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供销合作事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供销合作事业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供销合作事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供销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79年开始,着手探索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路子。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首先在大竹、什邡、简阳、崇庆等县进行农商联营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简称“内扩外联”)。在此基础上,1981年开始在大竹县供销社进行了恢复、发扬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简称“三性”)的试点,揭开了全省供销合作社“官办”改“民办”的序幕。
大竹这一改革受到农民欢迎和中央、中共四川省委的肯定,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提供了经验。1982年,党中央有关农村工作的第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供销合作社恢复和加强“三性”的改革方向,基层供销合作社恢复合作商业性质,县供销合作社改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社。1982年9月7日,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看了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登大竹县供销合作社改革的3篇调查材料后,要求中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指出:“如认为条件成熟,请代中央拟出农村商业工作文件,加快农村商业工作改革的进程,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改进农村商业工作,人们的呼声甚高,必须加以重视,各个部门、各条战线似都应从深入研究问题着手,回答如何打开新局面的问题”。
同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在刊登大竹县供销社体制改革调查材料的同时,发表了《改革农村商业的尝试》的社论;《四川日报》先后发表了题为《党委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增强“三性”、“一身二任”》、《增强自觉性开创新局面》三篇推广大竹县供销社改革经验的评论员文章。1982年,国务院财贸组副组长史立德同志和国务院副秘书长田纪云同志先后亲临大竹,考察供销社改革,充分肯定了大竹县供销社改革的基本经验,强调供销社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四川农村供销社改革中,积极推广了大竹的经验。
1983年,全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在恢复、发扬“三性”中取得了明显成果:完成了清理社员股金、落实股权和补发股息、股红的任务;普遍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部分有影响的社员代表选进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导机构,逐步扩大了社员对供销合作社的管理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农商联营有了较大发展,供销社与农民经济关系较前密切。同时,按照社章恢复、建立了从县到市、到省的各级联合社,对入股的社员社实行保息分红,组织联合经营农产品、工业品,加强了对社员社的统筹、协调、指导、服务,使全省供销合作社恢复和发展了联合合作的优势。
1983年,经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召开了中断20年的全省供销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同年9月与四川省商业厅分开后,又于1984年3月召开了四川省供销社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通过了社章、选举了领导机关,初步从组织上恢复建立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体系。
党中央1984年和1985年两个一号文件下达后,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全省供销社围绕“官办”改“民办”这个核心和同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办成农村经济综合服务中心这个目标,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密切了与农民的关系。特别是搞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五突破”(突破对社员入股的限制、突破经营范围、突破物价、用工、分配中过多的限制)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开展改制变型,改全民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发展工业,扩大综合服务,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协同下,就有关税赋、信贷、入事、用工、分配等管理体制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联合下达各地实施。

☚ (二)供销合作社组织机构的变化   四、供销合作事业的现状 ☛
000048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