平对3条线进行修订(一般是质量提高后,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而加严控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