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生卒】:1898—1975 【介绍】: 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名仁,又名婴行,浙江省桐乡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从师于李叔同研习音乐、绘画。 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与刘质平等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学校,并担任美术教员。 与姜丹书、周湘、欧阳予倩等人建立中华美学会,出版《美育》会刊。“五四”运动后,开始漫画创作。 1921年春赴日本东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贵州、广西、重庆等地从事音乐和美术教学。 早期绘画作品以反映旧中国黑暗现实为主要题材,作品有《儿童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等。后期作品多以儿童和妇女为题材,还常点缀些杨柳和燕子,作画新异并常作古诗。以毛笔钩线,颜色平涂,造型生动,风格淳朴,意境深邃。画风上多受日本画家竹久梦工影响。 代表作品有《庆千秋》、《锣鼓响》等。出版有《子恺漫画选》画册、《子恺漫画画集》,诗文有《缘缘堂随笔》等,著有《音乐之门》等音乐理论书籍,并翻译有《源氏物语》、《苦闷的象征》等。 生前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