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话
曲艺曲种。 用苏州方言说讲的评话。起源于苏州,流行于江苏、浙江和上海。 清乾隆时形成。说者多为一人,坐说不唱,偶而也有双档、三档演出,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手面和眼神等,动作幅度较大。 角色道白效仿昆曲、京剧,穿插吟诵赋赞、诗赞一类韵文,又以扇子、醒木、手帕为道具,并以醒木击桌加强气氛。传统剧目表演者,一般都穿长衫服装,所表现内容大多刀马史(即“著甲剧”)和侠义、公案、神异(即“短打剧”)。 建国后,在塑造人物、效果(口技)、景物描绘等方面借鉴了话剧、电影等手法,有所创新和突破。以历史故事和武侠、神怪故事为主。 传统剧目有《西汉》、《东汉》、《三国》、《隋唐》、《岳传》、《英烈》、《水浒》、《七侠五义》、《绿牡丹》、《济公》等30多部。 建国后编导的现代题材剧目有《林海雪原》、《江南红》、《铁道游击队》、《桥隆飚》、《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