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工作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医药学(简称中医)主要是指汉医学而言,同时还有藏、蒙、维、傣等少数民族医药,共同组成中国传统的医药学。这是中国历代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丰富的宝藏之一。中国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多种的防治手段,浩瀚的医药文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重大作用,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也有所贡献,且数千年不衰,更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国医学科学的一大优势。然而,这份极其珍贵的医药遗产,在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却遭到了严重的摧残,使中医药学处于受歧视、被排斥的地位和濒于消灭的边缘,并因此造成了中西医之间重西抑中的矛盾。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对人民的黑暗统治。正确解决中医和西医、中西医学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努力继承发展中医药学问题,成了中国卫生事业中一项极其重要、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建国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的方针政策,采取了有效措施,挽救了中医药学的危亡,发展了中医事业,创举了中西医结合。1949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 必须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中医,搞好中医工作,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并题词强调:“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1954年10月20日、11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加强对中药的管理和研究工作》。1955年12月12日周恩来同志为新成立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题词号召:“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0日人民日报为此亦发表了社论《加强中医研究工作的重要步骤》。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新医学”。同年5月27日、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积极培养中医,壮大卫生工作队伍》、《帮助群众发展中药生产》,1958年毛泽东同志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同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对卫生部党组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的批示:“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一件大事”;1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采集民间药方,发掘中医宝库》。1959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1962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改进祖国医学遗产研究和继承工作的意见。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中医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全国30多万名中医参加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工作,中医的政治地位和学术地位有了根本变化,并陆续成立了中医的管理、医疗、教育和科研机构。1954年卫生部成立了中医司,并由一位部领导主管中医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也相应地成立了中医处,有些地市和县市还设立了中医科(股)。1955年成立了卫生部所属的中医研究院,此后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应地成立了中医研究机构。从1956年开始,先后在全国建立22所中医学院,发展了一批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内成立了中医科。在培养中医人材方面,1966年前培养了5,600多名中医学院毕业生,59,000多名中医学徒;此外,通过举办中医进修学校(班)和函授教育等形式培养提高了在职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其中很多已成为中医队伍的骨干。在发掘整理工作方面,组织了大批中医工作者,对中医古典医籍和名老中医的经验,进行了整理、总结和研究工作,并收集了大量单方验方,四次编写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试用教材,出版了大批中医药书籍。在中药材方面,中药的产供销有了较大发展,中药研究和剂型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十年动乱期间,中医工作受到严重摧残,中医药事业日趋衰落,中医药队伍显著减少。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医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恢复和发展。1978年9月,中共中央在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 中重申:“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必须大力加快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并指出:要为中医的发展与提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抓紧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近年来,广大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又调动了起来,过去被拆散的中医机构陆续得到恢复,中医药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2年底全国中医医院已增加到878所,床位63,990张; 中医学院已恢复发展到24所,其中2所正在筹建,招生人数也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还以中医专业机构为基础,举办中医学习班,招收了一批中医学员,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跟师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医药研究机构达到43所。全国中医队伍从1976年的236,046人发展到1982年的302,791人。从1978年开始,全国各地为一批中医药人员确定了技术职称,晋升了一批中医药学教授、研究员和主任中医师、主任中药师。此外,还通过严格考核,从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和散在城乡的民间医生中,选拔了万名中医药人员,充实了全民所有制的中医机构。过去被解散的中医学术团体和停办的学术刊物也陆续恢复。1979年5月成立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召开了学术会议,活跃了学术空气。中医进修提高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开展,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了中医师资班、进修班、研究班,有的中医学院和中医研究机构还招收了中医研究生,举办了中医函授教育和温课活动。1980年4月,卫生部召开的“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上提出,团结依靠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医三支力量,发展中国医药卫生事业。这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同时,还对中医政策的基本要点作了阐述,这就是:继承遗产,发掘宝库,努力提高中医,坚持中西医结合,组织西医学习和研究中医; 中医要逐步实现现代化,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并为其发展提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1982年4月,卫生部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认真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同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宪法总纲规定了“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的条款,从国家根本大法上保证了中国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