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1,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2。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3。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4



【释】

1.燕(音yan)雁:指从幽燕一带飞来的鸿雁。

2.商略:商讨。这里系拟人法。

3.第四桥:在江苏吴江城外,即甘泉桥,因泉品居第四得名。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取“听任自然”之意。这里代指陆龟蒙。

4. 参差:形容柳丝长短高低不齐。



【译】

燕北归来的雁

呵没有长住之意,

飞到太湖的西边,

便又随着云儿飞去。

几座清苦的山峰相聚,

商量着黄昏暮雨。



吴江城外的第四桥,

我真想追随天随子同住。

此时是何时?

此地为何处?

倚栏杆、怀千古,

唯见残柳

参差不齐飘舞。



【评】

词序中的“丁未冬”,即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初年,据载当时由杨万里介绍,姜夔曾往苏州谒见范成大,或谓此词系此次道经吴松所作,“吴松”即今吴江。

燕雁,近人宋词三百首笺本误作“雁燕”,周汝昌已指出其谬。周汝昌云:“以平时留意所及,知人每不晓‘燕雁’之义,更无论‘燕’字之读平声与南宋人对‘燕’地之感情何似。尤可骇怪者,近人宋词三百首笺注本竟作‘雁燕’,几不令读者疑为‘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哉?……”(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承教录》引)。“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为此词醒人睛目之处。明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评“商略”二字“诞妙”即由荒诞而生妙趣。山峰本无情感,亦不可能“商略”云雨之事,以不能之事出之,便成高妙。无他,使用“拟人”、“移情”手法耳。与“春意闹”“花弄影”者相若。近人陈匪石评此句:“则红尘不到,万籁俱寂,而有四顾苍茫之概,与后遍‘怀古’二字息息相关”(《宋词举》卷上),则是又进一步的体会。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姜夔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往。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这是一首怀古伤时之作。丁未是淳熙十四年(1187),白石33岁,这一年,他以诗投谒罢官闲居苏州的杨万里,深得这位著名诗人的奖誉,本年冬,他再度从湖州来苏州,这首词作于此时。吴松,即吴淞江,也叫苏州河,至上海流入黄浦江。

词的上片,就眼前景物写起,情调十分伤感。“燕雁”,北方的大雁。“商略”,商量,这里是准备、酝酿的意思。这里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两重意思,大雁无心,随云而去,似乎很超脱,然而山峰却并不能摆脱情感的支配,它清冷而凄苦,而且正酝酿着一场暮雨。这反映了作者矛盾的心情,他想用超脱的态度免掉现实的苦恼,然而现实又在苦恼着人生。下片从对陆龟蒙的景慕,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天随”,唐代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吴郡(苏州)人,举进士不第,不满晚唐现实,隐居松江浦里。下片大意是:我来到第四桥边,本想效法天随子隐居松江,可如今何处寻觅他的踪迹呢?凭阑远眺,缅怀古人,那无知的残柳却在寒风中参差舞动。


唐宋词之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①燕(yan烟)雁:指从幽燕一带飞来的鸿雁。周汝昌云:“以平时留意所及,知人每不晓‘燕雁’之义,更无论‘燕’字之读平声与南宋人对‘燕’地之感情何似。尤可骇怪者,近人宋词三百首笺注本竟作‘雁燕’,几不令读者疑为‘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哉,初疑为‘手民’之误(神州国光社版),及又见其新出中华书局版, ‘雁燕’依然,亦别无注语,知非偶然之事矣。兹义有关白石作品之思想性,故附及。”(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承教录》引) ②商略:商讨。这里系拟人法。③第四桥:在江苏吴江城外,即甘泉桥,因泉品居第四得名。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取“听任自然”之意。这里代指陆龟蒙。④参差:形容柳丝长短高低不齐。

【译文】 北雁南来无意住,太湖西岸随云去。几个山峰聚一处,那副神态好凄苦,彼此商量降暮雨。

天随之子本姓陆,第四桥边曾隐居,我将学他在此住。今日我身在何处?斜倚阑干怀古,只见残柳参差舞。

【集评】 明·卓人月、徐士俊:“‘商略’二字诞妙。”(《古今词统》)

清·陈廷焯:“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 ‘凭阑怀古’以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白雨斋词话》卷二)

近代·王国维:“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人间词话》卷上)

近代·俞陛云:“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数峰’,乃词人幽渺之思。白石泛舟吴江,见太湖西畔诸峰,阴沉欲雨,以此二句状之。‘凭阑’二句其言往事烟消,仅余残柳耶?抑谓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柳无情,犹是临风学舞耶?清虚秀逸,悠然骚雅遗音。”(《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近代·陈匪石: “……‘数峰清苦’,所‘商略’者又是‘黄昏’之‘雨’,则红尘不到,万籁俱寂,而有四顾苍茫之概,与后遍‘怀古’二字息息相关。‘第四桥’即吴江域外之甘泉桥,见《苏州府志》。天随子为陆龟蒙自号,即笠泽所祀‘三高’之一。通只此二句稍实。然‘拟共天随住’,又所‘商略’者,与‘太湖西畔’、‘无心’‘随云’同一境界也。‘今何许’,以提为转。‘凭阑怀古’,承上起下。‘残柳参差舞’,则烟水迷离之境、桑田沧海之感,兼而有之,所谓‘篇终接混茫’者,仍以淡远之致出之。以词言,为小令正轨。以境言,则诚所谓‘襟期洒落’、‘意到语工,不期高远而自高远’者。(《宋词举》卷上)

【总案】 词序中的“丁未冬”,即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初冬。是年春,经杨万里介绍,姜夔曾往苏州谒见范成大。或谓此词系白石再谒范氏时,道经吴松作。“吴松”即今吴江。读此词油然想到周济对姜夔的一则评语:“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对此杨海明有所发挥,他说:“如果‘就词论词’地看,姜词是很懂得以苏、辛词风的刚美来‘救济’婉约之作的软媚之美的。这也就是所谓的以‘硬笔’而写‘柔情’的问题。”(《唐宋词风格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