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心包腔内有液体积聚叫心包积液。可为渗出性、血性及漏出性。渗出性多由结核、其他细菌感染等引起;血性可由创伤、恶性肿瘤等引起;漏出性见于心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心包积液量小可无明显临床表现;积液量过多对心脏及血液动力学可发生影响,致心脏舒张受限,使心排血量减少,造成体静脉与肺静脉淤血,出现严重症状与体征。需急救治疗。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心包腔内的液体滞留超过正常量(20~30ml)称为心包积液。病因有急性心包炎、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水肿性疾患(包括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心包的原发与继发肿瘤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刺激或毒性作用所致的心包反应等。一般在少量积液或增长缓慢的大量积液时心包腔内的压力升高不著,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但迅速增长的积液或超过心包代偿限度的大量积液,使心包囊内的压力显著增高,则可引起心脏填塞,致心室舒张受限,心搏量降低及右心静脉回流受阻。X线检查是诊断心包积液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透视及记波摄影观察心脏、大血管搏动具有重要意义。 少量积液(在250ml以下)其X线表现为心影形态、大小和搏动近于正常,或仅有心影的轻度增大。迅速产生的少量积液可引起急性心脏填塞,此时心影大小、形态虽无变化,但有上腔静脉扩张、肺淤血、左房轻度增大以及心脏及主动脉搏动减弱等。有时X线表现拟示缩窄性心包炎,应注意鉴别。对少量心包积液的诊断,超声心动图比较敏锐,有时X线检查须与核素心脏血池扫描及超声检查密切结合,才能确定。 中、大量积液其X线表现为: ❶心影两侧普遍扩大或呈球形,左上心缘变直,心腰及心缘各弓的正常分界消失,心膈角变锐,侧位心影普遍向前增大,因液体主要积聚于心脏的前下方; ❷心缘搏动明显减弱以至消失,但主动脉搏动可为正常。积液量轻至中度增多时,侧位透视可见心前缘搏动减弱,心后缘搏动正常; ❸由于心包上缘达主动脉弓水平和上腔静脉呈不同程度的扩张,形成短而粗的心蒂影,而肺血管影多属正常; ❹数日至数周内短期复查心脏大小可有明显变化; ❺摄片条件适宜时可见心包下脂肪层增宽,代表心包腔厚度增加(X片-65)。 心包积液分布不均主要积聚于一侧者,可使心影呈非对称性增大,而出现各种不典型表现。 心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但主要用于心包积液合并心脏病变难以鉴别,或心包及其他纵隔肿瘤类似心包积液,以及考虑手术治疗时。造影方法以腔静脉或右房造影为宜。 心包积液的主要X线征象为: ❶各心腔无扩大,与平片所示的心影大小不相称; ❷右房内腔与右肺间距离增宽,似右房壁增厚,一般达10mm即有意义; ❸侧位上心腔的前下缘与胸骨后缘及膈面的距离加大; ❹左、右心腔显影顺序正常但循环时间延长。此外并有腔静脉扩张等改变。 ☚ 大动脉炎 缩窄性心包炎 ☛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正常人心包腔内含少量 (20~50ml)液体,心包腔内液体量增多称为心包积液。根据积液的性质有漏出液、渗出液、淋巴液和血液等,分别称为心包积水、心包渗液、乳糜心包和心包积血等类型。 心包积液的病因有多种,心包积水多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低蛋白血症; 心包渗液见于急性心包炎症; 乳糜心包较少见,为胸导管阻塞或损伤所引起,而心包积血常由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瘤破裂入心包或心包肿瘤等引起。 心包积液的临床表现决定于积液数量和积聚速度。少量积液可无症状,积液量超过200~300ml或积聚迅速时使心排血量减少,静脉压增高甚至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见“急性心包炎”和“心脏压塞”条)。治疗针对病因,必要时进行心包穿刺抽液、心包引流或切除。 ☚ 粘连性心包炎 心脏压塞 ☛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hydropericardium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❶通过皮肤或切开胸腔的心包穿刺,证明有心包积液; ❷心血管造影证明,右心房内造影剂的外缘与心脏上阴影之间的距离大于5mm; ❸超声心动图证明,在背侧或腹侧心壁之上出现异常液层; ❹放射性核素扫描证明,在无胸膜增厚或渗出的条件下,肺内和右心房内放射活性物质之间的距离增大; 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显影的血管与邻近心包阴影外缘之间的距离增大。符合以上标准之一者,可诊断心包积液。 ☚ 心包炎 心脏压塞 ☛ 00003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