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志堂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志堂集 通志堂集诗文别集。清纳兰性德作。凡赋一卷,诗四卷,词四卷,文四卷, 《渌水亭杂识》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一卷。性德生长于华贵之家,但形诸诗词,则憔悴忧伤,哀怨已甚。尤擅词中小令,《浣溪沙》、《画堂春》、《蝶恋花》等,情致缠绵,凄婉动人。亦有苍茫浑朴之作。有清康熙间刻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又有《饮水集》,收诗一卷,词一卷。为清张祥河辑。词有单行本,清汪珊渔辑刻,名《纳兰词》。另有《词人纳兰容若手简》,收有其信札三十六篇,1962年上海图书馆影印出版。 ☚ 南山集 楝亭集 ☛ 通志堂集 通志堂集诗文别集。二十卷,其中诗四卷。清纳兰性德撰。性德享寿虽短(仅三十一岁),但其生前已刊刻有《饮水诗集》二卷、《饮水词集》三卷,为顾贞观所选定。此本未标明刊刻年月,而贞观自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离京返乡不复出,性德卒于康熙二十四年,是知此本必定于其生前。性德卒后,其师徐乾学受嘱编其全集,序云:“余里居杜门,检其诗、词、古文遗稿,太傅公所手授者,及友人秦对岩、顾梁汾所藏,并《经解小序》,合而梓之,以存梗概,为《通志堂集》。碑志哀挽之作,附于卷后。”此集按五七言、古今体顺序编排,共录五古一百一十首、七古九首、五律十八首、七律二十九首、五排三首、五绝八首、七绝一百二十六首,凡三百零三首,是纳兰所有诗集中录诗最多者。此编刊于康熙三十年。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本影印出版。纳兰诗较平庸,故不如其词集屡有刊刻。合刻诗、词者有清宣宗道光(1821—1850)年间张祥正校刊本,收诗、词各一卷。另《粤雅堂丛书》、《万松山房丛书》中亦收有合刻纳兰诗词集。 ☚ 闲止书堂集钞 楝亭集 ☛ 通志堂集别集。二十卷。清纳兰性德撰。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其父明珠为康熙时大学士。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深受康熙赏识,曾委派他去黑龙江查勘边事,后猝然去世,年仅三十一岁。善骑射,好读书,擅书法,精鉴赏,工诗词文赋。著有《侧帽集》、《饮水词》,合称《纳兰词》。其师徐乾学将其所作合编成《通志堂集》,凡赋一卷、诗四卷、词四卷、文四卷、《渌水亭杂识》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 纳兰性德在其《渌水亭杂识》和《原诗》、《赋论》中阐述了他的文学主张。他强调诗歌应表达真实的性情:“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故又反对明代以来徒事摹拟的风气:“人必有好奇缒险、伐山通道之事,而后有谢诗;人必有北窗高卧、不肯折腰乡里小儿之意,而后有陶诗;人必有流离道路,每饭不忘君之心,而后有杜诗;人必有放浪江湖,骑鲸捉月之气,而后有李诗……今之为唐为宋者,皆伪体也。”“子无问唐也宋也,亦问子之诗安在耳?”(《渌水亭杂识》)在词的创作方面,他要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所谓“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与梁药亭书》)。 《通志堂集》中成就最高的是词。纳兰词尊崇五代李后主及北宋诸家,以小令见胜,风格清新婉丽。抒情状物别开生面,生动自然,不尚雕琢,为清词一大家。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边塞词,将塞外荒寒风光与思乡别离之情融为一体,如《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两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碎落花。”可为代表。还有他的悼亡词,为纪念爱妻卢氏而作,约五十来首。如《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沈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哀感顽艳,一往情深,诚如顾贞观所言:“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纳兰词评》)清末王国维对纳兰词更推崇备至:“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虽不免过誉,但大致道着了纳兰词的艺术特质。 《通志堂集》中的散文并不出色,诗作虽略胜,难以自成名家。 除康熙三十年原刻本外,再无其他刻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影印,收入《清代别集丛刊》,最为常见。其诗词专集,则有清张纯修刻《饮水诗词集》五卷,后又有《粤雅堂丛书》本、《万松山房丛书》本。光绪六年(1880)许增《榆园丛刻》本《纳兰词》五卷附补遗一卷,是目前收纳兰词最多的本子,《四部备要》、《丛书集成》、《万有文库》及1954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本均据此本排印。 通志堂集 通志堂集别集名。清代纳兰性德撰。全书共20卷。纳兰氏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籍。康熙进士,官侍卫,能诗善书,尤工词,爱才喜客。此集由其师徐乾学辑集,有康熙刻本,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刊《清人别集丛刊》之《通志堂集》即据此翻印。其卷一有赋5首,如《金山赋》、《五色蝴蝶赋》、《自鸣钟赋》等,卷二至卷五为诗,卷六至卷九为词,卷一○到卷一二为经解序,余为书序记及杂文、《渌水亭杂识》、附录。 ☚ 陵川集 陶渊明集 ☛ 通志堂集 通志堂集20卷,清纳兰性德撰。该集收赋5篇:《金山赋》、《五色蝴蝶赋》、《自鸣钟赋》、《雨霁赋》、《灵岩山赋》。其集有康熙三十年徐乾学辑刊本。 ☚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望溪先生文集 ☛ 通志堂集诗文别集。清纳兰性德(1654—1685)撰,徐乾学辑。二十卷。性德原名成德,宇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尚书徐乾学门生。康熙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屡奉使宣抚边疆。著有《纳兰词》、《渌水亭杂识》、《饮水诗集》等。此集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约十二万字。冠有徐乾学、严绳孙二序。赋一卷,五篇,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凡收各体诗四百二十八首,词二百十五阕,赋五首,各体散文一百一十篇。附录为碑志、哀挽之作。作者工于词,虽题材狭窄,然尽洗模拟饾订之习,风格自然清新流畅,多能直抒胸臆,词风凄婉,颇近南唐后主。善为小令,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亦绝佳,成就实在浙西词派之上,为清词中代表作家之一。晚年悉攻经史,搜求宋元诸家经解,从事经学考据。文则多经解序录,经解即非性德自辑,后人疑此等文字或系他人代笔。有康熙年刻本,一九七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原刻影印本,收入《清人别集丛刊》。 通志堂集书名。纳兰性德撰。20卷。计赋1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4卷,杂文1卷,附录2卷。康熙三十年(1691)徐乾学辑刻刊行。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影印出版。 通志堂集 通志堂集别集。二十卷。清纳兰性德撰。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其父明珠为康熙时大学士。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深受康熙赏识,曾委派他去黑龙江查勘边事,后猝然去世,年仅三十一岁。善骑射,好读书,擅书法,精鉴赏,工诗词文赋。著有《侧帽集》、《饮水词》,合称《纳兰词》。其师徐乾学将其所作合编成《通志堂集》,凡赋一卷、诗四卷、词四卷、文四卷、《渌水亭杂识》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 ☚ 陈迦陵集 词律 ☛ 通志堂集十八卷。《附录》二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撰。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是大学士明珠之子,少有才名,康熙九年(1670)补诸生,贡入太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其武艺文才,皆受康熙赏识。纳兰性德淡荣利,好书史,精书画,爱才喜客,所交游者皆一时名士。曾刻《通志堂九经解》一千八百余卷,有功后学。性德笃于情性,善诗和古文辞,尤工于词。其词清新秀隽,当时传遍于村校邮壁,虽题材狭窄,然尽洗模拟饾饤之习,纯以自然胜,多数篇章风格凄婉,有人称其为清朝的李后主,是清词中有代表性的作家。《通志堂集》是其师徐乾学所辑,凡赋一卷,诗、词、《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文五卷(经解序三卷,杂文二卷);又附录碑志哀挽之作二卷。凡收赋五首,诗四百二十八首,词二百一十五首,各体散文一百一十首,集中诸体,其文则以经解序录居多。有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197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影印,收入《清人别集丛刊》。 《通志堂集》tong zhi tang jiLiterary Works from the Hall of Realized Ambition→纳兰性德 (Nalan Xingd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