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帕尔纳斯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帕尔纳斯派 帕尔纳斯派19世纪6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该派诗人于1866至1876年间出版的诗歌丛刊 《当代帕尔纳斯》(帕尔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与美术之神阿波罗以及诗神缪斯受祭祀的名山帕尔纳索斯的法语音译)。又译作“高蹈派”。该派代表人物有 《古代诗篇》和 《蛮族诗集》的作者勒孔特·德 ·李勒,《锦幡集》的作者埃雷迪亚,《在公主的花园里》的作者萨曼。参加者还有邦维尔、孟戴斯、苏利——普吕多姆、科佩、阿克曼夫人、魏尔兰、兰波、马拉梅等数十人。其中魏尔兰等人亦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代表。象征派和帕尔纳斯派的相同之点在于追求诗歌形式的完美,二者的区别在于帕尔纳斯派强调描写客观现象,追求造型美,诗人自己不透露个人情怀,而象征派诗人则较多地抒写个人的感觉与情绪,追求音乐的美感。帕尔纳斯派作为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拨,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表现。该派诗人提出诗歌科学化的主张,倡导科学与诗歌相结合,希图以崇尚理性、重视分析的科学精神给诗歌带来新生。他们对浪漫派诗人在诗歌技巧和语言方面的疏忽极为不满,要求诗歌具有严谨的结构,精确的语言,谐和的节奏和韵脚。邦维尔所著《法国诗歌格律简论》在当时被奉为诗歌创作指南。该派的理论与实践对法国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象征主义诗歌潮流。 ☚ 自然主义 高蹈派 ☛ 帕尔纳斯派 帕尔纳斯派19世纪后期的法国诗歌流派。在当时现实主义恩潮的影响下形成,是对浪漫主义诗风的反拨。1866~1876年间,法国诗人李勒、埃雷狄亚、苏利—普吕多姆等提出反对浪漫派的多慈善感和虚假感情,要求诗歌的激情客体化、描写科学化,讲究形式精美,从古典神话史诗特别是古代印度和古希腊文学中吸取题材,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个诗派因其刊物《当代帕尔纳斯》(帕尔纳斯是古希腊人祭祀阿波罗与缪斯的圣山)得名。 ☚ 共产党人 巴黎公社文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