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国家立项的山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国家立项的山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一、国家立项的山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福建省山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990年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立项,1991年初开始实施,至1995年实施两期(1990—1995年),项目区共涉及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8个地市所辖的闽侯、罗源、福清、永泰、仙游、莆田、石狮、晋江、鲤城、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龙海、漳浦、诏安、云霄、上杭、武平、长汀、连城、永定、永安、将乐、沙县、建宁、泰宁、尤溪、宁化、大田、清流、明溪、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建阳、顺昌、邵武、武夷山、福安、宁德、福鼎、霞浦、古田、屏南等47个县(市)。计划新建果茶园4.15万公顷,投资1.28亿元, 其中中央级农业发展基金3869万元。为了加大开发力度,199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增加了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将南平、三明、福州三地市所辖的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建阳、顺昌、将乐、宁化、建宁、清流、罗源等12个县(市)单独立项。
至1995年底,已全部完成国家下达的山地农业综合开发任务。根据各县组织自查和省、地(市)联合抽查核实, 全省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77亿元,完成计划数的138%;共新增果、茶园面积4.97万公顷,超额完成计划;果、茶树成活率普遍达90%以上, 符合国家规定指标。
项目区主要特点:
❶适度规模,千百亩连片开发。每个项目县开发规模0.13万—0.3万公顷,其中:建瓯完成0.3万公顷,宁化、浦城各0.27万公顷,罗源0.22万公顷,政和0.2万公顷,其它各县也达0.13万公顷以上。各开发片一般连片面积至少在百亩以上,其中33.3公顷以上的105片, 面积最大的333.3公顷;
❷合理布局, 注重发展拳头产品。如浦城县新植青柰0.18万公顷,建成0.67万公顷柰果基地;将乐、顺昌、建瓯扩建脐橙、哈姆林、雪柑等0.2万公顷,连结成闽江中游的甜橙带;建宁县以发展黄花梨为主,占全县水果种植面积的80%以上;还建成了建瓯市水源万亩锥栗场、松溪县的青梅基地和政和的大白茶基地等;
❸统一标准,建设生态型果园。开山建园要求达到四点:一是道路贯通。采取先开路后开园的办法,凡成片果园都设置环山机耕路,便于运输。二是“三保四大”。除粟类外, 一般果园均开垦等高梯层, 果园平台宽3米以上,茶园平台宽1.5米以上,外缘筑埂,内侧设竹节沟;在开大台的基础上,挖大穴或开壕沟,挖穴规格一般1米见方,壕沟宽0.8—1米,深0.6—0.8米,并填基肥,回表土,基本做到保水保土保肥,大台大穴大肥大苗的标准。三是合理密植。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特征,合理设计种植密度,一般柑桔每亩60—70株,柰果、青梅35—40株,栗类40—50株,其他果类40—60株, 茶叶3000—4000株。四是全园套种。实行粮经并举,立体开发,新开果、茶园当年套种粮、豆、瓜等作物,套种率在68%,既培肥改土、绿化园地,又增产增收、以园养园;
❹投工投劳,筹足用活开发资金。据统计,全省山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完成投资9421.16万元。其中: 中央级农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 专项贷款1512.32万元,县乡财政投入1049万元,集体群众集资5480.96万元,其它资金378.31万元,形成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投入机制;
❺坚持山地开发和科技开发相结合,提高农民素质,增加科技投入。采取“先培训, 后开发”, “边培训, 边开发”的办法,广泛开展农民果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据顺昌、松溪、浦城、建宁、罗源等5县统计,在开发过程中培训了农民1.36万人次。同时建立科技推广网络,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如罗源县乡镇一级配备2—3名经作技术员, 每33.3公顷果园配备1名脱产农民果树技术员, 每百亩果场配备1名不脱产农民技术员, 从而保证了大规模山地开发的质量。

☚ 第二节 山的开发   二、红壤开发项目 ☛
000085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