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腰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腰果cashew nut漆树科腰果属热带常绿果树, 乔木。又名槚如树、介寿果。学名Anacardiumoccidentale L.。 腰 果 品种类型 各主要产区仅种植一种, 但树形有高有矮, 种壳有薄有厚, 坚果大小、果梨颜色或形状等以及品种类型间均有差异。栽培品种巴西最多。 栽培技术要点 用种子或嫁接繁殖, 以嫁接繁殖最好, 多用补片芽接法嫁接(方法与杧果同)。播种前浸种24小时, 用果蒂向上的立播法发芽较快。种植密度中国海南株行距8米×8米。幼树以氮肥为主,并适当配合少量的磷钾肥和有机肥。结果树要提高磷钾肥的比例。主要病害有花序疫病、炭疽病、梢枯病等, 对生产尚未造成威胁。主要虫害有茶角盲蝽、果螟、天牛和蓟马等, 要及时防治。 种植后2年开花,3年结果, 8年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15~25年。在中国海南花期为12月至次年4月,4月中下旬果实开始成熟。如要利用果梨,得每天采收,否则每3~5天收集落地果, 去掉果梨晒3~4天即可包装贮藏。 经济价值 腰果仁含脂肪44~47%,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22~29%。多用于制腰果仁巧克力、点心和油炸盐渍食品。果仁油为上等食用油。果梨含丰富的维生素C, 可加工果汁、果酱、果冻或酿酒。果壳含壳液约40%, 是制高级油漆、彩色胶卷着色剂和合成橡胶的原料。中国海南南部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 腰果腰果又名树花生,属漆树科常绿乔木,高6—12米,树干直立,树皮粗糙,老时深裂;枝繁叶茂且扩展,叶卵圆形,革质、互生,叶脉明显。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型、杂性,粉红色,芳香。果实有两部分: (1) 大而肉质梨状的柄,由花托发育膨大而成,淡红色或黄色,长8—10厘米,汁液有收敛性的酸味,通称果梨。(2) 小腰形坚果,着生于花托上,灰色或棕色,因果形酷似“腰子”而得名。果长2—3厘米,壳坚硬,内有种子一枚,种皮色似花生,种仁白色,占果实重量35%。花期11月至次年2月,果期5—6月。热带木本油料作物——腰果,原产巴西东北部,海南岛种植腰果已有50多年历史,现在全岛种植腰果面积15万亩左右,产区海南省黎族地区西南部的乐东、东方、昌江和陵水、万宁、三亚市的滨海等地,一棵棵腰果树,象一把把撑开的绿色巨伞,散落在路旁、村边、沙滩、坡岗,一片连着一片,汇成绿色的群落。一些低矮的植株,枝叶匍匐到地面,一丛接着一丛,远看,就象是一个个绿色“蒙古包”,别有一番景色。腰果耐旱、耐瘠,对热带环境适应性强,在高温地区既能适生于肥沃潮湿的土壤,又能耐干旱瘠瘦的沙地,但幼年忌5℃以下的低温。成年结果树也会因低温而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腰果繁殖有两种方式: 一是有性繁殖; 二是无性繁殖。一般采用靠接、空中压条法和芽接法试验繁殖,已获得成功,今后有可能大面积采取高产芽接树代替低产实生树。 腰果cashewAnacardium occidentale L.,又称槚如树。漆树科,腰果属。常绿乔木。2n=42。原产美洲热带地区。主产印度、巴西、东非,中国海南、广东、云南和福建南部等地有引种。植株高大。树冠开张。单叶互生,革质,长圆形或倒卵形,全缘。雌雄同株,顶生圆锥花序,花有雄花和两性花。果实为坚果,肾形或心形,长约2.5 cm。用坚果直播、嫁接、压条繁殖。种仁含油量达40%以上,蛋自质15%以上。可炒食、榨油以及作加工食品原料,花托肉质亦可食用。 腰果 腰果漆树科腰果属常绿乔木。原产于美洲热带,全属共8种。中国于1943年引入。树高8~12 m,树冠开张,冠幅约8 m。单叶互生,长10~20 cm,宽5~10 cm。中国近年引种成功的木本油料之一。只有本种世界各地作干果引种栽培。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圆锥花序,花直径6 cm,花萼5裂,花瓣5片。坚果肾形或心形,长2~3 cm。花期3~4月,果熟期5~6月。腰果喜高温,月平均温度15℃时生长缓慢,3~5℃时开始出现冻伤。果仁含脂肪45%,蛋白质20%,单宁15%,还原糖7%~9%,可溶物质11.7%。嫁接育苗,3年结果。印度、巴西、东非是主产地。中国海南、广东、云南有结果大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