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沿海防护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沿海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Yanhai fanghulin

我国正在建设的防护林体系之一。这项工程在50年代已开始,重点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进行绿化。截止1990年全国沿海防护林已达近1亿亩,大陆海岸线已有10 639公里披上绿装。部分地区已初步形成林种、树种结构合理,带网片点有机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防护林体系。例如拥有6 882公里的广东海岸,在50年代就开始引进和营造热带树种,许多岸段都已郁郁葱葱,获得了防风固沙及热带水果生产的巨大效益。1983年潮阳县在林网下种植的柑桔3 000亩, 至1985年亩产可达1 500—3 000斤。福建沿海营造海岸防护林也取得明显效果,目前海岸带森林覆盖率已达25.5%。长乐县江田乡漳流海湾营造的木麻黄林带和沙滩桔林,宽2—3里,犹如一道翠色如凝的绿色长城。林带中整齐的排列着一块块2亩见方的桔园。这里从1973年引种黄岩蜜桔,目前已发展到500多亩,每亩产桔6 000斤。长乐县大鹤,1967年引进1.2万株温州蜜桔和柑桔,现已建成我国最早的海滩桔园。江苏沿岸许多国营农场从50年代初期开始造林。至1957年已达8 302亩。据1959年量测,这里营造的洋槐、苦楝、臭椿、乌桕等,平均高度都在5米左右。80年代以后绿化规划更大,如射阳已建成长2 500米、宽800米的多条林带,如东县营造了长达6公里的海岸防护林等。截止1989年,江苏海岸有林面积已达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其中防护林为10.9万亩。根据规划,至本世纪末,我国沿海造林将达3 737万亩,约占整个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规划总量的7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1989年我国又正式制定了大规模的全国沿海防护林生态绿化第一期工程。按照这一布署,我国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到2000年时,将完成249万公顷的防护林绿化工程量,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24.9%增加到34.8%。第二期工程安排在2001—2010年,规划造林面积107万公顷。

☚ 农田防护林   中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
沿海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

我国在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河北、江苏、广东、广西等地开始在沿海地带造林。首先在沙质海岸地段试点,并在泥岸平原或沙岸台地上重点地营造农田林网,取得了成功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在河北东渤海边的沙滩上,营造了防风固沙林带;福建省和浙江省的一些县 (市) 统一规划,海岸防护林带、海岛绿化和丘陵山地绿化一起抓,防护林、经济林、特种用材林相结合开始了沿海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地区一方面向内陆发展农田林网,另一方面绿化海岛,各沿海县在营造防护林的同时,也大面积的种植用材林、经济林,开展了封山育林。20世纪80年代后,沿海防护林建设纳入国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范畴,沿海防护林建设呈现向综合型发展的趋势。表现为:
❶在总体布局上,突破一条林带的框框,把海岸防风固沙林带或防浪护堤林带与护田林网及水土保持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林种有机地结合起来。调整了树种结构和林种结构,林、果、药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出现由单一的海岸防风固沙林带、防浪护堤林带向带、网、片相结合,由单纯的生态建设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沿海综合防护林生态工程体系发展。
❷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方向发展,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注意应用科学技术对林业实行集约经营。特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广泛推行了工程造林,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大大提高。但大部分地区仍然只停留于营造沿岸防风固沙林带、绿化海堤的水平上; 而有些县,则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导致林种结构不合理,防护比例偏低,沿海防护林建设仍需做大量的工作。

☚ 沙漠沙地改造   沿海防护林工程体系 ☛
000005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