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复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11)
 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12)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13)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 《长杨赋》(14)
 北阙青云不可期(15),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是一首较长的叙事诗。题目本身就明白如话,是作者追忆过去与旧友交往,几番聚散的经过,并写寄给他的好友元演的。元演当时任谯郡参军。
 乍一看来,“忆旧游”不过是追忆往事罢了。具体写诗人自己青年时代裘马轻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纵酒,携妓,与道士交游,恣意行乐生活的顾念,似乎没有多少积极的思想意义,其实,在顾念 “忆旧”之中却反映了作者李白政治失意后的苦闷。
 原诗一气贯下,没有分段。为理解方便,姑且按李白与元演的四番聚散经过分为四段。
 第一段是诗人追忆在洛阳时的放诞生活及与元演的第一番聚散。 李白自称“酒中仙”,从洛阳酒家 “董糟丘”说起,也符合作者的个性特征。李白少年时充满进取精神,饮酒也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他认为天下没有一个人能够配称他这样的“酒中仙”了。连洛阳的酒家也专为他造起酒楼。为求得一快,他可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竟至于“累月”,万户王侯当然不
 在他的话下。是李白孤芳自赏,目空一切吗?不是。李白是善于交游的人,且交游的对象尽是“海内豪杰”,有青云之志的贤士。而其中最称“莫逆”的就是诗人所要寄赠的元参军一人。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已到了“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的地步。可是诗人要赴“淮南”,元演要“留洛北”,不得不分手,只有在梦里相见了。“愁梦思”就是第一番相会留下的结果。
 下边两句诗实为过渡搭桥。“不忍别”承上依依分手之情,“还相随”又启下二番相会之境。
 第二段就是追忆跟元演同游随州的情景。从“相随迢迢访仙城”句起,到“君亦归家到渭桥”止。这一段游乐新添了汉东太守和紫阳真人,又是一番情景。“访仙城”是路“迢迢”、“水回萦”; 泛舟赏景,“三十六曲” 尽是情。举目望,“一溪初入千花明”; 侧耳听,“万壑度尽松风声”。真是目不暇顾,耳不胜收。换马陆行来到汉东,太守即刻出迎。道士胡紫阳首先就邀请诗人吹笙。不是至交故友,哪会有如此举动?他们在餐霞楼上开怀畅饮,伴之以歌舞。什么太守与道士,什么尊贵与卑贱,全然没有这种概念。有的却是推杯换盏,奏乐吹笙,起舞弄影。大家无拘无束,洒脱欢快,自由之极,以至于达到忘形的地步。太守也不顾什么庄重,而是酩酊踉跄“醉起舞”,诗人自己更是“我醉横眠枕其股”,太守没有介意,像待亲兄弟一样“手持锦袍复我身”。这该是多么欢快自由的场景呀! 这里的“楼”是“餐霞楼”,鼓动的“乐”是“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他们怎能不飘飘然如入仙境呢?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着他们欢会“当筵”,“意气”风发“凌九霄”之时,又要作“星离雨散不终朝”之别了! 诗人“还山寻故巢”,元演亦“归家渡渭桥”,不得不又受山水阻隔之遥分了。
 第三段突兀其来,跳跃出一个新的镜头。即从“君家严君勇貔虎”起,至“歌曲 自绕行云飞”句止。这一段是追叙诗人在山西太原受元演及其父亲款待的情景。从“五月相呼渡太行”一句看,诗人是应元参军之邀到并州去的。他途经太行山,一路本来是很艰辛的。曹操诗云: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但是由于诗人此时兴致正高,适逢时令也好,因此有“车轮不道羊肠苦”的感受。对曹操《苦寒行》一诗李白反其意而用典,完全是在情理之中。元演的父亲是一员虎将,元演自然是将门之后。李白在元演家受到热情款待,真是爽心惬意。他赞叹这次作客是“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他们还常常光顾城西的名胜古迹——晋祠。碧玉似的晋水就是从这儿流出的。诗人与元演“浮舟弄水”,吹萧击鼓。这里的“微波”、“龙鳞”、绿“莎草”,风光美丽,使他们尽饱眼福。尤其是“兴来携妓恣经过”等六句,更写活了歌妓舞女的千姿百态。那翩翩舞女如杨花儿飞、雪花儿飘,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尽情地玩乐,直到傍晚还不归去。“斜日”夕照的红光与歌妓舞女的红妆醉颜相辉映,特别迷人。美人的倩影倒映在清清的潭水中,越发显得秀丽。不一会儿,新月初上,美人的脸儿在月光下是那样的柔和白嫩,简直分不出是月色还是颜面。她们轮番起舞歌唱,声韵悠扬、随风飘远,简直是 “歌曲自绕行云飞”,远不是 “余音绕梁”所能比拟。这一段,诗人用生动鲜明的动态图象再现了 “黄金白璧买歌笑”的场景,无不令人心醉神往。
 然而,人世间常常是乐极生悲,好景不长。第四段从 “此时行乐难再遇”句直到篇末,情调一落千丈。诗人以扬雄自喻。杨雄作 《长杨赋》 极尽其随帝观猎之情; 李白也有 “此时行乐难再遇”之叹,在 “忆相游”中直抒了胸中之情。他在长安失意后又和元参军相遇了,他没有直接在诗中发牢骚,而是从“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的叙事中含蓄地表现出来。诗人最后和元参军的一 “遇”一 “别”,也只是用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 (谯郡) 之北又离群”一笔带过。关中一晤,元参军即赴谯郡。为什么如此匆匆相 “离”?原来诗人对此尽管心里不安却也是身不由己呀! 自称 “酒中仙子”,一贯旷达的诗人李白,此时也禁不住发出了 “问余别恨今多少”的慨叹! 而 “春暮”花落 “争纷纷”的景象,更增添了这种离愁别恨。那愁绪离肠,真是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诗人实在无法摆脱,只有通过怀旧、忆故的方式来排遣了。当他 “呼儿长跪缄此辞”拟诗 “寄君千里”时,心头的愤激苦闷之情怎能不倾吐而出呢?
 全诗历数旧游,纯用叙事之法,以跟至友元演的离合为经纬,以诗人情绪的转折为节奏,通过对故人往事的理想化浪漫化的回顾,表现了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写重温旧梦,裘马轻狂,纵酒挟妓,交游忘返,笔意恣肆快畅,思绪奔放驰骋。那奇情胜致,简直使读者目不暇接。而面对官场失意,诗人却深沉含蓄地自问自答,自嘲自解,“别恨今多少? “花落纷纷下,怨情似水流。“寄君千里遥相忆”,在 “相忆”中求平安,温旧梦中寻解脱吧!读者也随诗人一起而惆怅添愁。品尝这首 “忆旧游”诗,怀旧之情真,非今之味浓,不愧为忆旧寄怀的佳作。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李白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杨叛儿 下一篇:妾薄命 →
诗词简介:
根 据李白集中的《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一文,可以推断出元参军就是元演,他是李白志同道合的神仙交之一。此诗历叙两人四次聚散经过,为我们了解李白生平行踪和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例如,在洛阳时的“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在随州时的纵情行乐,放浪形骸,在并州时的浮舟弄水,征歌逐舞,都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生活中的某些侧面。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唐].李白.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倒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 《 yì jiù yóu jì qiáo jùn yuán cān jūn 》 
    《 忆 旧 游 寄 谯 郡 元 参 军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yì xī luò yánɡ dǒnɡ zāo qiū , wéi yú tiān jīn qiáo nán zào jiǔ lóu 。 
    忆 昔 洛 阳 董 糟 丘 , 为 余 天 津 桥 南 造 酒 楼 。 
    huánɡ jīn bái bì mǎi ɡē xiào , yí zuì lěi yuè qīnɡ wánɡ hóu 。 
    黄 金 白 璧 买 歌 笑 , 一 醉 累 月 轻 王 侯 。 
    hǎi nèi xián háo qīnɡ yún kè , jiù zhōnɡ yǔ jūn xīn mò nì 。 
    海 内 贤 豪 青 云 客 , 就 中 与 君 心 莫 逆 。 
    huí shān zhuǎn hǎi bú zuò nán , qīnɡ qínɡ dǎo yì wú suǒ xī 。 
    回 山 转 海 不 作 难 , 倾 情 倒 意 无 所 惜 。 
    wǒ xiànɡ huái nán pān ɡuì zhī , jūn liú luò běi chóu mènɡ sī 。 
    我 向 淮 南 攀 桂 枝 , 君 留 洛 北 愁 梦 思 。 
    bù rěn bié , hái xiānɡ suí 。 
    不 忍 别 , 还 相 随 。 
    xiānɡ suí tiáo tiáo fǎnɡ xiān chénɡ , sān shí liù qǔ shuǐ huí yínɡ 。 
    相 随 迢 迢 访 仙 城 , 三 十 六 曲 水 回 萦 。 
    yì xī chū rù qiān huā mínɡ , wàn hè dù jìn sōnɡ fēnɡ shēnɡ 。 
    一 溪 初 入 千 花 明 , 万 壑 度 尽 松 风 声 。 
    yín ān jīn luò dǎo pínɡ dì , hàn dōnɡ tài shǒu lái xiānɡ yínɡ 。 
    银 鞍 金 络 倒 平 地 , 汉 东 太 守 来 相 迎 。 
    zǐ yánɡ zhī zhēn rén , yāo wǒ chuī yù shēnɡ 。 
    紫 阳 之 真 人 , 邀 我 吹 玉 笙 。 
    cān xiá lóu shànɡ dònɡ xiān lè , cáo rán wǎn sì luán fènɡ mínɡ 。 
    餐 霞 楼 上 动 仙 乐 , 嘈 然 宛 似 鸾 凤 鸣 。 
    xiù chánɡ ɡuǎn cuī yù qīnɡ jǔ , hàn zhōnɡ tài shǒu zuì qǐ wǔ 。 
    袖 长 管 催 欲 轻 举 , 汉 中 太 守 醉 起 舞 。 
    shǒu chí jǐn páo fù wǒ shēn , wǒ zuì hénɡ mián zhěn qí ɡǔ 。 
    手 持 锦 袍 覆 我 身 , 我 醉 横 眠 枕 其 股 。 
    dānɡ yán yì qì línɡ jiǔ xiāo , xīnɡ lí yǔ sàn bù zhōnɡ cháo , 
    当 筵 意 气 凌 九 霄 , 星 离 雨 散 不 终 朝 , 
    fēn fēi chǔ ɡuān shān shuǐ yáo 。 
    分 飞 楚 关 山 水 遥 。 
    yú jì hái shān xún ɡù cháo , jūn yì ɡuī jiā dù wèi qiáo 。 
    余 既 还 山 寻 故 巢 , 君 亦 归 家 渡 渭 桥 。 
    jūn jiā yán jūn yǒnɡ pí hǔ , zuò yǐn bìnɡ zhōu è rónɡ lǔ 。 
    君 家 严 君 勇 貔 虎 , 作 尹 并 州 遏 戎 虏 。 
    wǔ yuè xiànɡ hū dù tài hánɡ , cuī lún bú dào yánɡ chánɡ kǔ 。 
    五 月 相 呼 度 太 行 , 摧 轮 不 道 羊 肠 苦 。 
    xínɡ lái běi liánɡ suì yuè shēn , ɡǎn jūn ɡuì yì qīnɡ huánɡ jīn 。 
    行 来 北 凉 岁 月 深 , 感 君 贵 义 轻 黄 金 。 
    qiónɡ bēi qǐ shí qīnɡ yù àn , shǐ wǒ zuì bǎo wú ɡuī xīn 。 
    琼 杯 绮 食 青 玉 案 , 使 我 醉 饱 无 归 心 。 
    shí shí chū xiànɡ chénɡ xī qǔ , jìn cí liú shuǐ rú bì yù 。 
    时 时 出 向 城 西 曲 , 晋 祠 流 水 如 碧 玉 。 
    fú zhōu nònɡ shuǐ xiāo ɡǔ mínɡ , wēi bō lónɡ lín suō cǎo lǜ 。 
    浮 舟 弄 水 箫 鼓 鸣 , 微 波 龙 鳞 莎 草 绿 。 
    xìnɡ lái xié jì zì jīnɡ ɡuò , qí ruò yánɡ huā sì xuě hé 。 
    兴 来 携 妓 恣 经 过 , 其 若 杨 花 似 雪 何 。 
    hónɡ zhuānɡ yù zuì yí xié rì , bǎi chǐ qīnɡ tán xiě cuì é 。 
    红 妆 欲 醉 宜 斜 日 , 百 尺 清 潭 写 翠 娥 。 
    cuì é chán juān chū yuè huī , měi rén ɡènɡ chànɡ wǔ luó yī 。 
    翠 娥 婵 娟 初 月 辉 , 美 人 更 唱 舞 罗 衣 。 
    qīnɡ fēnɡ chuī ɡē rù kōnɡ qù , ɡē qǔ zì rào xínɡ yún fēi 。 
    清 风 吹 歌 入 空 去 , 歌 曲 自 绕 行 云 飞 。 
    cǐ shí xínɡ lè nán zài yù , xī yóu yīn xiàn chánɡ yánɡ fù 。 
    此 时 行 乐 难 再 遇 , 西 游 因 献 长 杨 赋 。 
    běi què qīnɡ yún bù kě qī , dōnɡ shān bái shǒu hái ɡuī qù 。 
    北 阙 青 云 不 可 期 , 东 山 白 首 还 归 去 。 
    wèi qiáo nán tóu yí yù jūn , zàn tái zhī běi yòu lí qún 。 
    渭 桥 南 头 一 遇 君 , 酂 台 之 北 又 离 群 。 
    wèn yú bié hèn zhī duō shǎo , luò huā chūn mù zhēnɡ fēn fēn 。 
    问 余 别 恨 知 多 少 , 落 花 春 暮 争 纷 纷 。 
    yán yì bù kě jìn , qínɡ yì bù kě jí 。 
    言 亦 不 可 尽 , 情 亦 不 可 极 。 
    hū ér chánɡ ɡuì jiān cǐ cí , jì jūn qiān lǐ yáo xiānɡ yì 。 
    呼 儿 长 跪 缄 此 辞 , 寄 君 千 里 遥 相 忆 。 
  •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唐].李白.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海內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
    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不忍別,還相隨。
    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
    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
    銀鞍金絡倒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
    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
    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
    分飛楚關山水遙。
    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
    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
    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
    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
    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
    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
    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
    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
    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
    問余別恨知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
    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極。
    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回想当年洛阳有个董糟丘,为我在天津桥南造了一所酒楼。
    在那里我用黄金和白璧换来歌声和笑声,一醉就是几个月,以致轻慢了王侯。
    我的朋友都是海内名贤豪杰,品德高尚之人,其中与你最为心灵相通,意气相投。
    彼此为对方回山转海并不作为一件难事,相互之间倾情倒意更加无所顾惜和保留。
    我去淮南隐居访道,你留在洛北做梦也把我挂念。
    实在不忍相别,所以重又相聚见面。
    我们一起路远迢迢地访问仙城,那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流水回萦。
    刚进入时就见到溪畔诸花盛放,经历万壑时又有听不完的松林风声。
    我们骑着用银鞍,金络装饰起来的马到了平地,汉东太守便来相迎。
    还有一位紫阳真人,他邀请我吹奏玉笙。
    餐霞楼上响起了仙乐,众声相应真象那鸾凤和鸣。
    在音乐伴奏下拂动长袖好象要轻轻飞上天去,汉东太守醉醺醺地跳起了舞。
    他拿了一件锦袍盖在我的身上,那时我已酒醉横卧,头枕着他的双股。
    宴席前我们意气风发凌九霄,可是为时不久就分道扬镖,随州一别两地相隔山水遥。
    我回山中寻故巢,你也回家经过渭桥。
    令尊是一位勇猛的武将,担任并州的军政长官防备北方的戎虏。
    五月中你约我渡过太行来相见,即使摧折车轮也不嫌路途艰苦。
    来到北京 (太原) 时岁月已深,感激你贵于情义轻于黄金。
    青玉做的托盘中盛的是美酒佳肴,使我天天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城来到西曲,晋祠旁的流水犹如碧玉。
    泛舟戏水,箫鼓齐鸣,微波似龙鳞,莎草色碧绿。
    兴致来时带了歌妓随意游览,怎奈柳絮飞扬似雪花!
    歌妓的醉颜在夕阳下分外动人,百尺清潭映出了一幅美人画。
    美人的容貌沐浴着初月的光辉,她们轮番歌唱翻舞着罗衣。
    清风把歌声吹入空中,歌声追逐着白云远远飞去。
    这样的乐事难以再遇,我前往长安象扬雄一样向皇帝献上诗赋。
    施展政治抱负毫无指望。我只得回到东山重新隐居。
    那时在渭桥南头曾与你匆匆见上一面,因你前往酂台而再度分手离群。
    要问我离愁别恨现在有多少,就象那暮春季节的落花乱纷纷。
    我要说的话说不完,话再多也难以表达出我的感情。
    现在叫我的儿子跪着把这封信封好,寄上我千里之外遥远相忆的一片心。
     
  • 【注释】
    ①董糟丘:可能是当时经营酒楼的一个商人。天津桥:在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上。

    ②累月:接连几个月。

    ③青云客:指品格清高,有声誉的人。莫逆:《庄子·大宗师》:“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意思是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后因称意气相投,友谊深厚为莫逆。

    ④攀桂枝:指自己到淮南去隐居访道的事。语出淮南小山《招隐士》:“攀援桂枝号聊淹留。”

    ⑤仙城:山名,在今湖北随县东南,元参军曾在此隐居,李白有《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一文。

    ⑥汉东太守:汉东,郡名,即随州,州治在今湖北随县。

    ⑦紫阳:指道士胡紫阳。

    ⑧餐霞楼:胡紫阳的住所,在随州(今湖北随县)苦竹院中。嘈:众声相应。

    ⑨袖长管催:随着管乐器的乐声,挥着长袖跳舞。⑩星离雨散:比喻分别。不终朝:不满一个早晨,即时间很短的意思。楚关:指随州,其地先秦时属楚。

    (11)渭桥:在长安附近渭水上,有东渭桥、西渭桥、中渭桥三座,此处及下文均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

    (12)貔虎:猛兽,比喻勇猛的武将。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一带。遏戎虏:遏,阻止。戎虏指境外敌人。《新唐书·百官志》:“升元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汶少尹。以尹为留守,少尹为副留守。”太原府尹,少尹为当地军政长官。

    (13)摧轮:摧折车轮。羊肠、太行山上有羊肠坂,坂道弯曲狭窄如羊肠。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14)北凉:一作北京。按:作北京是,天宝初年称太原府为北京。(15)琼杯绮食青玉案:形容精美的酒菜及餐具。案,有足的托盘。

    (16)晋祠:周代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庙,在太原西南晋水发源处,风景优美,是当地名胜。(17)写翠娥:翠娥即美女,写翠娥即画美女。

    (18)更唱:轮流唱。

    (19)《长杨赋》:西汉扬雄的作品,献于成帝。这里借用扬雄献赋的典故说明自己曾到长安,企图以文章获得皇帝的赏识。(20)北阙:汉初未央宫有东阙、北阙,上书奏事及谒见时,皆至北阙,故北阙是中央政权机构的象征。青云: 显要的地位。
  • 【集评】 清·《唐宋诗醇》:“白诗天才纵逸,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可谓怪伟奇绝者矣。此篇最有纪律可循。历数旧游,纯用叙事之法。以离合为经纬,以转折为节奏,结构极严而神气自畅。至于奇情胜致,使览者应接不暇,又其才之独擅者耳。”
     
    清·沈德潜:“叙与参军情事,离离合合,结构分明,才情动荡,不止以纵逸见长也。老杜外谁堪与敌?” (《唐诗别裁集》卷六)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此歌行据安旗、薛天纬 《李白年谱》 考证,作于天宝十年 (751年)暮春: 天宝九年(750年)秋李白途经谯郡访问了元演;次年暮春作此诗。当时李白家居任城 (今济宁),有子女在身边。谯 (qiao) 郡即亳 (bo) 州,州治在今安徽亳县。元参军,即元演,生平不详,为李白之挚友。
     
     这首诗通过对于元演五次交往畅会的回忆,讴歌了与元演至诚的、亲密无间的友谊和令人难忘的欢会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人生的憧憬与追求和对长安二年官场生活的失意与缺恨。这是了解李白前期思想与经历的重要作品。按与元演的五次会面,全诗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君留洛北愁梦思”。此写与元演的第一次畅会,即洛阳之会,开篇首先点出畅会地点: 洛阳天津桥南一酒楼。诗人说这酒楼是 “黄糟丘”(可能是洛阳一酒馆老板的别号)“为余”所造。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大约是说李白常去此家酒楼饮酒吧。这次欢会的情景是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是用重金买歌妓之“歌笑”,在这里喝得烂醉如泥,“累月”不醒,这种生活最是令人欢快和惬意的了,那王侯的爵位与生活又算得了什么呢。“累月” 当然也是夸张之辞。这里不过是写了与元演欢会的尽兴(“买歌笑”)和畅怀而谈(“轻王侯”)。第三句写与元演交情之深。无论是贤者、豪杰、高官达人,在这些人中 “我”与“君”的交情可谓是“莫逆” 了。“莫逆”到什么程度,“回山转海不作难”,“回山转海”是天大的难事,但为了友谊,这也不算什么难事;“倾情倒意无所惜”、“倾情倒意”,“我” 也是愿意把一切献给友谊,没有什么值得顾惜。可是这一欢会最终也要分别:“我”去淮南“攀桂枝”,“攀桂枝”化淮南王刘安《招隐士》 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指隐居深山,求仙访道。而元演却滞留洛北了。全章由写欢会地点、情景、交情、分别,着意表现欢会的尽兴和对与元演友谊的珍重,为全诗定了格调,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不忍别”至“君亦归家渡渭桥”,写与元演的第二次欢会,即随州之会。“不忍别,还相随”,是承上启下之句,是说第一次告别不久又相见了;二人一起去访仙城(李白有诗 《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此仙城山约即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是说去仙城的路迂回曲折。”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是写一路柳暗花明、松声过壑的山间美景。此三句写一路景观。次写与紫阳真人 (即胡紫阳,真人是对道士的敬称)、汉东太守、元参军等相聚的生动情景。“餐霞楼”(胡紫阳在随州苦竹院中建造的居所)的玉笙之音如仙乐,似凤鸣;汉中太守的“醉起舞”也是长袖飘举,冉冉欲仙的样子;醉后汉东太守以锦衣 “覆我身”,而“我”则 “横眠枕其股”。欢会的仙道氛围和朋友间的无尊卑上下的,“人相善”的融洽氛围写得极其真切而具体;这些描写实际隐含着诗人对天阙、官场“人相恶”的人际关系的反感与抱恨。最后写分别。这次欢会,尽管也十分尽兴,然而“星离雨散不终朝”(《诗经》 毛传:“自旦及食时为终朝”,“不终朝”,谓不满一个早上,喻时间短),大家就在随州(随州古为楚地,故称“楚关”)分手了,“我”亦回到东鲁家中,而您却也过长安的渭桥(长安有中渭桥、东渭桥、西渭桥,此指长安城北之中渭桥,还家了。
     
     第三部分自 “君家严君勇貔虎”至“歌曲自绕行云飞”句。写与元演第三次欢会,即并(bing)州之会。为写第三次欢会,诗人先从元演之父写起。“君家严君勇貔虎”是说元演之父是一员勇猛的武将。“作尹并州”是指他任太原府尹(开元十一年(723年)并州已改为太原府。此处诗人仍沿用旧称)。“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是写诗人与元演相约一起经太行山入太原。所谓“羊肠”即羊肠坂,太行山上的羊肠山道。曹操《苦寒行》有诗云:“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诎,车轮为之摧。”这不过是说太行山路很不好走。然后写元演的盛情款待。“琼杯绮(qi)食青玉案”,是写酒器、食器、味肴之精美,“案”是一种有足的托盘。元演之盛情已使诗人 “无归心”。以下重点写晋祠之游。“晋祠”是周代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庙,位太原西南。晋水从这里发源,风景优美,是当地一名胜。诗人以其生花之妙笔,为我们再现了唐代人游晋祠的美好而风雅的盛况和景观: 晋水如染似碧玉;晋水之波是“微波龙鳞”;水边之莎 (suo)翠绿欲滴;所携之妓洁如杨花白似雪,红艳的时装斜阳相映生辉,相衬成趣,百尺清潭也倒映(“写”)着美人的倩影;美女之艳如初月,歌舞令人心痴神迷,那美妙的歌声竟可以 “响遏行云”,这幅美妙而明艳的唐人游晋祠风俗图,是最生动的古人游晋祠风光的历史记录,是我们研究唐代旅游的第一手资料。
     
     余下的是第四部分,写诗人与元演的第四、五次会面,即长安之会与谯郡之会。“此时行乐”等四句写诗人对于长安“待诏翰林”时期的抱恨。“西游”指应诏入长安。《长杨赋》是指汉代诗人杨雄献给成帝的赋。此写诗人想以诗赋获得君王的青睐。可是“北阙”(指朝廷。萧何为汉高祖建未央宫,立东阙、北阙。臣子奏事及谒见皆在北阙,故以北阙指代朝廷) 不可期,为官(“青云”)亦无望,只得再回东山隐居。这里,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已不再是暗点,而是直陈了。“渭桥南头一遇君”是写长安之面。“酂(zan,一音cao)台之北又离群”是写谯郡(酂台在谯郡) 之面。这两次会面都是一笔带过。而从酂台一别,离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以暮春落花的纷纷形容离恨之多,这是以有形写无形,以具体写抽象,抒发了诗人对元演喜聚恨别之深情,极为感人。
     
     这首诗的最明显的特点是描摹如画而尽态极妍。诗中有的场面,诗人以酣畅的笔墨,浓艳的色彩,细致而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生活的场景,极尽渲染、铺排,以声色夺人之能事。餐霞楼中的如梵音之音乐,如手足之亲情,写得十分具体,有声色;晋祠之游中之歌妓的时妆与舞姿也写得如映如画,历历在目。描摹如真,渲染如画,这是此诗的艺术真髓所在。其次是它的风格豪纵而言近旨远。这首诗一方面体现了诗人诗风的主要方面: 气势如江河,走笔如行云,恣肆豪迈,清峻洒脱。而在这热情奔放的文字背面,诗人又时时透露着他的政治上的无以排遣的失落感与抱恨。“轻王侯”已微露这一心音;与元演之深情,枕太守股更是他在长安时期 “使我不得开心颜”官场生活的对照;写此时的开心,正是反衬了彼时的不开心;此时的开心写得越是尽致,愈反衬了彼时不开心之浓重。这首诗章法谨严而错落有致也很值得注意。全诗以与元演的五次会面为框架,五次分手为转折,“以离合为经纬,以转折为节奏”( 《唐宋诗醇》),不是李白诗中通常使用的“纵逸”的,“无法而法”的章法。而在这四片乐章中,所重又自不同:五次会面,一会写情,二会写境,三会写兴,所写内容各有侧重,无一雷同,这是内容的错落;五次会面,二、三次会面细写,一次会面略写,四、五次会面则一笔带过,这是笔法的错落;四个段落,第一段抒情,第二、三段均为描写,这是手法的错落;在整篇七言句和偶数句的优势中间出三、五、九字句和奇数句 (如“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句),这是句式的错落,给读者以整饬中见参差的艺术美感。
     
    【注】 ①一本为“北凉”,应作北京。②“问余”二句一本作“莺飞求友满芳树,落花送客何纷纷”。
  •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是一首较长的叙事诗。题目本身就明白如话,是作者追忆过去与旧友交往,几番聚散的经过,并写寄给他的好友元演的。元演当时任谯郡参军。
     
    乍一看来,“忆旧游”不过是追忆往事罢了。具体写诗人自己青年时代裘马轻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纵酒,携妓,与道士交游,恣意行乐生活的顾念,似乎没有多少积极的思想意义,其实,在顾念 “忆旧”之中却反映了作者李白政治失意后的苦闷。
     
     原诗一气贯下,没有分段。为理解方便,姑且按李白与元演的四番聚散经过分为四段。
     
    第一段是诗人追忆在洛阳时的放诞生活及与元演的第一番聚散。 李白自称“酒中仙”,从洛阳酒家 “董糟丘”说起,也符合作者的个性特征。李白少年时充满进取精神,饮酒也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他认为天下没有一个人能够配称他这样的“酒中仙”了。连洛阳的酒家也专为他造起酒楼。为求得一快,他可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竟至于“累月”,万户王侯当然不
     
    在他的话下。是李白孤芳自赏,目空一切吗?不是。李白是善于交游的人,且交游的对象尽是“海内豪杰”,有青云之志的贤士。而其中最称“莫逆”的就是诗人所要寄赠的元参军一人。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已到了“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的地步。可是诗人要赴“淮南”,元演要“留洛北”,不得不分手,只有在梦里相见了。“愁梦思”就是第一番相会留下的结果。
     
    下边两句诗实为过渡搭桥。“不忍别”承上依依分手之情,“还相随”又启下二番相会之境。
     
     第二段就是追忆跟元演同游随州的情景。从“相随迢迢访仙城”句起,到“君亦归家到渭桥”止。这一段游乐新添了汉东太守和紫阳真人,又是一番情景。“访仙城”是路“迢迢”、“水回萦”; 泛舟赏景,“三十六曲” 尽是情。举目望,“一溪初入千花明”; 侧耳听,“万壑度尽松风声”。真是目不暇顾,耳不胜收。换马陆行来到汉东,太守即刻出迎。道士胡紫阳首先就邀请诗人吹笙。不是至交故友,哪会有如此举动?他们在餐霞楼上开怀畅饮,伴之以歌舞。什么太守与道士,什么尊贵与卑贱,全然没有这种概念。有的却是推杯换盏,奏乐吹笙,起舞弄影。大家无拘无束,洒脱欢快,自由之极,以至于达到忘形的地步。太守也不顾什么庄重,而是酩酊踉跄“醉起舞”,诗人自己更是“我醉横眠枕其股”,太守没有介意,像待亲兄弟一样“手持锦袍复我身”。这该是多么欢快自由的场景呀! 这里的“楼”是“餐霞楼”,鼓动的“乐”是“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他们怎能不飘飘然如入仙境呢?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着他们欢会“当筵”,“意气”风发“凌九霄”之时,又要作“星离雨散不终朝”之别了! 诗人“还山寻故巢”,元演亦“归家渡渭桥”,不得不又受山水阻隔之遥分了。
     
    第三段突兀其来,跳跃出一个新的镜头。即从“君家严君勇貔虎”起,至“歌曲 自绕行云飞”句止。这一段是追叙诗人在山西太原受元演及其父亲款待的情景。从“五月相呼渡太行”一句看,诗人是应元参军之邀到并州去的。他途经太行山,一路本来是很艰辛的。曹操诗云: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但是由于诗人此时兴致正高,适逢时令也好,因此有“车轮不道羊肠苦”的感受。对曹操《苦寒行》一诗李白反其意而用典,完全是在情理之中。元演的父亲是一员虎将,元演自然是将门之后。李白在元演家受到热情款待,真是爽心惬意。他赞叹这次作客是“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他们还常常光顾城西的名胜古迹——晋祠。碧玉似的晋水就是从这儿流出的。诗人与元演“浮舟弄水”,吹萧击鼓。这里的“微波”、“龙鳞”、绿“莎草”,风光美丽,使他们尽饱眼福。尤其是“兴来携妓恣经过”等六句,更写活了歌妓舞女的千姿百态。那翩翩舞女如杨花儿飞、雪花儿飘,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尽情地玩乐,直到傍晚还不归去。“斜日”夕照的红光与歌妓舞女的红妆醉颜相辉映,特别迷人。美人的倩影倒映在清清的潭水中,越发显得秀丽。不一会儿,新月初上,美人的脸儿在月光下是那样的柔和白嫩,简直分不出是月色还是颜面。她们轮番起舞歌唱,声韵悠扬、随风飘远,简直是 “歌曲自绕行云飞”,远不是 “余音绕梁”所能比拟。这一段,诗人用生动鲜明的动态图象再现了 “黄金白璧买歌笑”的场景,无不令人心醉神往。
     
     然而,人世间常常是乐极生悲,好景不长。第四段从 “此时行乐难再遇”句直到篇末,情调一落千丈。诗人以扬雄自喻。杨雄作 《长杨赋》 极尽其随帝观猎之情; 李白也有 “此时行乐难再遇”之叹,在 “忆相游”中直抒了胸中之情。他在长安失意后又和元参军相遇了,他没有直接在诗中发牢骚,而是从“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的叙事中含蓄地表现出来。诗人最后和元参军的一 “遇”一 “别”,也只是用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 (谯郡) 之北又离群”一笔带过。关中一晤,元参军即赴谯郡。为什么如此匆匆相 “离”?原来诗人对此尽管心里不安却也是身不由己呀! 自称 “酒中仙子”,一贯旷达的诗人李白,此时也禁不住发出了 “问余别恨今多少”的慨叹! 而 “春暮”花落 “争纷纷”的景象,更增添了这种离愁别恨。那愁绪离肠,真是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诗人实在无法摆脱,只有通过怀旧、忆故的方式来排遣了。当他 “呼儿长跪缄此辞”拟诗 “寄君千里”时,心头的愤激苦闷之情怎能不倾吐而出呢?
     
     全诗历数旧游,纯用叙事之法,以跟至友元演的离合为经纬,以诗人情绪的转折为节奏,通过对故人往事的理想化浪漫化的回顾,表现了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写重温旧梦,裘马轻狂,纵酒挟妓,交游忘返,笔意恣肆快畅,思绪奔放驰骋。那奇情胜致,简直使读者目不暇接。而面对官场失意,诗人却深沉含蓄地自问自答,自嘲自解,“别恨今多少? “花落纷纷下,怨情似水流。“寄君千里遥相忆”,在 “相忆”中求平安,温旧梦中寻解脱吧!读者也随诗人一起而惆怅添愁。品尝这首 “忆旧游”诗,怀旧之情真,非今之味浓,不愧为忆旧寄怀的佳作。
     



历代诗词精品之《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李白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这首“忆旧游”的诗是作者写寄给好友元演的,演时为毫州(即谯郡,州治在今安徽毫县)参军。诗曾收入《河岳英灵集》,其中又提到长安失意之事,故当作于天宝三载(744)至十二载(753)间。诗中历叙与元演四番聚散的经过,于入京前游踪最为详明,是了解作者生平及思想的重要作品。乍看来,此诗不过写作者青年时代裘马轻狂的生活,至涉及纵酒挟妓、与道士交游等内容,似乎并无多少积极的思想意义。其实不然。须知它是写于作者“曳裾王门不称情”,政治遭遇失意,对于社会现实与世态人情均有深入的体验之后。因此,“忆旧游”便不仅有怀旧而且有非今的意味。诗人笔下那恣意行乐的生活,是作为“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污浊官场生活的对立面来写的;其笔下那脱略形迹的人物,又是作为上层社会虚伪与势利的对立面来写的,自有言外之意在。
 诗篇的组织,以与元演的离合为经纬,共分四段。前三段依次给读者展现出许多美好的情事。
 第一段从“忆昔洛阳董糟丘”到“君留洛北愁梦思”,追忆诗人在洛阳时的放诞生活及与元演的第一番聚散。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鲜明的自我形象。从洛阳一酒家(“董糟丘”)说起,这个引子就是李白个性特征的表现。“为余天津桥(在洛水上)南造酒楼”,是一个何等主观的夸张!在自称“酒中仙”的诗人面前,简直就没有一个配称能饮酒的人。少年李白生活豪纵,充满进取精神,饮酒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一醉”而至于“累月”,又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夸张,真正是“万户侯何足道哉”!至于他的交游,尽是“海内贤豪青云客”,而其中最称“莫逆”之交的又是谁呢?以下自然带出元参军。随即只用简短两句形容其交谊:彼此“倾情倒意”到可以为对方牺牲一切(“无所惜”)的地步,以至“回山转海”也算不得什么(“不为难”)了。既叙得峻洁,又深蕴真情笃意。刚开这样一个头,以下就说分手了,那时李白旋赴淮南(“攀桂枝”指隐居访道事,语出淮南小山《招隐士》),而元“留洛北”。不过这开头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二段之间有两个过渡句。“不忍别”承上“君留洛北愁梦思”,写二人分手的依依不舍;“还相随”又引起下文第二番相会。有此二句上下衔接极为自然。
 第二段从“相随迢迢访仙城”到“君亦归家渡渭桥”,追忆偕元演同游汉东郡即随州(州治在今湖北随县),与汉东太守及道士胡紫阳游乐情事。先写二人访仙城山,泛舟赏景,后换马陆行来到汉东。‘相随”六句写风光,写行程,简洁入妙,路“迢迢”、“水回萦”、“初入”、“度尽”,使人应接不暇。然后,与远道出迎的汉东太守见面了。汉东太守的形象在此段中最生动可爱,他没有半点专城而居的官架子。他与紫阳真人固然是老朋友,对李白也是倾盖如故。这几位忘形之交在随州苦竹院——“餐霞楼”饮酒作乐,道士与诗人一同伴奏,汉东太守则起舞弄影。没有尊卑,毫无拘束,本来就洒脱的诗人举措更随便了,不但喝得烂醉,甚而忘形到“我醉横眠枕其股”了。然而太守对此则不以为忤,还脱下锦袍给他盖上。这一幕“解衣衣我”的场面写来感人肺腑。此段环境氛围描写亦妙,与道院相称。“餐霞”的楼名,“凤鸣”的仙乐,都造成一种飘飘然非人世间的感觉。欢会如此高兴(“当筵意气凌九霄”),而分手又显得多么容易啊(“星离雨散不终朝”)。诗人与元演又作劳燕分飞,“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真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至此,诗情出现一个跳跃,直接进入第三段从“君家严君勇貔虎”到“歌曲自绕行云飞”,追忆诗人在并州受元演及其父亲热情款待的情况。从“五月相呼”句看,诗人是应元演的盛意邀请,离开安陆,同经太行山到太原府(并州)去的。曹操诗云: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苦寒行》)然而诗人兴致很高,时令也很好,所以“摧轮不道羊肠苦”。这一段写人,以元参军为主。先从其“严君”(父亲)写起,不仅引进一个陪衬人物,同时也在于显示元演将家子的身分。李白在元演那里真是惬意爽心极了:“行来北京(太原)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他们还时常光顾城西的名胜古迹晋祠。晋水从这儿发源,风光极美。浮舟弄水,击鼓吹箫,真是快乐。以下六句专写欣赏女乐,“其若杨花似雪何”一句大有“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之慨。玩乐直到傍晚,他们还不想归去。“斜日”的红光与歌女们的红妆醉颜相乱,特别迷人;美人的倩影倒映清清的潭水中,风光绮丽。这时新月初上,美人的面容象月色般皎洁,她们轮番歌唱、起舞;歌声悠扬,随风远去,追逐行云……。这里,“黄金白璧买歌笑”已化为生动鲜明的图景,可谓尽态极妍了。
 第四段从“此时行乐难再遇”到篇末。一句收束前文,然后写到长安失意时与元又一度相逢。与前三段都不同,这里没有情事的追忆,只用“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在谯郡)之北又离群”一笔带过,是说关中一面后,元即赴谯郡,似乎是握手已违。大约那时诗人身不自由,心亦不自在吧!关于诗人在长安的境遇,也只有含蓄的两句话:“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然而它包含多少人事感慨啊。旷达的诗人,竟也发出了“问余别恨今多少”的感喟,而暮春落花景象更增添了这种别恨。这种心境是“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于是诗人写下这首长诗,叫儿子恭恭敬敬封好付邮,心里充满对故人往事的留恋和珍惜。
 此诗提到“北阙青云不可期”,显然是含着牢骚的。但它在写法上与《行路难》、《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等等直抒旨意、嘻笑怒骂的长篇不同。它对现实的愤懑几乎没有正面的叙写,而对往日旧梦重温却写得恣肆快畅、笔酣墨饱。通过对故人往事的理想化、浪漫化,突出了现实的缺恨。
 关于此诗的结构,《唐宋诗醇》说得好:“此篇最有纪律可循。历数旧游,纯用叙事之法。以离合为经纬,以转折为节奏。结构极严而神气自畅。至于奇情胜致,使览者应接不暇,又其才之独擅者耳。”这是说,此诗与李白七古通常那种“纵逸”的、无法而法的作风不同,而是按实有的经历如实写出,娓娓道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写法却又极富变化,颇多淋漓兴会之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