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自由 理性与自由胡绳著。1946年上海华夏书店初版。收《论反理性主义的逆流》、《是圣人还是骗子?》、《评冯友兰〈新事论〉》等杂文13篇。 ☚ 毛泽东印象记 1947年 ☛ 理性与自由胡绳著。1946年上海华夏书局初版,1950年三联书店修订再版。收入作者自1940年至1944年所著九篇关于思想文化问题的论文。作者通过对抗战时期各种唯心主义思潮,特别是反理性主义的批判,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道德起源问题上,批判了天赋道德论。认为反理性主义者攻击唯物主义是反道德的,把自己伪装成高尚道德和完善人性的化身,其实他们是天赋道德论,在现实生活中十分有害。“假如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就是用存心养性的方法来恢复天赋的良知,那么,向外界去追求真理、从事实践的社会斗争便成为没有意义的事情了。”唯物主义正是要从实际与实践出发来充实和改造内在的精神,并使内在精神表现为改造实际的行为。在道德的历史性问题上,批判永恒道德论。认为道德具有历史性和变革性,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永恒道德,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都促使新道德不断代替旧道德。抗战建国的道德也是如此在对待传统道德遗产的态度上,提出批判吸取的方法。认为历史上的许多道德观念和道德范畴包含精华和糟粕两方面,他以“孝”和“中庸”等道德概念为例,深入分析了传统道德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作用,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为指导,以广大民众的利益为根本标准,辩证地、有批判地吸取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积极意义的精华部分,摒弃消极腐朽的糟粕因素。同样,对待资产阶级文化遗产亦应持同样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