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姜夔《庆宫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姜夔《庆宫春》《庆宫春》 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铦朴翁自封禹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予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①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②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③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珰素袜。④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 【注释】 ①盟鸥:与鸥鸟为盟。以此表示隐居。木末:树梢。②采香径:江苏吴县西南有香山,相传春秋时吴王遣美人采香于此,因名。《苏州府志》:“采香径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今自寻岩山望之,一水直知矢,故俗名箭径。”老子:作者自指。婆娑:徘徊。③垂虹:即垂虹桥。在江苏吴江县东,因上有垂虹亭,故名。桥有七十二洞,宋仁宗庆历八年建。④明珰:珠玉制成的耳饰。 【译文】 双桨击水起莼波,雨洒蓑衣松间过,日暮愁绪格外多。已与鸥鸟把盟结,唤它飞来亲近我,翩翩起舞欲降落,背人又从树梢过。那次归程很艰难,孤舟冒雪行夜间。此次重见仍伤感,如黛绿树压眉山。 美人采香冒春寒;独自徘徊一遍遍,自我歌唱谁答言。垂虹桥头往西看,飘然欲飞旋风般,当年兴致今依然。酒醒舟行已渐远,想她明珠挂耳边,素净白袜裹金莲。如今她会在哪边?唯有阑干在眼前,它可伴人霎那间。 【集评】 近代·俞陛云:“白石于冬夜偕友过吴江,卮酒御寒,相与赓和,乃赋此调。起笔即秀逸而工,承以‘盟鸥’三句,着笔轻灵。此下回首前游,凄然凝望,山压眉低,此中当有人在。故下阕言旧地重过,已明珰人去,酒醒波远,倚阑之惆怅可知。白石曾在吴江垂虹亭谱一曲新词,付小红低唱,传为韵事。观‘如今安在’句,当是小红去后之作,虽无词序言明,以重过垂虹相证,或非虚造之谈也。白石赋此词,几经涂稿而成。知吟安一字之难,以横溢之天才,而审慎如是,学词者未可以轻心掉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此首系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作者自浙江武康诣无锡,途经吴松,忆及往事听作。这段往事即词序中所谓五年前的绍熙辛亥之冬,姜夔应范成大之邀载雪前往苏州范府,并作了《暗香》、《疏影》两首咏梅词,范把玩不已,使乐妓小红等研习之。后姜归吴兴,范以小红赠之。其夕大雪,过垂虹桥赋诗云:‘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这段韵事词人终生难忘。五年后旧地重过,别有一番感慨。值得一得的是此词从字面上的“眉山”、“黛痕”、“明珰素袜”,很容易使人以为这是一首完全针对歌妓小红的艳情词,其实不尽然。上片的“背人还过木末”诸句,表层是说作者的盟鸥离他而去;深层当另有所寓。是时范成大已谢世三年,作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作者能不倍加怀念?所以下片的“此兴平生难遏”诸句,可谓寄意遥深,绝非单指浅斟低唱之事,亦当不拘于忆悼小红一人也。 姜夔《庆宫春》姜夔《庆宫春》姜 夔
姜 夔 绍熙辛亥除夕①,予别石湖归吴兴②,雪后夜过垂虹③,尝赋诗云④:“笠泽茫茫雁影微⑤,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⑥,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铦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⑦,道经吴松⑧,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⑨,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予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⑩。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馀解(11)。 双桨莼波(12),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13),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14)。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15),黛痕低压(16)。采香径里春寒(17),老子婆娑(18),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珰素袜(19)。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 注释 ①绍熙辛亥: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②石湖:范成大号石湖居士。③垂虹:又名利往桥,在吴江,宋庆历年间建,桥长达千余尺,构造十分华丽。因为上面有垂虹亭,所以也叫垂虹桥。④赋诗:姜夔过垂虹桥时曾作《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绝句,这里引的是第七首。⑤笠泽:松江又叫笠泽,是太湖的支流,在现在的吴江市境内。 ⑥后五年:指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 ⑦俞商卿:俞灏,字商卿,家住杭州。 张平甫:张鉴,字平甫。 铦朴翁:葛天民,字无怀,曾出家为僧,更名义铦,字朴翁,山阴人,在西湖隐居。封禺:封山、禺山的合称,在浙江省。梁溪:在江苏无锡城西,旧时无锡亦别称梁溪。⑧吴松:指松江,即今吴江,在江苏南部。⑨中夕:半夜。⑩“然意所耽”句:言沉迷于反复修改词稿,无法停止。(11)“各得”句:乐曲一章称一解,谓写出五十多首。(12)莼波:飘浮着莼菜的水波。莼菜,多生于江浙一带的湖泽中。(13)盟鸥:谓与白鸥做伴。黄庭坚《登快阁》诗:“此心吾与白鸥盟。”(14)木末:树梢。《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15)依约:隐约。眉山:眼眉似的远山。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16)黛痕:形容远处的山脉上笼罩着青黑色的乌云,就像美人眉梢的黛痕。黛,一种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17)采香径:苏州的一处古迹。《苏州府志》:“采香径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名箭径。”(18)老子:作者自称。婆娑:盘旋、徘徊。(19)政:同“正”。明珰素袜:明珠的耳饰,洁白的罗袜,代指所思念的美人。 鉴赏 姜夔的很多作品,词前皆有小序,交代作词的缘起。这首《庆宫春》,词序很长,详细地描写了两次舟过吴江,逗留垂虹桥的所见和心情。第一次是在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词人自范成大处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触景生情,写下了《除夜自石湖归苕溪》的绝句十首,从词序中所引的第七首来看,当时的心境颇为凄凉。五年后,即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词人再过吴江,与俞商卿、张平甫、铦朴翁一道重游垂虹桥,又值隆冬之夜,“山寒天迥”,“朔吹凛凛”,词人与朋友冒着严寒饮酒赋诗,“朴翁以衾自缠,犹自相与行吟”一笔充满了诗人独有的浪漫情调。词人在这种状态下创作了这首《庆宫春》,其时范成大已作古三载,而范所赠的小红也不在身边,所以这首词隐括了伤逝的意味和怀人的情绪。 首二句以写景开始,是很工整的对仗。傍晚,一叶扁舟荡漾水上,漂浮着莼菜的水波被双桨激起,一圈圈向远处泛开去。松风送雨,洒落在蓑衣上,点点滴滴敲打着游人的心。此情此景,正是唤起愁绪的时候。于是第三句便很自然地写到愁。这愁也许是暮色带来的吧,它一点一点,从若有若无的状态逐渐扩散到整个空间,苍茫辽阔的天地慢慢地被这愁情所填满。接着写到了在这水面上看到的水鸟,因为是故地重游,所以那白鸥也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此刻它低低地飞过湖面,仿佛要下来与人做伴,然而它终究还是离人远去了,只留下掠过树梢的轻捷的背影。这似有旧约的白鸥唤起的是词人的记忆,“那回归去”以下五句,抚今忆昔,将两个时空中的见闻和感受对比列出,颇具有伤感的情调。词人的思绪回到五年前第一次过吴江垂虹桥的时候。那时词人所做的诗中,有“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之句,反映了久困科场的凄楚心情。关于相伴的小红的情况,在绝句《过垂虹》中亦有反映:“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而今又一次过垂虹桥,风物依旧,而故人已逝,小红亦不在身旁。词人以“伤心”二字收束这种感情,将所有的愁思都寄于那如美人眼眉似的远山和山顶笼罩的如黛痕的乌云。“依约”二句,反用眉如春山的比喻,新巧别致,情韵婉约。 下阕继续写游踪,一共十一句,然而表达的情感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采香径”三句以放声自歌的豪迈一扫上阕的阴霾,使人精神一振。采香径本是古代吴国的遗址,词人在这里徘徊,触发了思古幽情,不禁心胸开阔,襟怀豁达,以放情高歌表达自己的心情,这给全词带来了一股清新刚健的生气。但这种情绪并不持久,词人站在垂虹桥上四下眺望,突然产生了想要归隐的念头,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他一生都难以遏止。“飘然引去”暗用了范蠡助越王灭吴后携西施泛舟太湖的典故,表达了想要过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的渴望,这里风格由豪迈一转而为飘逸。无论是采香径思古,还是泛舟归隐,词人的心绪都是在酒的刺激下高涨起来的,随着酒力散去,浓郁的游兴便化作了满怀苍凉。词人沉思凝想的美好女子,也许是曾给他留下欢乐回忆的小红,也许只不过是一个具有理想人格的虚无缥缈的影子,她代表了词人一段无法抹去的过往,时间愈久而愈加难忘。当岁月逝去之后,词人想再去寻觅她的芳踪,却发现一切皆无可能,只有桥上的栏杆,默默静立,陪伴着满怀寂寥的词人。这里物是人非的感慨,往事如烟的兴寄,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这首词气调苍凉,风格沉郁,无论是景语还是情语,皆包含无限的深意。“词翰丰茸”(元陆友《砚北杂志》)、“境界幽绝”(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恰是这首词的特点。(常迎春) 松溪吹箫图 【清】 任颐 新加坡私人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