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开发成效与开发前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开发成效与开发前景

(四)开发成效与开发前景

1.开发成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七年来,全省共累计投放资金23.0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6亿元,各级财政配套6.02亿元,农贷4.96亿元,群集6.68亿元,共改造中低产田103.33万公顷,开垦宜农荒地1.87万公顷。开发治理后的项目区绝大多数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林茂粮丰、六畜兴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气象。
(1) 农业生产条件变了。经过水土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农林水牧机的综合建设,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6.2万公顷,新增加和改善排涝面积90.86万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54.8万公顷,项目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2) 农业产量变了。据统计,到1994年底,项目区已形成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5万吨,棉花6万吨、油料12万吨、肉类9.5万吨,占全省耕地15.3%的开发面积,粮食增量占全省同期粮食增量的24.5%。实践证明,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第二年一般可形成新增75公斤以上的粮食生产能力,低产田可新增100公斤以上,进入最佳效益期后每亩可形成稳定增加100公斤以上的粮食生产能力;开垦的宜农荒地,每亩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0公斤以上。
(3) 农民收入变了。1994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5.6元,比开发前增加558.1元,增长156%;由开发前低于全省平均数55.5元,变为高于全省平均数5.8元。如浚县“火龙岗”开发区,耕地1.18万公顷,中低产田占91%。2/3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溉条件,1/3的人畜饮水困难,群众总结火龙岗是“西高东低侧塄坡,砾礓石子茅草窝,收的没有种的多”。通过农业综合开发,1994年粮食平均单产达到0.352吨,比开发前净增0.231吨,人均占有粮食由开发前的0.278吨,增加到1.412吨。六年间,群众还国家贷款1 120万元,存款1 800万元。群众高兴地说:“火龙岗由穷变富,都是农业开发带来的!感谢党、政府从经济上解放了火龙岗”。
(4) 农业结构变了。项目区粮食产量在持续稳定增加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五改”,即改劣质品种为优质品种,改低效作物为高效作物,改单作为间作套种,改“二元”结构为“三元”结构,改单一发展种植业为种养加相结合。目前,项目区作物布局趋于合理,粮经比例由开发前的80:20调整到1995年的70:30,林牧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开发前的27.5%上升到36.1%。
(5) 社会化服务水平变了。在已开发的乡村中,部分行政村实现了统一机耕、统一浇水、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技术指导的“五统一”服务;大部分行政村实现了“三统一”、“四统一”。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在良种、植保、畜禽、农机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保持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2.开发前景。从八年来的开发实践证明了河南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开发前景十分诱人。河南自然条件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实行间作套种一年多熟的耕作制度,适于发展集约农业和高效农业。经有关专家论证,本世纪末和2010年,河南农业综合开发的初步规划是:
第一阶段(1996—2000年),新增粮食300万吨(占全省同时增产粮食的60%)。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四条途径:
❶改造中低产田160万公顷,新增290万吨;
❷开垦宜农荒地3.6万公顷,增产16.1万吨;
❸复种指数提高8个百分点,达到180%,增产3.36亿公斤;
❹推广农业新技术增产1.52亿公斤。以上合计共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5.38亿公斤。
第二阶段(2000—2010年),改造中低产田266.66万公顷,开垦宜农荒地6.66万公顷,可再增产粮食500万吨,使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 500万吨,人均占有粮食保持在0.4吨。

☚ (三)开发建设内容   二、扶贫开发 ☛
000035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