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织炎fibrositis亦称肌筋膜炎。系软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原因有劳损、风湿、肌腱分解或退变、肌筋膜间末梢感觉神经被挤压等。属炎性反应,亦可能系自身免疫反应。临床特征为弥漫性疼痛,局部轻度水肿、压痛,但红、热不明显,疼痛可反射至邻近部位。常见部位为斜方肌区,可反射性引起颈疼;冈上肌筋膜炎,疼痛可反射至肩部;骶棘肌炎可造成腰部僵硬,活动受限。热敷、按摩、功能锻炼及封闭均有效。 纤维织炎 纤维织炎纤维织炎也叫肌纤维织炎、腰部风湿痛,它是发生于肌筋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腰部、髂骨后嵴及肩胛区域。 病因不明,有人因为它发生于肌腱附着处,如肱骨外上髁(伸指总肌腱附着点),枕骨的后上项线(颈后肌群附着点),故考虑与外伤、慢性劳损有关。 好发于中年人,多由于过力、着凉或有感染病灶而发病。发病的部位出现一种广泛的难以定位的疼痛,休息反而加重。热敷与活动可暂时使疼痛减轻。用手抚摸患处可感到皮下有小的结节状物。局部注射高张盐水可加重疼痛与放射性痛。中医认为这种结节为疼痛的病因,故采用按摩治疗时,尽力将此结节驱散,以达到治疗目的。髂嵴部的筋膜炎其疼痛向坐骨神经区放射,肩胛区的筋膜炎向同侧肩部放射,斜方肌上半部的筋膜炎向颈部放射。当发生放射痛处的肌肉受牵拉时则引起活动受限,如坐骨神经区发生放射痛时则弯腰的动作受限。在疼痛区有时可发现一个疼痛的敏感点,当按压到这一点时,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射痛,这点为“扳机点”。如果在此点进行局部封闭,可以止痛,甚至可以治愈。诊断依据: ❶疼痛的部位; ❷疼痛的性质; ❸注意寻找结节; ❹有扳机点; ❺特定部位的反射痛。 治疗包括: ❶按摩; ❷除掉感染灶; ❸压痛点局部强的松龙加普鲁卡因溶液注射; ❹维生素E每日300mg,服一周,200mg两周,以后维持量每日100mg。 ☚ 腱鞘炎 Volkman 挛缩 ☛
纤维织炎 纤维织炎纤维织炎又称为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纤维织炎首由Gower于1904年定名,是指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变化。到目前为止,其病理一直未能用组织学证实。肌肉附着的部分撕裂可造成局部压痛和短期疼痛。所谓“肌腱炎”也是属于这种临床综合征,在肌腱或韧带的骨附着处有压痛,并在周围有弥漫性疼痛。 在髂嵴后部附近有时可摸到所谓“纤维炎性”结节,但实质是一个局限性的脂肪结节。肌筋膜可在背部两侧有压痛,强力的肌肉收缩造成肌肉与筋膜之间的分离,使夹于其间的末梢感觉神经受到挤压或扭曲,引起神经的纤维粘连和增粗。“肌腱炎”可能是局部肌腱的分解或退化,属炎性反应,也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局部的水肿可导致疼痛和压痛。 较常见的压痛部位有髂后棘、冈上肌区、斜方肌和骶棘肌旁。有时骶髂关节处的脂肪团块纤维化,刺激丰富的末梢神经,引起顽固性腰痛。冈上肌筋膜炎可反射至肩关节; 斜方肌者可反射至颈部; 骶棘肌者可造成腰部僵硬,限制颈、肩、腰部的运动。 加强肌肉的功能锻炼,防止粘连。热敷、按摩可消散结节;多次穿刺也可使结节消散。局部可注射1%普鲁卡因。 若保守疗法无效,可作局部压痛点探查。若筋膜上有裂口,并有粗大皮神经枝,可打开筋膜,分离粘连,切除增粗的神经枝。遇有骶髂关节的脂肪团块,可予以切除。有人也主张采用大量维生素E(即生育酚)治疗。 ☚ 坐骨神经痛 腰骶部劳损 ☛ 00008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