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鼓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鼓词

鼓词

❶一般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其名始见于明代。清初开始盛行。根据演出区域及表演特点,又分北方鼓词、南方鼓词。北方鼓词主要盛行于河北、河南、辽宁、山东以及京、津等地。南方鼓词主要有扬州鼓词、温州鼓词等。
❷一说鼓词即鼓书,是大鼓的旧称。
❸有时也用作各种大鼓唱词的通称。

☚ 词话   宝卷 ☛
鼓词

鼓词

明清说唱形式。因以鼓板击节,故名。明末清初贾凫西有《木皮散人鼓词》,为今知最早使用“鼓词”名称的作品。但今见其他作品唱词部分采用“赞十字”(三三四句式),则已见诸明万历间刊印的《大唐秦王词话》中,而以鼓板击节的伴奏方式,又见诸明臧懋循《负苞堂文集》卷三“弹词小纪”关于弹词的记载中,故一般认为,鼓词源于词话,其实际形成年代当早于明末清初。今存抄本《大明兴隆传》、《乱柴沟》,可断定为明代的鼓词作品。这一说唱形式盛行于我国北方的河北、河南、山东以及北京等地,南方仅浙江有温州鼓词、丽水鼓词、永康鼓词等。其起源与北方鼓词不同。北方鼓词也有称为“鼓书”的,并因流行地区和使用方言不同而形成许多曲种。清中叶以后流行在北方各地的许多大鼓,大抵直接由鼓词发展而成。又,今通常也将各种大鼓的唱词称为鼓词。

☚ 善书   滩簧 ☛

鼓词

 
 在下不是逞自己多闻,夸自己多见,但读些古本正传,晓得些古往今来。你看那漫洼里、十字大路上放响马的贼棍,骑着马,兜着弓,撞着那贩货客商,大叱一声,那客商就跪在马前,叫大王爷爷饶命,双手将金银奉上,那贼棍用弓梢接住,搭在马上,扬鞭径去,到了楚馆秦楼,偎红倚翠,暖酒温茶,何等快活。像俺谈策之辈,也算九流中清品,不去仰人家鼻息;就在十字街坊,也敢师生对坐;只是荒村野店,冬月严天,冷炕绳床,凉席单被,一似僵卧的袁安,嚼雪的苏武。像俺这满肚里鼓词,盖着冰冷的被;倒不如出鞘的钢刀,挑着火炖的茶。
 列位老东主,你听,这却不是异样的事。从来热闹场中,便宜多少鳖羔杂种;幽囚世界,埋没无数孝子忠臣。比干、夷齐,谁道他不是清烈忠贞;一个剖腹于地,两个饿死于山。王莽、曹操,谁说他不是奸徒贼党;一个窃位十八年,一个传国三四代。还有什么天理?话犹未了,有一位说道:“你说差了,请问那忠臣抱痛,六月飞霜,孝妇含冤,三年不雨,难道不是天理昭彰么?”我说咳!忠臣抱痛,已是苦了好人;六月飞霜,为什么打坏了天下嫩田苗?孝妇含冤,那里还有公道;三年不雨,又何苦饿死许多百姓?况于已经害了的忠臣孝子何益?曾记在某镇上也曾说过这两句话,有人也道:“你说错了,倒底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我便说不然!不然!昔春秋有位孔夫子,难道他不是积不善之家?只养了一个伯鱼,落了个老而无子。有人说他已成了古今文章祖,历代帝王师。依我说来,就留着伯鱼送老,也碍不着文章祖,也少不了帝王师。再说三国志里曹操,岂不是积不善之家,共生了二十五子,大儿子做了皇帝,传国五辈,四十六年。又说他万世骂名。依我说来,当日在华容道上,撞着关老爷,提起青龙偃月刀,砍下头来,岂不痛快?可不见半空中的天道,也没处捉摸;来世里的因果,也无处对照。你是和谁使性,和谁赌气者!
 

贾凫西


 忠臣孝子是冤家,杀人放火的天怕他。仓鼠偷生得宿饱,耕牛使死把皮剥。河里游鱼犯了何罪?刮了鲜鳞还嫌刺扎。杀人的古剑成至宝,看家的狗儿活砸杀。野鸡兔子不敢惹祸,剁成肉酱加上葱花。杀妻的吴起倒挂了元帅印,可怎么顶灯的裴瑾捱了些嘴巴?玻璃玉盏不中用,倒不如锡蜡壶瓶禁磕打。打墙板儿翻上下,运去铜钟声也差。管教他来世莺莺丑如鬼,石崇托生没有板渣。海外有天、天外有海,你腰里有几串铜钱休浪夸。俺虽没有临潼斗的无价宝,只这三声鼍鼓走天涯。说罢闲言归正传,听俺光头生公讲大法。

 
 鼓词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又称木皮词,即今北方流行的大鼓词。说唱者一手击鼓,一手以鼓板(木皮)按拍。本篇作者是明末文士,在科举功名上并不得意,崇祯年间才考上一个贡生,曾官县令,明亡后隐居不仕,醉心稗官鼓词,别号木皮散客。明末清初是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作者阅尽沧桑,看饱了人间不平和世态炎凉,无心为官,却将一腔不平之气通过鼓词予以释放。他敢于离经叛道,把从盘古开天辟地直到明朝灭亡的史事加以演绎,对于经史中的帝王师相,均别有评驳,否定了一切天理王法、因果报应,所谓“十字街坊几下捶皮千古快,八仙桌上一声醒木万人惊”,可以说是自李白以来,最富于叛逆性的歌者。木皮词因转展传钞,各本文字大同小异,本篇节取自文字较为简古的一种。
 一切现存秩序的维护者都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作者摇手道:不然!不然!翻开封建社会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不合理”三个字,那个世道就是欺善怕恶、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作者现身说法,将响马强盗和清流文士作了尖锐的对比,“像俺这满肚里的鼓词,盖着冰冷的被;倒不如出鞘的钢刀,挑着火炖的茶。”道德家的说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者又摇手道:不然!不然!他举出不少历史人物作正反例证,道是“从来热闹场中,便宜多少鳖羔杂种;幽囚世界,埋没无数孝子忠臣”,尤其发人未发的是:“咳!忠臣抱痛,已是苦了好人;六月飞霜,为什么打坏了天下嫩田苗?孝妇含冤,那里还有公道;三年不雨,又何苦饿死许多百姓”,可谓鞭辟入里,雄辩而无情地揭露了因果报应之说的欺骗性。在歌辞中,作者进一步写出人间是非的颠倒、善恶惩扬的无凭、贫富美丑差异的悬殊,全无道理可言,于是情不自禁地对现存的一切发出诅咒:“管教你来世莺莺丑如鬼,石崇托生没有板渣(豆渣)!”通过这种无理过情的语言,作者渲泄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想要讨一个公道的强烈愿望。
 鼓词借谈古说今的方式,抒发人世的不平,评说历史善取典型,针砭时弊不留面子,讽刺极其尖锐犀利,内容决非庸俗,其立场是站在人民一边的。表现如此富于人民性的内容时,自然应该抛弃了骚人墨客的书面语言,而直接采用民间活生生的口语,包括俗语、谚语乃至有表现力的方言土语,故能新鲜活泼、诙谐风趣,不但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也为有识见的文士所欣赏,如乾隆年间的统九骚人,就称其“字成鬼哭,丝动石破”,并拟之屈原、杜甫,晚清小说家吴趼人也“读而爱之,乃重梓之以公同好。”梁时高僧生公,讲经于虎丘寺,石皆点头。象鼓词这样鞭辟入里的警世之作,也真可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了。
鼓词

鼓词

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亦称“鼓儿词”。鼓词的起源,近人论著中,有的认为源于唐代变文,有的认为源于元、明两代词话,尚无定论。“鼓词”的名称,起于明代。今存明代的作品有《大明兴隆传》、《乱柴沟》、《大唐秦王词话》等。其演唱情况缺乏记载。清代以后,鼓词演唱相当兴盛。北方鼓词主要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辽宁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南方主要有江苏的扬州鼓词、浙江的温州鼓词等。
北方鼓词有两种演唱方式: 一种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主要流行于农村,以说唱中篇为主,曲词用上下句反复的诗赞体,曲调比较朴拙。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的,称为“三弦书”或“弦子书”,曲词有诗赞体和乐曲体两种,农村城市均有流传。康熙间李声振《百戏竹枝词》中咏“鼓儿词”一首注释说:“瞽者唱稗史,以三弦弹曲,名‘八板’以按之”。这种唱[老八板]乐曲的鼓词,乾隆年间还在流行。嘉庆以后,又有以[太平年]乐曲演唱的鼓词。内容以长篇讲史题材居多,今存大量刻本、抄本及石印本。鸦片战争后,逐渐形成近代艺人自击鼓板并有三弦伴奏的大鼓书。
南方鼓词,清初至乾隆年间,有源于道情的扬州鼓词。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大鼓书始于渔鼓简板说孙猴子,佐以单皮鼓檀板,谓之段儿书; 后增弦子,谓之靠山调”。后已不传。又有浙江温州鼓词,相传始于明代,源于祀神时演唱的“唱太平”、“灵经”、“娘娘词”,曲调由古曲词和当地民间小调发展而成。浙江还有丽水鼓词、永康鼓词,多以民间小调演唱,至今仍在流行。

☚ 鼓子词   大鼓 ☛
鼓词

029 鼓词

明、清时流行于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由元代词话发展而来。演出时,多由表演者自击鼓板。近人徐珂《清稗类钞》称,清代“唱鼓词者小鼓一具,配以三弦”,伴奏有了发展。明末清初贾凫西作有《木皮散人鼓词》,稍后又有归庄的《万古愁》鼓词、蒲松龄的《东郭外传》鼓词等。早期鼓词大多说唱长篇故事,如《三国志》、《水浒传》、《杨家将》之类,一部书连说数日,对城市流动听众很不适应。清中叶以后,兴起说“段儿书”,即“摘唱”其精采片段,长书短说。久之,遂衍成专说短篇或长、短兼擅之“大鼓书”,如清末的子弟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等。

☚ 词话   弹词 ☛
鼓词

鼓词

明清时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曲艺形式。明末清初就已有专门的鼓词作家。唱鼓词一般由二人演唱,有时也有一个人的,只用小鼓、三弦伴奏。一说鼓词即鼓书,为大鼓的旧称。也有人认为,鼓词就是元明期间流行的词话,或者是词话的直接发展。

☚ 时调小曲   评书 ☛

鼓词

说唱文学。又称“鼓儿词”、“鼓子词”。以鼓伴唱,敷演故事。宋时已有,清以后多在北方流行。

鼓词

鼓词

明朝时期流行于中国北方诸省的讲唱曲艺称为鼓词。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说唱而得名。与弹词一样,是从元代的词话发展而来的。明末清初的贾凫西,有自编自唱的 《木皮散文鼓词》; 同时,还有归庄的 《万古愁》 鼓词; 蒲松龄的 《东郭外传》 鼓儿词等。内容大都为金戈铁马、国家兴亡的长篇故事。中小规模的,从一、二本到十本左右的也不少,这些大多是讲唱风月故事的。清代中叶以后,取大部头鼓词的精彩片断 “插唱” 的风气渐盛,便有人专写这种供 “插唱” 的短篇鼓词。山东一带的民间,就流行一种演唱短篇故事的小型鼓词,叫 “段儿书”。清代的八旗子弟以及清末兴起的大鼓书,是受 “段儿书” 的影响发展起来的。鼓词,现亦作为说唱长短节目的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等诸多曲种唱词的泛称。

☚ 快板书   大鼓 ☛
鼓词

鼓词

明朝时期流行于中国北方诸省的讲唱曲艺称为鼓词。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说唱而得名。与弹词一样,是从元代的词话发展而来的。明末清初的贾凫西,有自编自唱的《木皮散文鼓词》; 同时,还有归庄的《万古愁》鼓词; 蒲松龄的《东郭外传》鼓词等。内容大都为金戈铁马、国家兴亡的长篇故事。中小规模的,从一、二本到十本左右的也不少,这些大多是讲唱风月故事的。清代中叶以后,取大部头鼓词的精彩片断“插唱”的风气渐盛,便有人专写这种供“插唱”的短篇鼓词。山东一带的民间,就流行一种演唱短篇故事的小型鼓词,叫“段儿书”。清代的八旗子弟以及清末兴起的大鼓书,是受“段儿书” 的影响发展起来的。鼓词,现亦作为说唱长短节目的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等诸多曲艺唱词的泛称。

☚ 快板书   大鼓 ☛

鼓词

drum balla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