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 建筑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 建筑业

(四) 建筑业

江苏建筑业历史悠久,能工巧匠辈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市成立劳动调配所,管理营造厂和零散建筑工人。1953年,省、市相继成立建筑工程局,各县先后组建了建筑站、社(后来称之为建筑公司),训练造就了一支素质较好的建筑队伍,使建筑业成为江苏经济的一大优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筑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科研、设计、施工安装、装饰装璜、构配件生产、建筑机械制造等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产业大军,年产值已居工业、农业之后,成为全省第三大支柱产业。1995年,全省建工系统职工达204.03万人,完成施工产值833. 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5. 34亿元,已有11个县 (市) 的施工产值超过了农业。尤其是乡镇建筑业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江苏建筑业的一大特色,并在建筑市场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5年,全省乡镇建筑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占全省总数的2/3以上,已成为江苏建筑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70年代末,江苏的建筑业主要是成立建筑民兵师(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基本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国营建筑队伍人数少(当时只有4.7万人)、建设任务重的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要求在加强全民建筑队伍的同时,成立建筑民兵师、建筑民兵团(乡镇建筑企业的前身),承担全省的建筑施工任务。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共组建8个师、55个团、35万人的乡镇建筑队伍。1980年,全省乡镇建筑企业职工人数增加到49.8万人,完成施工产值18.64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 709.6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6 30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 742元/人,经济总收入3.84亿元。其中,乡镇建筑企业出省施工人数7.45万人,主要分布在大庆、新疆、上海、北京等地。完成施工产值4.24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86.51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5 691元/人,经济总收入0.87亿元。
1981年,根据省委“立足本省,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12字发展方针和省政府(81)50号文件精神,建筑民兵团改为县建筑联合公司或县第二建筑公司,实行政企分开和各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全民、集体一起上,“两个轮子”同时转,调动了建筑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乡镇建筑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乡镇建筑企业迅速发展,建筑队伍迅速壮大。1981—1984年,全省乡镇建筑企业共完成施工产值123.28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 056.21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4.69亿元。企业年均职工人数62.97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4 894元/人。1984年,乡镇建筑企业出省施工人数达22.35万人,占全省乡镇建筑企业职工总人数的28.7%,完成施工产值16.21亿元,占全省的38.5%,全员劳动生产率7 248元/人,比全省平均数高1 848元/人,经济总收入4.64亿元,比1980年增长20.83%。
80年代中、后期,全省建筑企业在坚持改革、稳定队伍、控制发展、整顿提高的同时,各级建筑主管部门从上到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城市为中心,加强建筑行业管理,健全了各级建筑业管理机构,及时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条例,实施开放搞活的措施,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队伍发展与人才培养、技术装备的“三同步”。全省乡镇建筑企业呈现了“五转变”和“五取胜”的新局面。经营方式上的“五转变”,即:乡镇建筑企业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建筑施工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复合型经济转变;从单纯的提供劳务向智力开发、实行承包经营乃至总包的经营机制转变;从普通的民用建筑、多层建筑的施工向独立承担工业项目、公共设施、高级装璜、大跨度工业厂房以至超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转变;从行政分配任务向招标投标方向转变。经营思想和经营作风上的“五取胜”,即:坚持质量以好取胜,速度以快取胜,造价以合理取胜,服务态度以优取胜,作风以信取胜。全省乡镇建筑队伍始终处在发展中提高、提高中发展的动态平衡之中。
1988年,全省乡镇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92.99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 163.74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1.91亿元,职工人数超过100万人,达103.86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8 945元/人,经济总收入29.44亿元,分别比1980年、1984年增长6.67倍和5.34倍。其中,出省施工队伍人数38.04万人,完成房屋建筑面积1 269.90万平方米,完成产值40.9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首次超过万元大关,达10762元/人,经济总收入12.97亿元。
进入90年代后,江苏加大乡镇建筑企业改革的力度,把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机制引入建筑业,实行企业经理负责制和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承包责任制,确立经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中心位置,将施工生产进度和质量、安全、效益等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定岗定责,明确到人,形成职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乡镇建筑企业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涌现出一批建筑业发展快、经济效益好的县(市)和企业。1990—1995年,省人民政府先后命名泰兴、泰县、江都、南通、启东、海门、溧阳、海安、邗江、吴县、铜山、如皋、赣榆、高淳、阜宁、武进、常熟、丰县、建湖、靖江、宜兴等21个县(市)为“建筑之乡”。
1995年,全省乡镇建筑企业达2 502个,建筑施工队伍人数134.52万人,完成施工产值470.54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增长33倍,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337.97万平方米,比1979年增长4倍多,实现利润总额7.87亿元,比1979年增长近18倍。
1995年,全省乡镇建筑企业施工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45个,其中有9个超过3亿元,共完成施工产值87.9亿元,占全省乡镇建筑企业总产值的18.6%。1995年,全省乡镇企业建筑队伍出省施工的人数达48.99万人,比1980年增长5.6倍。施工队伍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万元以上的建筑市场已达16个。出省施工完成产值178.3亿元,比1980年增长41倍;竣工面积1 605.47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6 470元/人,比1980年增长5.4倍。
在不断开拓省外建筑市场的同时,乡镇建筑企业又通过“借船出海、借边出境、借梯上楼”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国外建筑市场发展,出国施工人数由开始的几百人发展到1995年的8 900人,分布在日本、美国、中东、非洲等33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达2.68亿美元,为国家和地方创了大量外汇。
乡镇建筑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步由量的变化发展到了质的变化。1987年,建筑企业资质审查工作刚开始时,仅有为数不多的二级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镇建筑企业开始发展壮大。到1995年底,具有二级资质等级的企业已达312家,出现了一大批施工速度快、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并涌现了一批部、省优质工程。如南通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西藏拉萨饭店、南通市第七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施工的北京天文台2.16米望远镜工程、南通新华建筑公司施工的南京水科院综合楼,被评为“鲁班奖”。通州市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在1995年江苏省优质工程评审中,夺得4项省级优质工程,且有二项金奖,这在省优质工程评选中还是第一次。

☚ (三) 交通运输业   (五) 商业、饮食及服务业 ☛
0003007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