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时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时享

时享

古代宗庙祭礼制度。指依四时而祭。“享”即 “飨”,时享就是依春、夏、秋、冬四季祭祀祖先的仪式。为何要依四时而祭呢? 因为时移节变,孝子感而思亲,所以要奉祀荐味,以表明孝敬之心,慎终追远之意。《礼记·曲礼》: “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 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感。皆以孟月无常日,择月中柔日,卜得吉则祭之,敬之至也。” 据《通典》卷四十九记载,先秦时期的四时之祭名称并不统一。如夏王朝,春曰禴、夏曰谛、秋曰尝、冬曰烝。而周代的四时之祭为:“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但尽管名称有异,实质却是相同的。祭法大致上是: 先迎牲,宰杀之后,取牲血告祭于宗庙之室,这是降神仪式。接下来用乐,在乐声中行初献、二献、终献之仪。后世历代王朝均遵行时享之制。如 《明史·礼志》载,明洪武二年 (1369) 制定时享之仪,举行的时间分别在春季的清明、夏季的端午、秋季的中元、冬季的冬至。其后时享的具体日期虽有变化,如改清明为孟春上旬日,但四时展祭的做法始终沿习。

☚ 祭品   赐胙 ☛
时享

时享

指按季举行的宗庙、园寝祭祀,也就是四季之祭。《春秋外传》记载:“三祧则时享”。即远祖按季享祭。汉代规定:“时祭于便殿”(《汉书·韦玄成传)。《春秋繁露·四祭篇》:“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时之生熟,而祭其祖先父母也。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过时不祭,则为失天下之道。祠者以正月,先食韭也;礿者以四月,先食麦也;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蒸者以十月,初进稻也。”两周及秦汉,均采用这种祭法。《礼记·王制》所记夏殷之制,四时之祭名略有不同:“春曰礿, 夏曰禘, 秋曰尝, 冬曰蒸”。

☚ 月祀   禘袷之礼 ☛

时享

按季进献祭品或贡品。《荀子·正论》:“日祭、月祀、时享、岁贡,夫是之谓视形势而制械用,称远近而等贡献,是王者之至也。彼楚越者,且时享、岁贡、终王之属也。”荀子所述为周制,不同等级的侯国须依一定的节令向天子、神明进献祭品或贡品。春秋时,诸侯国祭礼仿周制而有所不同。《国语·楚语下》:“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时类、岁祀。诸侯舍日,卿大夫舍月,士庶人舍时。”是说诸侯有日祭、月享,卿大夫有时祭,士庶人终岁乃祭。又:“国于是乎蒸尝,家于是乎尝祀,……从其时享。”知春祠、夏禴、秋尝、冬烝,皆属于“时享”,《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