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丛毛榕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丛毛榕根 【概况】: 异名 小叶钻石风、铁牛入石、竹叶牛奶子(《福建中草药》),丛毛榕(《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小果榕的根。 原植物 小果榕Ficus gasparriniana Miq.var.vudescens(Lévl.et Vant.)Corner(F.comata HandMazz.;F.congesta Lévl.et Vant.),又名绿叶冠毛榕(《贵州植物志》)。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幼枝具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5mm;托叶披针形,长约5mm;叶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2~4cm,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钝,全缘,上面被小而紧贴的毛,下面密被绵毛;侧脉4~8对,干后绿色。 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有短柄,幼时卵椭圆形,被柔毛,长成后球形,有白斑,直径5~10mm;顶生苞片脐状突起,红色,基生苞片3,宽卵圆形,成熟榕果紫红色;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中;雄花集中孔口,花被片3,雄蕊2~3枚;瘿花花被片3~4,倒披针形,子房斜卵形,花柱侧生,浅2裂;雌花生于另一榕果内,花被片4,花柱侧生。瘦果卵球形,光滑。 花果期5~7月。(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上册.182页.图19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700m的山坡林下、水边或疏林、灌丛中。 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印度、缅甸、老挝、泰国、越南也有分布。 。【药性】:性味 甘、微辛,温。 《福建中草药》:“甘、微辛,温。” 功效 祛风行气,健脾利湿,生肌敛疮。 主治 风湿痹痛,劳倦乏力,消化不良,白带,痈疽溃疡不易收口。 ❶ 《贵州民间药物》:“镇惊,祛风。治急惊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炖肉。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急惊风:丛毛榕根250g,煎水熏洗,以汗出为度。” 食疗 ❶ 《福建中草药》:“治关节风湿痛:丛毛榕干根60~90g,用猪脚1只,加水炖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