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忆昔洛阳董糟丘②,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③。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④。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⑤,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⑥。 紫阳之真人⑦,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⑧,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复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⑨,作尹并州遏戎虏⑩。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11)。 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12)。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13)。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 《长杨赋》(14)。 北阙青云不可期(15),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是一首较长的叙事诗。题目本身就明白如话,是作者追忆过去与旧友交往,几番聚散的经过,并写寄给他的好友元演的。元演当时任谯郡参军。 乍一看来,“忆旧游”不过是追忆往事罢了。具体写诗人自己青年时代裘马轻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纵酒,携妓,与道士交游,恣意行乐生活的顾念,似乎没有多少积极的思想意义,其实,在顾念 “忆旧”之中却反映了作者李白政治失意后的苦闷。 原诗一气贯下,没有分段。为理解方便,姑且按李白与元演的四番聚散经过分为四段。 第一段是诗人追忆在洛阳时的放诞生活及与元演的第一番聚散。 李白自称“酒中仙”,从洛阳酒家 “董糟丘”说起,也符合作者的个性特征。李白少年时充满进取精神,饮酒也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他认为天下没有一个人能够配称他这样的“酒中仙”了。连洛阳的酒家也专为他造起酒楼。为求得一快,他可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竟至于“累月”,万户王侯当然不 在他的话下。是李白孤芳自赏,目空一切吗?不是。李白是善于交游的人,且交游的对象尽是“海内豪杰”,有青云之志的贤士。而其中最称“莫逆”的就是诗人所要寄赠的元参军一人。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已到了“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的地步。可是诗人要赴“淮南”,元演要“留洛北”,不得不分手,只有在梦里相见了。“愁梦思”就是第一番相会留下的结果。 下边两句诗实为过渡搭桥。“不忍别”承上依依分手之情,“还相随”又启下二番相会之境。 第二段就是追忆跟元演同游随州的情景。从“相随迢迢访仙城”句起,到“君亦归家到渭桥”止。这一段游乐新添了汉东太守和紫阳真人,又是一番情景。“访仙城”是路“迢迢”、“水回萦”; 泛舟赏景,“三十六曲” 尽是情。举目望,“一溪初入千花明”; 侧耳听,“万壑度尽松风声”。真是目不暇顾,耳不胜收。换马陆行来到汉东,太守即刻出迎。道士胡紫阳首先就邀请诗人吹笙。不是至交故友,哪会有如此举动?他们在餐霞楼上开怀畅饮,伴之以歌舞。什么太守与道士,什么尊贵与卑贱,全然没有这种概念。有的却是推杯换盏,奏乐吹笙,起舞弄影。大家无拘无束,洒脱欢快,自由之极,以至于达到忘形的地步。太守也不顾什么庄重,而是酩酊踉跄“醉起舞”,诗人自己更是“我醉横眠枕其股”,太守没有介意,像待亲兄弟一样“手持锦袍复我身”。这该是多么欢快自由的场景呀! 这里的“楼”是“餐霞楼”,鼓动的“乐”是“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他们怎能不飘飘然如入仙境呢?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着他们欢会“当筵”,“意气”风发“凌九霄”之时,又要作“星离雨散不终朝”之别了! 诗人“还山寻故巢”,元演亦“归家渡渭桥”,不得不又受山水阻隔之遥分了。 第三段突兀其来,跳跃出一个新的镜头。即从“君家严君勇貔虎”起,至“歌曲 自绕行云飞”句止。这一段是追叙诗人在山西太原受元演及其父亲款待的情景。从“五月相呼渡太行”一句看,诗人是应元参军之邀到并州去的。他途经太行山,一路本来是很艰辛的。曹操诗云: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但是由于诗人此时兴致正高,适逢时令也好,因此有“车轮不道羊肠苦”的感受。对曹操《苦寒行》一诗李白反其意而用典,完全是在情理之中。元演的父亲是一员虎将,元演自然是将门之后。李白在元演家受到热情款待,真是爽心惬意。他赞叹这次作客是“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他们还常常光顾城西的名胜古迹——晋祠。碧玉似的晋水就是从这儿流出的。诗人与元演“浮舟弄水”,吹萧击鼓。这里的“微波”、“龙鳞”、绿“莎草”,风光美丽,使他们尽饱眼福。尤其是“兴来携妓恣经过”等六句,更写活了歌妓舞女的千姿百态。那翩翩舞女如杨花儿飞、雪花儿飘,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尽情地玩乐,直到傍晚还不归去。“斜日”夕照的红光与歌妓舞女的红妆醉颜相辉映,特别迷人。美人的倩影倒映在清清的潭水中,越发显得秀丽。不一会儿,新月初上,美人的脸儿在月光下是那样的柔和白嫩,简直分不出是月色还是颜面。她们轮番起舞歌唱,声韵悠扬、随风飘远,简直是 “歌曲自绕行云飞”,远不是 “余音绕梁”所能比拟。这一段,诗人用生动鲜明的动态图象再现了 “黄金白璧买歌笑”的场景,无不令人心醉神往。 然而,人世间常常是乐极生悲,好景不长。第四段从 “此时行乐难再遇”句直到篇末,情调一落千丈。诗人以扬雄自喻。杨雄作 《长杨赋》 极尽其随帝观猎之情; 李白也有 “此时行乐难再遇”之叹,在 “忆相游”中直抒了胸中之情。他在长安失意后又和元参军相遇了,他没有直接在诗中发牢骚,而是从“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的叙事中含蓄地表现出来。诗人最后和元参军的一 “遇”一 “别”,也只是用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 (谯郡) 之北又离群”一笔带过。关中一晤,元参军即赴谯郡。为什么如此匆匆相 “离”?原来诗人对此尽管心里不安却也是身不由己呀! 自称 “酒中仙子”,一贯旷达的诗人李白,此时也禁不住发出了 “问余别恨今多少”的慨叹! 而 “春暮”花落 “争纷纷”的景象,更增添了这种离愁别恨。那愁绪离肠,真是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诗人实在无法摆脱,只有通过怀旧、忆故的方式来排遣了。当他 “呼儿长跪缄此辞”拟诗 “寄君千里”时,心头的愤激苦闷之情怎能不倾吐而出呢? 全诗历数旧游,纯用叙事之法,以跟至友元演的离合为经纬,以诗人情绪的转折为节奏,通过对故人往事的理想化浪漫化的回顾,表现了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写重温旧梦,裘马轻狂,纵酒挟妓,交游忘返,笔意恣肆快畅,思绪奔放驰骋。那奇情胜致,简直使读者目不暇接。而面对官场失意,诗人却深沉含蓄地自问自答,自嘲自解,“别恨今多少? “花落纷纷下,怨情似水流。“寄君千里遥相忆”,在 “相忆”中求平安,温旧梦中寻解脱吧!读者也随诗人一起而惆怅添愁。品尝这首 “忆旧游”诗,怀旧之情真,非今之味浓,不愧为忆旧寄怀的佳作。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杨叛儿 下一篇:妾薄命 → 诗词简介: 根 据李白集中的《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一文,可以推断出元参军就是元演,他是李白志同道合的神仙交之一。此诗历叙两人四次聚散经过,为我们了解李白生平行踪和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例如,在洛阳时的“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在随州时的纵情行乐,放浪形骸,在并州时的浮舟弄水,征歌逐舞,都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生活中的某些侧面。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李白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这首“忆旧游”的诗是作者写寄给好友元演的,演时为毫州(即谯郡,州治在今安徽毫县)参军。诗曾收入《河岳英灵集》,其中又提到长安失意之事,故当作于天宝三载(744)至十二载(753)间。诗中历叙与元演四番聚散的经过,于入京前游踪最为详明,是了解作者生平及思想的重要作品。乍看来,此诗不过写作者青年时代裘马轻狂的生活,至涉及纵酒挟妓、与道士交游等内容,似乎并无多少积极的思想意义。其实不然。须知它是写于作者“曳裾王门不称情”,政治遭遇失意,对于社会现实与世态人情均有深入的体验之后。因此,“忆旧游”便不仅有怀旧而且有非今的意味。诗人笔下那恣意行乐的生活,是作为“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污浊官场生活的对立面来写的;其笔下那脱略形迹的人物,又是作为上层社会虚伪与势利的对立面来写的,自有言外之意在。 诗篇的组织,以与元演的离合为经纬,共分四段。前三段依次给读者展现出许多美好的情事。 第一段从“忆昔洛阳董糟丘”到“君留洛北愁梦思”,追忆诗人在洛阳时的放诞生活及与元演的第一番聚散。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鲜明的自我形象。从洛阳一酒家(“董糟丘”)说起,这个引子就是李白个性特征的表现。“为余天津桥(在洛水上)南造酒楼”,是一个何等主观的夸张!在自称“酒中仙”的诗人面前,简直就没有一个配称能饮酒的人。少年李白生活豪纵,充满进取精神,饮酒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一醉”而至于“累月”,又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夸张,真正是“万户侯何足道哉”!至于他的交游,尽是“海内贤豪青云客”,而其中最称“莫逆”之交的又是谁呢?以下自然带出元参军。随即只用简短两句形容其交谊:彼此“倾情倒意”到可以为对方牺牲一切(“无所惜”)的地步,以至“回山转海”也算不得什么(“不为难”)了。既叙得峻洁,又深蕴真情笃意。刚开这样一个头,以下就说分手了,那时李白旋赴淮南(“攀桂枝”指隐居访道事,语出淮南小山《招隐士》),而元“留洛北”。不过这开头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二段之间有两个过渡句。“不忍别”承上“君留洛北愁梦思”,写二人分手的依依不舍;“还相随”又引起下文第二番相会。有此二句上下衔接极为自然。 第二段从“相随迢迢访仙城”到“君亦归家渡渭桥”,追忆偕元演同游汉东郡即随州(州治在今湖北随县),与汉东太守及道士胡紫阳游乐情事。先写二人访仙城山,泛舟赏景,后换马陆行来到汉东。‘相随”六句写风光,写行程,简洁入妙,路“迢迢”、“水回萦”、“初入”、“度尽”,使人应接不暇。然后,与远道出迎的汉东太守见面了。汉东太守的形象在此段中最生动可爱,他没有半点专城而居的官架子。他与紫阳真人固然是老朋友,对李白也是倾盖如故。这几位忘形之交在随州苦竹院——“餐霞楼”饮酒作乐,道士与诗人一同伴奏,汉东太守则起舞弄影。没有尊卑,毫无拘束,本来就洒脱的诗人举措更随便了,不但喝得烂醉,甚而忘形到“我醉横眠枕其股”了。然而太守对此则不以为忤,还脱下锦袍给他盖上。这一幕“解衣衣我”的场面写来感人肺腑。此段环境氛围描写亦妙,与道院相称。“餐霞”的楼名,“凤鸣”的仙乐,都造成一种飘飘然非人世间的感觉。欢会如此高兴(“当筵意气凌九霄”),而分手又显得多么容易啊(“星离雨散不终朝”)。诗人与元演又作劳燕分飞,“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真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至此,诗情出现一个跳跃,直接进入第三段从“君家严君勇貔虎”到“歌曲自绕行云飞”,追忆诗人在并州受元演及其父亲热情款待的情况。从“五月相呼”句看,诗人是应元演的盛意邀请,离开安陆,同经太行山到太原府(并州)去的。曹操诗云: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苦寒行》)然而诗人兴致很高,时令也很好,所以“摧轮不道羊肠苦”。这一段写人,以元参军为主。先从其“严君”(父亲)写起,不仅引进一个陪衬人物,同时也在于显示元演将家子的身分。李白在元演那里真是惬意爽心极了:“行来北京(太原)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他们还时常光顾城西的名胜古迹晋祠。晋水从这儿发源,风光极美。浮舟弄水,击鼓吹箫,真是快乐。以下六句专写欣赏女乐,“其若杨花似雪何”一句大有“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之慨。玩乐直到傍晚,他们还不想归去。“斜日”的红光与歌女们的红妆醉颜相乱,特别迷人;美人的倩影倒映清清的潭水中,风光绮丽。这时新月初上,美人的面容象月色般皎洁,她们轮番歌唱、起舞;歌声悠扬,随风远去,追逐行云……。这里,“黄金白璧买歌笑”已化为生动鲜明的图景,可谓尽态极妍了。 第四段从“此时行乐难再遇”到篇末。一句收束前文,然后写到长安失意时与元又一度相逢。与前三段都不同,这里没有情事的追忆,只用“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在谯郡)之北又离群”一笔带过,是说关中一面后,元即赴谯郡,似乎是握手已违。大约那时诗人身不自由,心亦不自在吧!关于诗人在长安的境遇,也只有含蓄的两句话:“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然而它包含多少人事感慨啊。旷达的诗人,竟也发出了“问余别恨今多少”的感喟,而暮春落花景象更增添了这种别恨。这种心境是“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于是诗人写下这首长诗,叫儿子恭恭敬敬封好付邮,心里充满对故人往事的留恋和珍惜。 此诗提到“北阙青云不可期”,显然是含着牢骚的。但它在写法上与《行路难》、《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等等直抒旨意、嘻笑怒骂的长篇不同。它对现实的愤懑几乎没有正面的叙写,而对往日旧梦重温却写得恣肆快畅、笔酣墨饱。通过对故人往事的理想化、浪漫化,突出了现实的缺恨。 关于此诗的结构,《唐宋诗醇》说得好:“此篇最有纪律可循。历数旧游,纯用叙事之法。以离合为经纬,以转折为节奏。结构极严而神气自畅。至于奇情胜致,使览者应接不暇,又其才之独擅者耳。”这是说,此诗与李白七古通常那种“纵逸”的、无法而法的作风不同,而是按实有的经历如实写出,娓娓道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写法却又极富变化,颇多淋漓兴会之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