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国有农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国有农场

一、国有农场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到1994年,安徽农垦系统拥有34个农场和公司,农垦总人口129 787人,职工68 578人,其中农业科技人员1 000多人,土地面积75.4千公顷。农垦已建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的,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国有农业企业。
40多年来,安徽国有农场经历了艰苦曲折的发展过程。1949年8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派员接收原普济圩垦殖社,建立了普济圩农场。1950年和1951年,又先后建起3个农场,在荒芜的沼泽地和芦苇地拉开了创办国有农场的序幕。到1952年末垦荒5千公顷。“一五”期间,安徽农垦按照“投资少、收效快、收效大,不与民争地”的建场方针,运用老场的人力、设备和经验,不断勘测和开发新场。到1957年,安徽垦区初步形成。沿淮和淮北有正阳关、方邱湖、寿西湖、潘村湖、阜蒙、淮南、东风湖、焦岗湖、马厂湖农场和砀山果园场;沿江有普济圩、华阳河、皖河农场;皖南有宣郎广农场、周王农场;皖东有平湖农场。全系统拥有耕地18.2千公顷,拖拉机207.3标准台。由于长期荒芜的湖山洼岗得到合理利用,沿淮地区一度肆虐的蝗虫老窝基本得到清除。“一五”期间,全省国有农场共生产粮食3 097万千克。
1958年8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将省属国有农场交给所在地、市、县领导。农垦领导体制由集中到分散的变革,农场和人民公社合并,造成农场熟地4.09千公顷、耕地11.13千公顷被平调占用,而职工人数由2.15万人增加到4.8万人。同时,有关县市又未设立相应管理机构,以致国有农场物资供应中断,生产建设资金没有着落,组织管理混乱。针对以上问题,中共安徽省委于1959年决定将正阳关、方邱湖、寿西湖、宣郎广等11个国有农场及10个劳改农场收归省领导。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于1962年底批准成立安徽省农垦厅,主管省属国有农场和国有拖拉机站。在农场内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经营,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制度,把经营成果和职工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从此,安徽农垦系统按照自身特有的规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期间,国家共投资2 491万元,用于农场修建圩堤,建设条田道路,开挖排灌渠道,兴建排灌站。到1966年,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8.8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增加到6.1千公顷。为适应国有农场发展的需要,1958年12月,华阳河、寿西湖、焦岗湖等场办了机械化学校,1961年起,方邱湖等农场又先后办了14所农垦学校或农业专科学校,共培养学生3 000余人,其中不少人成为农垦各项建设的骨干。由于基础条件的改善和人才的培养,自1963年起,农垦系统生产逐年上升。到1966年,粮食总产量达7 945.2万千克;茶园得到垦复,茶叶总产32万千克;水果总产253万千克,亏损额由1962年的690.9万元下降到49.2万元。
60年代后期, “文化大革命”波及农垦全系统。国有农场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遭到批判,生产建设遭到破坏。1969年,全省农垦系统粮食总产量下降到4 500万千克,亏损上升到253.2万元。196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兵团接管了省属31个国有农林茶场,编为4个农业师,同时接管了省公检法系统11个农场单位。兵团的成立,对农垦的稳定和发展起了一定作用。皖南茶场新增茶园666.67公顷,茶叶年总产翻了近两番。基本建设每年投资500万元,修复、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购置了大量农业机械,特别是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工业企业,如华阳河榨油厂、宣郎广茶叶精制厂、十字铺茶机厂、淮南乳品厂、建新水泥厂、砀山葡萄酒厂、建新农机修造厂等,为农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农业生产不景气,经营状况不佳,1970—1975年,连续6年亏损,年均亏损1 819万元,是农垦历史上亏损最多的阶段。1975年6月,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同年7月,省农垦局筹建领导小组成立。从1975年到1977年6月,安徽农垦系统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教育,建设“大寨式农场”,严重影响了农垦经济的发展,以致1977年继续亏损高达2 633万元,创年亏损额最高纪录。
1978年以来,全省农垦系统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拨乱反正,成功地进行了财务包干、农工商综合经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推行场长负责制等项改革,农垦经济步入了全面振兴时期。1978年2月,全省国有农场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全国国营农场会议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草案)》,纠正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决定国有农场实行等级工资、月薪日计、超额提成奖励的办法;允许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恢复和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当年生产回升,粮食总产量由上年的8 150万千克增加到1.025亿千克,亏损下降了一半。安徽农垦过去长期实行“盈利向上交、亏损国家补”的统收统支办法,企业不承担经济责任,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造成农场持续亏损,靠国家补贴维持。从1952—1978年的27年中,除1959年和1965年两年盈利113万元外,其余25年累计亏损2.2亿元。1979年,安徽省制定了农垦实行财务包干的具体办法。这一改革,解决了农垦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问题,迫使企业寻求克服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途径,发挥资金效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增强企业自身发展的能力。实行财务包干的当年,全省农垦盈利59万元,甩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除1980年和1983年因灾减产外,全省农垦系统出现了持续盈利、盈利水平逐年增加的局面。
1979年以后,安徽国有农场开始试办家庭农场,首先在白米山、皖河两个困难农场进行包产到职工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1981年4月,全省国有农场会议专题展开了大讨论,推动了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试行。年末,全系统348个农业基层单位推行了不同形式的责任制。1982年,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了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和专业职工等大包干形式。在计酬形式上,打破固定工资制,实行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和超额分成的三结合分配方法。少数亏损农场则按纯收入分配,并把责任制发展到工业、商业、运输、建筑、服务等行业。在大包干的基础上,1984年,安徽农垦系统兴办各种类型职工家庭农场。到1985年底,全省农垦已兴办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18 171个,参加职工36 277人,占职工总数的82%;参加家庭农场的户数为22 296户,占职工总户数的73.4%。家庭农场在大农场统一经营下,生活费和生产费自理,自主经营,定额上交,自负盈亏。
安徽农垦过去基本上是单一经营农业。1979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尽快把国营农场办成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座谈纪要》。1979年11月,淮南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成立。1980年7月,砀山农工商果品联合企业公司、宣郎广农工商茶叶联合企业公司相继成立。1981年9月,安徽省农垦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成立,从此农垦逐步走上农工商综合经营之路。1979年以后,安徽农垦提出沿淮农场主攻小麦,沿江农场主攻水稻、棉花的种植方针,狠抓了水利、良种、土肥、农机等四项基本建设,大力推广少免耕、模式栽培、培肥地力、合理施肥、化学除草、飞机航喷等符合农垦实际的农业先进技术,农作物的单产和总产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9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9亿千克,比1979年增长63%;平均公顷产达到4 071千克,比1971年增长61%。1990年以来,农垦种植业开始由商品粮生产向商品种子生产转变,投资2 700万元,建成科研、生产、加工一条龙的种子生产基地13.45千公顷,年产良种5 000万千克。茶叶是农垦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农垦现有茶园3 490公顷。1979年农垦茶叶平均公顷产不足750千克。80年代初,实行大面积培肥封养,产量不断提高,1988年,平均公顷产达到2 083.5千克。农垦皖南茶区茶园面积只占全省的1/39,产量占1/8,年出口茶叶1 500吨,是安徽茶叶生产、出口的重要基地。敬亭绿雪、祠山翠毫、绿霜和珍眉茶等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农垦现有果园11 949公顷。其中砀山果园场现有果园11 949公顷,主要生产砀山酥梨、苹果,是全国农垦最大的果品生产出口基地。农垦是安徽最早饲养奶牛的。目前已发展到淮南和皖河两个奶牛场,奶牛头数2 964头,年产鲜奶1 872万千克。1988年4月,正阳关农场现代化肉鸡场建成投产。目前已形成肉鸡、饲料、加工、冷藏一条龙生产的肉鸡出口基地。
1984年以后,安徽农垦逐年增加对工业的投入,“七五”期间累计投资8 200万元,“八五”时期投入逐年提高,1994年达2 270万元。1994年,工业企业增加到170个,工业产值达到4.49亿元,比1984年增加7.85倍。农垦工业有食品、纺织、机械、建材、化工、饲料加工等10多个行业。淮南乳品厂、青草湖黄酒厂、宣郎广精制茶厂是全省同行业最大的厂家,砀山葡萄酒厂在全省同行业位居第二。
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之后,各场先后建立供销公司和商业公司,增设和扩大农场内部商店,同时以城市为依托,设立商业网点。通过10多年的努力,农垦商业已初具规模。1994年,商贸企业已由1978年的19个发展到240个,商业网点840个,从商人员3 000多人。1994年与1983年相比,商业销售额由1 402万元增加到2.6亿元,经营利润由40万元增加到600多万元。

☚ 第六节 国有农林牧渔场   二、国有农场良种场 ☛

一、国有农场

一、国有农场

表12-5-1

名 称名 称名 称
长沙市牛奶公司
长沙市东方红农场
长沙市综合农场
长沙市东屯渡农场
长沙市畜牧农场
岳阳市钱粮湖农场
岳阳市君山农场
岳阳市屈原农场
岳阳市黄盖湖农场
岳阳市松阳湖农场
岳阳市湖滨园艺场
岳阳市官塘农场
岳阳市鹤龙湖农场
岳阳市时丰茶场
岳阳市湘阴县茶场
益阳市大通湖农场
益阳市北洲子农场
益阳市金盆农场
益阳市千山红农场
益阳市茶盘洲农场
益阳市凤凰湖农场
益阳市刘家湖农场
益阳市畜牧农场
常德市西洞庭农场
常德市西湖农场
常德市东山峰农场
常德市洋淘湖农场
常德市七里湖农场
常德市安乡一农场
常德市王家桥园艺场
常德市黑山咀农场
株洲市大院农场
株洲市红色农场
株洲市新市农场
株洲市长岭茶场
株洲市园艺场
株洲市果木场
衡阳市湘江农场
衡阳市金甲岭农场
衡阳市白渔潭园艺场
衡阳市松林茶场
衡阳市衡东县园艺场
衡阳市贯塘茶场
郴州市莲花坪农场
郴州市共和农场
郴州市苏仙区农垦场
郴州市郴州茶树良种场
郴州市安仁县柑橘场
郴州市临武县果木场
郴州市宜章县果木场
郴州市北湖区园艺场
郴州市桂阳县茶场
郴州市临武县茶场
郴州市嘉禾县茶场
永州市回龙圩农场
永州市农工商公司
永州市铜山岭农场
永州市大坪铺农场
永州市河埠塘农场
永州市冷水滩园艺场
永州市何家坪园艺场
永州市黄茅岭茶场
永州市十里坪畜牧场
怀化市洪江市综合农场
怀化市五四园艺场
怀化市辰溪果场
怀化市八面山农场
怀化市奶牛场
湘西自治州吉卫农场
湘西自治州农工商公司
湘西扁槽农场
湘西白云山农场
湘西腊尔山农场
湘西羊峰山农场
邵阳市土桥农场
邵阳市武冈县园艺场
邵阳市白沙园艺场
邵阳市七里山园艺场
邵阳市茶铺茶场
邵阳市城南园艺场
邵阳市园艺场
张家界市永定区农场
张家界市汨湖农场
张家界市天子山农场
湘潭市湘乡综合农场
☚ 第五节 国有农林牧渔场   二、国有林场 ☛
000142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