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龙耳铜方
战国。高21.6厘米,口长、宽皆为30.1厘米。197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说文解字》:“鑑,大盆也。”在铜镜尚未普遍使用之前,鑑可以盛水照影。《庄子·则阳》:“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说明鑑又可以用来沐浴。《周礼·凌人》郑玄注:“鑑……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这说明鑑又能为食物降温,起保鲜的作用。此鑑作方斗状。方口,口沿内折,方唇,短颈内敛,腹壁向器底斜缩,下为方形圈足。鑑口沿和颈部有错金嵌绿松石的复合菱形图案。鑑腹外壁以勾连纹隔成方栏,栏内有错金嵌绿松石方形和菱形几何图案。四壁各有一龙形耳,铸造极精。龙躯体卷曲伏卧,头部攀缘于器口作探水状,头部和四肢铸出几何形和圆点纹,身上嵌有绿松石构成的花纹。整个器物花纹精细,构图工整。此器的错金方法是:将金丝盘填于纹饰之内,然后加以压打,使其固定填嵌于空隙之间,金丝盘得非常整齐,器表磨错平整光亮。像这样精湛的错金技术,可以代表战国时代错金镶嵌工艺的新成就。出土时,罍内置错金蟠螭纹铜方罍,罍内附一提勺,与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冰(或温)酒器情况相同,因此知其用途当作冰酒或温酒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