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醛缩酶测定
醛缩酶(ALD)是重要的糖酵解酶之一,广泛分布于骨胳肌、脑、心、肝、肾等组织细胞内。不同组织中的ALD,对不同底物的作用也不同。肌肉组织中主要是ALD-A,对1,6-二磷酸果糖的水解很活跃,但对磷酸果糖则无活性;反之,肝、肾组织及白细胞中主要存在ALD-B,水解1,6-二磷酸果糖的速度慢于ALD-A,却能较快的水解一磷酸果糖,并能促使磷酸丙糖重新合成1,6-二磷酸果糖。ALD-C主要存在于脑组织,其生理意义尚不清楚。ALD-A的作用,是参与糖酵解,在肌肉中分解葡萄糖而产生能量。ALD-B在肝脏中的作用是参与糖原异生,促进糖原生成。血清、心、脑、肺及红细胞内的ALD,与肌肉中的ALD基本近似或者相同。
测定血清ALD常用1,6-二磷酸果糖为底物,以产物二羟丙酮的显色反应,计算其活性单位。每100ml血清在37℃与1,6-二磷酸果糖作用60min,生成二羟丙酮1mg为1u。正常成人血清ALD为5~27u/dl。新生儿的酶活性约为成年人的4倍,儿童约为成年人的2倍。正常血清中ALD含量极为稳定。其测定有助于诊断肌肉和肝脏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时,血清ALD活性可达正常值的5~10倍,急性肌肉坏死时也明显增高。由神经原引起的肌肉萎缩,如脊髓灰白质炎、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均不增高。心肌梗塞时,血清ALD活性增高,上升和下降变化与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平行,发病后24~50h出现高峰,4~6d下降到正常水平。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ALD活性可比正常增高5~20倍,与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的活性呈平行关系。慢性肝炎、肝硬变、阻塞性黄疸时轻度升高。粒细胞性白血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肺栓塞时,血清中此酶活性可中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