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财政范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财政范畴

财政范畴

国家财政分配关系的理论表现及其抽象。是经济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再现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分配运动规律的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财政范畴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发展和变化,它们分别反映不同生产方式下各种特定的财政分配关系。例如,我国奴隶社会的贡、助、彻,封建社会的赋税、国债,资本主义社会的税收、预算等财政范畴,均经历了逐步演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财政范畴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诸如投资、国有财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后备基金等新的财政范畴,同时,税收、预算、公债等原有财政范畴被继承下来,并赋予了性质完全不同的新内容。研究财政范畴,必须深刻地揭示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财政与国家的关系。(1) 财政与经济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并具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在社会再生产中,财政是处于再生产领域中的中介环节,综合反映经济的发展变化,在分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制约经济。前者是指生产力水平、生产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等,决定财政的规模、结构和性质。后者是指财政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起促进或促退的作用。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财政的供给越有保障。只有多生产质量好、效益高的有效产品,多产出国民收入,财政才能增加可供分配的对象,聚财和用财方有可靠的基础。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可以围绕经济结构,主要是生产结构与分配结构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研究。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条件分配在内来看,合理的投资分配结构、积累与消费的分配结构,调节和制约着生产力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从生产关系的结构,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及其相应的分配关系结构考察,财政分配对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对加强宏观调节与控制,对合理分配利益于各方,均具有重要作用。财政与经济关系的统一,还表现在: 财政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调节手段,是搞活微观经济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增长只能建立在经济发展、效益提高的基础之上,而财政支出的扩大,则应尽可能地保证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 经济的稳定增长,决定着财政的稳定和巩固,而财政一旦超力而行,也会导致经济的失调。这些都是使财政和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经验总结。(2) 财政与国家之间客观存在着本质联系。由于财政的产生和存在以国家为前提,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财政的性质和特征,受国家的制约。有什么样的国家,便有什么样的财政。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财政是剥削阶级凭借国家权力,无偿地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一种超经济的额外剥削关系。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财政参与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体现了全社会劳动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反映了国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分配关系。但国家作为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组织,本身并不进行生产,其行使各项职能的物质的需要,只能凭借政治权力来占有一部分剩余产品。所以,财政是从一般经济分配中独立出来,以国家参与分配为标志,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为目的的一种分配活动,是确保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国家作为分配关系主导的一方,必须采取一切手段作用于经济基础,财政乃是维护其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基本工具。国家与财政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也不能划等号。国家是政治、法律等关系的体现,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或分配活动; 国家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财政取决于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主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国家决定财政是就财政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和阶级性而言,财政离不开国家是就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及其为国家服务来说的。因此,不能把与国家相关的经济活动,都与国家本身直接等同起来。上述人们对财政本质的认识,用特定的概念来反映,就形成财政范畴。财政范畴具有历史性,其内涵随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变化而变化; 财政范畴具有继承性,对发展生产力有利的形式可以继承,内容则加以更新; 财政范畴具有层次性,有与政治、经济体制相联系的分层次的范畴。

☚ 国家财政   财政思想 ☛
000012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