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工商运建综合经营
1978年以前,农垦工业、商业很大程度上是半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类型。在改革开放中,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对以农为主、自给自足型的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改革农垦工业内部结构。主要有三个方面:
(1)依靠科学技术,走技改挖潜、内涵扩大再生产,增加投入、外延扩大生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18条国外先进生产线和设备,使部分工业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突破性的提高。1979年到1991年,共增加资金投入4.94亿元,把垦区的工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采取专业培训、到珠江三角洲挂职锻炼、参观学习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等措施,注入现代经营管理意识,强化现代管理手段和创优上等级等措施,使工业企业的素质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从1989年至1991年,有广丰糖厂、燕塘牛奶公司等16家企业,荣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3)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产品的深、精加工,积极开发市场上需要的新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开发新产品和新增花色品种有如湛江模压木制品厂生产的碧丽华模压木家具系列等几百种。
2.活跃流通渠道。为了进一步活跃流通渠道,在商业内部发展个体、集体、联营经济,形成国营、个体、集体、联营一起上的局面。同时,发展饮食业和服务行业,使商业、饮食业和服务行业成为农垦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改革运输业、建筑业的经营体制。改变原来只对内不对外营业,只对内不对外承包工程的做法。场(厂)办的运输业和建筑业,建立起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专业承包,自主经营,包干上交,自负盈亏的办法,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既积极完成场(厂)的运输和基建任务,又积极对外营业和承包建筑工程,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至80年代中期,已经突破了国营农场长期以来半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模式,向开放式的市场经济模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