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姜夔《暗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姜夔《暗香》《暗香》·姜夔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词于词调下多有小序,或记作时,或记写作缘起,或记心绪景物,语清句秀,要言不烦,对于了解词作,往往有所助益。从本词的小序我们知道,它写于光宗绍熙二年(1191),是冒雪乘船到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的苏州石湖后,应范的要求而创作了《暗香》、《疏影》两首新词。在姜夔80多首词中,咏梅的有17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范成大“把玩不已”,颇为赞赏;作者说“音节谐婉”,看来自己也是满意的。 宋初林逋《山园小梅》诗的名句是: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姜夔的“新声”各取每句的首二字作词调名,因此不问可知是咏梅的。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一起便感慨无限,情思绵邈。梅边月下,笛声悠扬,清景无限,如今想来,那已成为颇堪回忆的往事了。这层意思,紧连下两句: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先是梅边月下独自吹笛,后是唤起玉人,同去摘梅。这两个镜头是紧相连的,它表现出月色之美,人的闲适与优雅的生活情趣。 写过旧时合肥的欢乐情事,今天又怎样呢?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这里作者自比何逊,说岁月流逝,如今已渐渐衰老,再无咏诗寻梅那样的雅兴了。“春风词笔”,用语含蓄。这里的“春风”隐喻所爱之人,就是被“唤起”相与攀摘梅花的那位“玉人”。所以这两句不止是“词笔” (诗兴)不如以前,应该“忘却”,而是说两者应该“都忘却”。不过说忘却,正是由于忘却不了忍痛说的反话。不仅忘却不了,实际还总是要想起来的。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自己的心情如此,可那竹林外面几枝稀疏的梅花,却完全不解人意,它们偏把清冷的幽香,飘入现在这华美的宴席上来。 下片紧承上片。“江国,正寂寂。”江国,泛指江南水乡。白石此时所居的江苏苏州西南的石湖在其范围内。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这两句是由物及人,由于人的心绪凄迷,而觉得尊前的绿酒、室外的红梅(即上片的“疏花”)似乎也都在深深地怀念着那个人! “易泣”、“无言”对偶工整,使物拟人化,具有人的感情,从而也更写出了词人的情深。 下面,又是忆旧。“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一个“压”字,把雪后岸上梅花绚烂的景象,描绘得形象传神。或者说,这个“压”字是迫近的意思,那就是:岸上的红梅,湖中的碧波,相挨相近,景物异常鲜艳。美景如此,可惜已成过去,但人却“长记”不忘!那么以后呢?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不要看现在花开似锦,终有一天会片片吹尽,那几乎是没有疑问的了。 姜夔《暗香》姜夔《暗香》姜 夔
姜 夔 辛亥之冬①,予载雪诣石湖②。止既月③,授简索句④,且征新声⑤。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⑥,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⑦。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⑧。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⑨。江国⑩。正寂寂。叹寄与路遥(11),夜雪初积。翠尊易泣(12)。红萼无言耿相忆(13)。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14)。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①辛亥: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②石湖:南宋词人范成大,号石湖。③止既月:停留月余。④授简索句:指将纸笺授与姜夔,要他写词。⑤征新声:请创新调。⑥隶习:研习,指练唱。⑦“唤起玉人”两句:贺铸《浣溪沙》:“玉人和月摘梅花。”玉人,美人。⑧“何逊”两句:南朝梁诗人何逊,字仲言,酷爱梅花,写过《咏早梅》诗。作者这里把自己比做何逊,说年事渐增,昔日的文采却慢慢减退。⑨瑶席:指精美的座席。⑩江国:江南乡国。(11)寄与路遥:指寄赠梅花路途遥远。暗用南朝宋陆凯折梅赠长安友人范晔的典故。其《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2)翠尊:绿色酒杯。(13)红萼:红花,此处指红梅。耿相忆:怀念故旧,耿耿不忘。(14)“千树”句:宋时杭州西湖孤山种了很多梅树。寒碧:指西湖水温、水色。 鉴赏 梅在骚人雅客的笔下,一直是高洁品质的象征。自古以来咏梅的诗词很多,然而“诗之赋梅,唯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词源》卷下)。姜夔这两首词就得名于林逋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其清空的意境、洒落的情怀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张炎称为“绝唱”,并不夸张。 根据词序,《暗香》《疏影》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当时词人应邀在范成大致仕隐居的苏州附近的石湖别墅作客。范成大喜爱梅花,买园种梅,并著《梅谱》。姜夔客石湖时,正是以自己的专擅投主人的雅好,驰骋才华,呕心沥血,创作了这两首咏梅佳作。 姜夔作词善于烘托氛围,这首词发端就创造了一个凄清冷幽的环境。词人并不急于描写梅之风情,而是迂回一笔,先将时间拉回到过去。往日不知多少次,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在梅边吹笛。“旧时月色”已非真实的月光,因其在词人脑海里反复酝酿,再吐出时,已然带上了朦胧虚幻的色彩。而“梅边吹笛”也变得模糊起来,以其缥缈,而显得遥远。首三句可谓“忆梅”。 忆之不足,故而采之。梅是美好的,所以采梅之人非“玉人”“美人”就无法与之匹配。贺铸有词“玉人和月摘梅花”(《浣溪沙》),将美人在月光下采摘梅花的景象描写得十分动人。“唤起玉人”两句化用了贺铸的词意,然而表达更加曲折委婉。仿佛在清冷的空气中,美人伸出纤纤玉指触落梅花。“不管清寒”足见爱梅心切。此章可谓“采梅”。 采之不足,故吟咏之。词人以老去的何逊自拟,实乃自谦。何逊的《咏春风》诗,咏物颇为工细,词人说自己“忘却春风词笔”,实际是说以自己的笔力难以道出梅花的神韵,这还是在写梅的高雅脱俗。“何逊”两句可谓“咏梅”。 咏之不足,故反复赏之。“瑶席”乃精美的座席,设下这样的座席,正与梅之清高相称。梅花没有“桃之夭夭”的奢华与繁盛,却拥有自己朴素的淡雅与高洁。花不过是疏疏落落的几枝,然而即使这不多的几枝花,也依然要绽放出美丽的容颜,倾吐出醉人的芬芳。梅生于雪中,长于雪中,故其香为冷香。在冬季晴冷的天气里,花前设座,梅边品笛,有秀色盈目、暗香扑鼻,实在是文人雅客的赏心乐事。“但怪得”两句谓之“赏梅”。 由忆至采,至咏,再至赏,层层渲染,梅之品格风貌立体地呈现出来,于下阕转入抒情。 梅唤起的是对心上人的思念,这思念化作信使手中那束红艳的花枝寄与远方的情人。然而路途太遥远了,这份情思终究难以传达,酒席间的绿色酒杯便承载了思念的泪水。下阕抒情并不直接,而是先宕开一笔,将读者的视野导入一个阔大的江南乡国的背景中,沉静、寂寥,这是客观的时空氛围,却也是词人主观感情的流露。在这种深沉的意境中,词人的情感得以升华,梅便成为传情达意的媒介。然而这种表达却也是含蓄的,“红萼无言”,道出的是真诚款曲的深情和至死不渝的爱恋。“翠尊”与“红萼”对举,色彩鲜明,为全词素淡的色调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 雪中梅竹图 【宋】 徐禹功 辽宁省博物馆藏 词人的思绪并没有就此收拢。梅花唤起的回忆,使他回到了曾经与情人携手共游的西湖边上的梅林。千株梅花,在寒冷碧绿的湖水的映衬下朵朵绽放,这幅图景成为见证他们的爱情的永恒记忆,有情人虽不能够在一起,但它被词人置入脑海,反复回想,“长记”一语透出的深意真可耐人寻味。 梅花,盛开时有无言的庄重,凋落时有寂寞的沉静,在瞬间绽放美丽的华彩,又在瞬间无声飘零。词人觉得它消逝得太快了,想要挽留,却终究无计可施。“片片吹尽”,吹落的不仅是花瓣,更是有情人无尽的相思。于是所有的感慨皆化作“几时见得”四个字,从胸臆中吐出。这声叹息,既包含了对梅的怜惜,又包含了对相忆之人难再相会的遭际的感伤,情深意浓,韵味悠长。 全篇句句不离梅花,在咏梅间处处融入怀人深情。画面干净,意境优美,张炎以“清真”“骚雅”(《词源》卷下《清空》)概括其艺术特色,可谓一语中的。(常迎春) 集评 宋《张炎:“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如东坡中秋《水调歌头》云(词从略),王荆公金陵怀古《桂枝香》云(词从略),姜白石《暗香》赋梅云(词从略)、《疏影》云(词从略)。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词源》卷下) 链接 宋代文人爱梅成风。宋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梅花往往成为他们诗词以及书画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题材。在宋代文学史上,不仅有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经典的诗句,为梅传形写照;也有姜夔特意为写梅而自度的词牌《疏影》《暗香》。宋代文人更由梅花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本色来比喻文人的志节操守以及清雅的人格修养,这样的诗词名作也层出不穷,如王安石的《梅花》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等。画家更是将梅花视为楮墨中的尤物,一时间涌现出扬无咎在内的许多擅画梅花的画家。 姜夔《暗香》《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1。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2。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3。 姜夔《暗香》姜夔《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1。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2。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3。 今译 美丽的月色呀, 算起来,过去 你也曾多次照着我 在梅花边吟唱吹笛。 唤来如玉的美女, 不顾清寒,为我攀折。 我就拿那与 梅有缘的 何逊自比吧! 而今受着病老的折磨, 哪儿还记得 当年的春风才气? 怪只怪,竹外那稀疏的梅朵 伴着一股冷冷的香气 诱惑 我坐上了赏梅的瑶席。 雪夜中的南国, 正一片静寂。 想折枝梅朵 给遥远的人儿寄去, 却又被积雪阻隔。 面对着酒杯翠玉, 真让人如泣如歌。 往事联翩,令人耿耿相忆, 面对着无言的红红的花萼。 常常记起, 你与我,携手吟哦。 千树梅花,映入西湖清碧 的湖波。 唉!现如今,一片片被风吹去, 我与你,却何时才能见得? 姜夔《暗香》《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①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②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③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④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⑤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⑥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⑦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⑧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⑨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⑩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11) 【注释】 ①辛亥,指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诣:拜访。石湖:指范成大,他号石湖居士。②“且征新声”句,指范成大要姜夔用新的词调填词。③“把玩不已”句,指不停地吟诵、欣赏。隶习,练习。谐婉,和谐动听。《暗香》《疏影》,语出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本指梅花,这里用作新词调名。④“旧时月色”,化用温庭筠诗:“唯向旧山留月色。”又周紫芝词:“月到旧时明处。”⑤玉人,美女。贺铸词:“玉人和月摘梅花。”一说玉人是姜夔在合肥的情人。⑥何逊,南朝梁诗人。尝为扬州法曹,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这里词人以何逊自比。⑦“疏花”,稀疏的梅花。傅若金墨梅诗云:“老树亚晴空,疏花带寒野。”“香冷入瑶席”句,指在范成大家里观赏清丽幽馨的梅花。⑧“寄与路遥”句:用南朝陆凯折梅寄赠长安友人范晔之典故。⑨翠尊,翠玉制成的酒杯。红萼,红梅。“耿相忆”,耿耿怀念,不忘故人。⑩寒碧,形容西湖水色。(11)“几时见得”是何时得见故人其面之意。 【译文】 往日曾多少次在皎洁的月色以下,吹着玉笛,吟哦词曲,观赏梅花。招呼着美丽的佳人,冒着春寒把梅花折下。如今的我,年事渐增,往日的才情和兴致浑然忘却。却怪那竹林外稀疏的梅枝,和主人筵席前的梅香又勾起了无边的情思。 此时江南的雪夜寂静异常。想折梅寄赠给她,可叹路途遥远,积雪阻隔。悄然对着红梅,举起翠玉的酒杯,想念离人,伤心垂泪。不由忆起在西湖千树梅花盛开时,曾与她在碧绿的湖边携手赏梅。如今眼看梅花片片凋落殆尽,我何时才能和她重会? 【集评】 宋·张炎:“姜白石《暗香》赋梅(词略),《疏影》(词略),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词源》卷下“意趣”条)又云:“词之赋梅,惟姜石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同上,“杂论”条) 清·先著、程洪:“(姜夔)落笔得‘旧时月下’四字,便欲使千古作者皆出其下。咏梅嫌纯是素色,故用‘红萼’字,此谓之破色笔。又恐突然,故先出‘翠尊’字配之。说来甚浅,然大家亦不外此。用意之妙。总使人不觉,则烹锻之工也。美成《花犯》云: ‘人正在、空江烟浪里。’尧章云:‘长忆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尧章思路,却是从美成出,而能与之埒,由于用字高,炼句密,泯其来踪去迹矣。”(《词洁辑评》) 清·许昂霄:“二词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又如琪树玲珑,金芝布护。”(《词综偶评》) 清·周济:“稼轩郁勃故情深,白石放旷故情浅;稼轩纵横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唯《暗香》、《疏影》二词,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与稼轩伯仲。”(《介存斋论词杂著》)又云:“前半阕言盛时如此,衰时如此;后半阕想其盛时,想其衰时。”(《宋四家词选》) 清·邓廷桢:“朱希真之‘引魂枝,消瘦一如无,但空里疏花数点。’姜石帚之‘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一状梅之少,一状梅之多,皆神情超越,不可思议,写生独步也。”(《双砚斋随笔》) 清·张惠言:“题曰石湖咏梅,此为石湖作也。时石湖盖有隐遁之志,故作此二词以沮之。白石《石湖仙》云:‘须信石湖仙,似鸱夷飘然引去。’末云:‘闻好语,明年定在槐府。’此与同意。”又曰:“首章已尝有用世之志,今老无能,但望之石湖也。”(《词选》) 清·陈廷焯:“南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不独《暗香》《疏影》二章,发二帝之幽愤,伤在位之无人也。”(《白雨斋词话》卷二) 清·郑文焯:“案此二曲为千古词人咏梅绝调。以托喻遥深,自成馨逸。其《暗香》一解,凡三字句逗皆为夹协。”(郑校《白石道人歌曲》) 清·王闿运:“此二词最有名,然语高品下,以其贪用典故也。”又云:“如此起法,即不是咏梅矣。”(《湘绮楼词选》) 清·谭献: “《石湖咏梅》,是尧章独到处。‘翠尊’二句,深美有《骚》、《辨》意。”(《谭评词辨》卷二) 近代·汪东:“清刘熙载论词,未甚当行,至谓白石‘幽韵冷香,挹之无尽,在乐则琴,在花则梅(《艺概》)。’亦庶几得之也。”又云:“白石最工过片,出奇无穷,往往一二语使全局振起,有两宋诸家所不能到者。结句每苦意尽。然《暗香》《疏影》及《八归》等,皆精力充满,首尾如一,正亦未可轻议。”(《唐宋词选》评语) 近代·俞陛云:“今寻绎《暗香》词意,乃发怀旧之思,而托诸美人香草。起笔‘旧时月色’句已标明本旨,‘何逊渐老’二句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之慨,通篇一往情深。”(《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梅花淡雅绝俗,气韵高尚,特为姜白石所钟爱。此词以梅托兴,感事怀人,寄何逊渐老之感,发一往怀旧之思。以“旧时”、“几番”、“而今”等时间概念与“江国”、“路遥”、“携手处”、“西湖”等空间概念来造境。从昔至今,时空交错,衬映离思之深至。境界高洁,构思精巧、清劲俊雅,韵味隽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