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间分布
河川年径流年际及季节变化剧烈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年际变化平均6~7年一次大旱,8~9年一次大涝,建国后发生过连续2~3年少水年5次,丰水年3次。全省河川径流量以1964年最大,为718亿立方米,1966年最小,为99.5亿立方米,最大为最小的7.2倍。其中以黄河流域倍值最小,为5.6倍,其他三个流域在10倍左右。中等年(两年一遇)全省年径流量为289.6亿立方米;偏旱年(四年一遇)为209.7亿立方米;特旱年(二十年一遇)为127.4亿立方米。
年内变化总的是夏秋雨量充沛,径流集中,多年平均汛期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率为:大部分地区60%~70%;东北部平原区为70%~80%。其发生月份为:淮干及淮南地区5—8月;东部地区6—9月;西北部地区7—10月。冬季(12月至翌年2月)的径流量只占全年径流量的6%~10%,淮南地区略大于以北地区,东北部平原区最小。春季(3—5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15%~20%,南部略大于北部。春、夏、秋三季都可能出现持续少雨的情况。非汛期平均持续少雨天数淮南为48天,黄淮之间为75天,豫北为105天。最长持续少雨天数淮南为100天,其他地区为18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