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一、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❶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阶段;
❷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建立国营商业管理经营机构,掌握必要的农产品,以稳定市场物价,保障人民生活。1950年,川西、川北、川东、川南4个行署和西康省、重庆市先后建立了商业局、供销社和粮食局,以及下属各类贸易公司;各县(市)也建立了商业科或工商科、贸易公司等。1952年成立四川省后,进一步健全了国营、集体的商业管理经营机构,使省内市场形成了五种经济成分的商业,即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民族资本主义商业、个体商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这一时期,国家对农产品采取自由购销政策,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都上市场自由采购农产品,对粮食、棉花、麻类和一些土特产品曾采取过公私联购、联营以及预购、赊购等多种购销形式,从而掌握了必要的货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
“一五”时期,四川省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进行了三次较大的分工调整: 第一次是按商品分工,主要是解决国营、合作商业之间两套批发机构平行、交叉经营所带来的矛盾。规定国营和地方国营工业产品的加工、订货与批发,凡国营商业能统一办理的,一律由国营商业统一办理;手工业则由供销社供应原料、推销产品,促进其向生产合作化的方向发展;第二次是按城乡分工,主要加强国营商业对市场的领导,同时充分发挥供销社的助手作用。规定城市市场的领导,公私经营比重的掌握,价格的统一规定和对私营商业的改造,均由国营商业负责;农村市场的领导,公私经营比重的掌握,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的执行和对私营商业的改造,则由供销合作社负责;第三次是商品分工结合城乡分工,主要解决国营、合作商业城乡分工后出现的新问题。规定农业生产资料、土产原料、日用陶瓷器、日用杂品、中药材和干鲜果品等,由供销社采购批发,其余工农产品则由国营商业采购批发。凡国营商业不在县城设批发站的,由供销社设置;零售业务及对私营商业的改造,仍按城乡分工不变。
“一五”时期,四川省还完成了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私营商业在市场上的不同地位和作用,采取了不同的方针和措施。
❶排挤代替资本主义批发商。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如粮、油、棉等,先后实行了统购统销;对生猪、麻类、中药材等,实行统一收购。这样,就使私营批发商的阵地大大缩小,整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上由原来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转变为社会主义计划市场;
❷对资本主义零售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它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改变了私有制,使其与社会主义国营商业已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❸引导小商小贩走合作化道路,组成合作商店或合作小组,统一核算,自负盈亏。
在此期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四川省大幅度调整了农产品购销政策。1953年11月,全省对粮食、食用植物油料实行统购统销;1954年9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絮棉实行统销;1955年,在农村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在城镇实行粮食、食油定量供应;从1956年起结合粮食“三定”,对生猪实行定购,以后又规定为统一收购,由食品公司收购或委托供销社经营。此外,对茶叶、烤烟、苎麻、中药材等,也陆续规定只准国营专业公司收购,或委托供销社统一收购。
随着农产品购销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市场供应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1957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5.3亿元,比1952年增长85.2%,每年递增13.2%。其中,国营商业占26.2%,集体所有制商业占65.9%,个体商业占3.8%。它反映出四川省商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来的五种经济成分已改组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商业、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商业、个体商贩三种经济成分,建立起了以国营商业为领导,合作商业为助手,个体商业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系。在农村,确立了供销合作社在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

☚ 第二节 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   二、“大跃进”和“十年动乱”时期 ☛
000049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