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曲 小曲民歌之一种。元明人称散曲之外民间流行的各种俗曲为小曲。或称小令,如明王骥德以小令为“市井所唱小曲”。又乐曲之一种。晋傅玄曾制“小曲”,用以歌舞,舞者一歌用一器,如矛、剑、羽、龠之类。唐宋以小曲与大曲、曲破并提,盖有别于大曲,有许多“遍数”。 ☚ 民歌 俗曲 ☛ 小曲 小曲小曲是曲的一种门类,一般指明清时代南北曲以外的各种民间歌曲。小曲的“小”,与结构规模上的大小无关,是指它的曲调形式较为简单而已。小曲在民间的俗称很多,如俗曲、俚曲、市井小令、时调、清曲等。 ☚ 曲艺 北曲 ☛ 《小曲》《小曲》云儿
云儿 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蘼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这已是定论,但它究竟丰富到什么程度,许多读者恐怕未必能完全理解。即如此曲与以下五首“女儿”酒令,其实反映着当时一种很普遍的社会习俗风气。可惜被许多人忽略了。话头要先从“小曲”谈起。 赵景深先生曾说:“明代的小调可称古今一绝,这是中国丰富的文艺遗产之一。中国古来文艺的兴起都是去芜存精,每代有其特点在。比如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朝的小调。小调又称小曲,都是最好的典型代表。……小调在明朝是十分盛行的,直到清朝还是一样。”(《曲艺丛谈》)据傅惜华先生《曲艺论丛》中说:“乾隆一朝,南北各地民间之‘时调’小曲(即薛蟠说的“梯己新样儿的曲子”)尝盛极一时,其流行曲调最低亦有四十余种,可称‘词山曲海’。”这就是说,一、小曲是明代的一绝,也是中国文艺史上的重要一节,可以与唐诗、宋词、元曲比美。二、直到清代还是非常盛行,深入民间的。那末,从来的正统文学中,为什么不见将它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呢?很简单,因为中国以前看不起小调。中国文学讲究“文以载道”,载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对民间文艺是看不起的。以至这一笔文字遗产流落外方,明代小调的代表作《玉谷调簧》、《词林一枝》这两部书藏在日本内阁文库中,而我们国家却无原书。建国以来的文学史为什么也未给予足够重视呢?赵景深先生的同一文章中说,因为它是“靡靡之音”。这一文章发表于1952年,那末,今日回过头来再看为小曲所下的这一恶谥,恐怕就要另做思考了。小曲来源于民间,流布于民间,难免精华与糟粕并存,但无论精华也罢、糟粕也罢,至少保留了那种活泼泼的“真”。冯梦龙在“叙山歌”中说:“世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小曲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真象和人们的某些思想与欣赏倾向。《红楼梦》一书中酒令与小曲不少,但那些,或行于所谓“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宴席上,或行于闺阁淑女雅聚时,已经完全贵族化了,只有这里的几支曲子出于歌童、妓女、优伶、浪子的聚会,基本上符合小曲的本来命意:山间水滨、酒肆妓馆、率性之作,不登大雅,俚俗浅近。这些作品有时也许粗俗甚至猥亵,但这就是小曲,这就是明清小曲的本来面目。 现在回到书中来,“冯紫英先命唱曲儿的小厮过来让酒,然后命云儿也来让”。云儿是锦香院的妓女,此一番小宴,云儿的任务是活跃酒席气氛,所以命她“让”,亦即劝酒。注意,书中说有“唱曲儿的小厮”,可见云儿的主要任务不是唱曲,她是陪酒的。可是遇上了呆霸王薛蟠,三杯酒下肚,已经忘情,“拉着云儿的手”,让她先唱一曲,所以“云儿听说,只得拿起琵琶来唱”,这支曲子词意庸俗,完全一副妓女口吻,是云儿做为冯紫英招来的陪酒妓,为了应酬客人,应付场面的一支曲子。艳则艳矣,唱者无真情,听者也不经意,只不过是妓女侑酒的通常小调而已。这首曲子在当时可能也很平庸,所以连呆霸王都说不值一坛(酒)。 另,有评者说,“首唱暗指宝黛二人”(见《增评补图石头记》),这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虽然《红楼梦》一书,作者多次运用戏文、谜语、诗词、酒令来显示人物性格和预示人物命运,以下几支酒令曲子中,也确有运用暗喻手法的,但这支曲子却与暗喻无关。如果说在进大观园前,宝玉对姐姐妹妹之情是混混沌沌,感情摇摆不定,那末,自从搬进大观园,经过屡次的试探、口角,宝玉情之所钟,已经越来越明显,他心里只有林妹妹。就在这次小宴前,宝玉刚刚听过黛玉的葬花词,做过了明确表白,有的评宝玉那段话是“魄丧神迷之绪,镂心刻骨之谈”。这话不为过份。宝玉心中的林妹妹与宝姐姐份量是并不相等的。更何况,即使宝玉对黛玉的爱,也是更重于情,非常空灵,与皮肉滥淫之徒有本质的不同。这支曲子所唱的却是低级的偷情、争风,所喜欢的是“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的俏“冤家”,这与宝、黛、钗之间的关系连类比都是不恰当的。所以我们认为,这支小曲可以反映清初一类小曲的面貌,有认识意义。 小曲杜易简有《湘川新曲》诗,崔峒有《清江曲》诗,白居易有《小曲新辞》、《长洲曲新辞》诗。这些诗篇都是可以歌唱的,它们所属的音乐品种,即是“曲”、“小曲”,或称“曲子”。唐代的音乐,按其表演方式可分为四个品种:(1)曲子,即具有一定的章曲形式,有调名,能入乐的音乐作品。同大曲相区别,它是最小的、有完整音乐结构的、独立的音乐单位。同相和曲、清商曲相区别,它曲体稳定、节奏鲜明,是燕乐范畴内的歌曲。曲子产生了谣歌,谣歌经艺人加工,配为器乐,获得流行,便是曲子。在现在的音乐史著述中,它又称“艺术歌曲”。(二)谣歌,即徒歌和无章曲之歌。其特征是不配入器乐,无一定谱式,结构不稳定,是流行过程中的民间集体创作。文人即兴所作的徒歌,例如“吟”、“歌”一类,也是谣歌。(三)琴曲,即琴乐和配合琴乐的歌唱琴歌的传统形式,是相和歌唱,即歌、乐间奏,不完全配合。又称“弦歌”或“引和”。因此,琴曲和琴歌是介于曲子与谣歌之间的一种表演形式。(四)大曲,即数支不同音乐结构的乐曲的编组。一般包括器乐曲、歌曲、舞曲三部分。大曲的某一段拿出来单独演唱,这一段就是曲子。这种曲子按其所在的大曲中的位置,分别称为“歌头”、“摘遍”或“破曲”。除以上四个品种之外,在曲子中还有一种配合酒令游戏的品种,称作“著辞”。另外,把曲子、谣歌等不同品种的音乐形式联合起来演唱,称作“讲唱”,讲唱的性质便是曲艺了。 小曲(一)xiǎoqū (二)xiǎoqǔr(一)xiǎoqū 〈名〉酿造白酒、黄酒等用的发酵剂,比大曲小。也叫酒药。 歌曲 歌曲歌(~本;~谣;乐歌;山~;儿~;渔~;牧~;军~;国~) 曲(曲子;曲调;戏~;小~;名~;组~;选~) 讴 乐风 阕勾 另见:音乐 歌词 表演 唱歌 演奏 ☚ 歌曲 各种歌曲 ☛ 小曲raw starter complex又称药曲。酿造饮料酒用的糖化发酵剂的一种。其主要微生物区系为根霉、毛霉和酵母菌等。以籼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有的加中草药作为做生物生长素或增香防腐。小曲制酒时,用曲量少。便于运输和保管,适宜气温高的地区,制酒原料选择性强,酒糟质量好。一般生产工序为:先将米用水浸泡,经粉碎、配料增加香草(蓼科),接入曲母制坯(丸或小饼),再用细米粉和曲母裹粉,入曲房培养,控制温度,待微生物长成后,即可出曲,干燥后为成品。中国四川邛崃米曲、福建厦门白曲、汕头糠曲、江苏苏州酒药,广西桂林酒曲丸等均为有名的小曲。 小曲 小曲古代舞曲的一种。凡杂舞均有所执,如鞞、铎、巾、拂等。舞者一歌用一器,或加矛、剑羽、龠之类。《文选》马融《长笛赋》中云:“所簉弄者遥思乎古昔。”李善《注》云:“簉弄,盖小曲也。”张铣《注》 云:“簉,杂;弄,曲。”《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著)中也说:“晋傅玄有十余小曲,名为舞曲。”在《宋史·乐志》中,把大曲与曲破并题,小曲与大曲的区别在于有许多“遍数”,已和傅玄所制者不同。小曲也指民间流行的歌曲,一名小令。明代王骥德以为小令是“市井所唱小曲”,在元、明时,把散曲以外的各种流行的“俗曲” 也称为小曲。 ☚ 佛曲 俚曲 ☛ 小曲民间流行的歌曲。又称“小令”。元、明人用以指称散曲以外的各种流行俗曲。 小曲❶又称“酒药”、“药曲”。酿酒发酵剂。曲块比大曲曲块小,故名。以米、高粱、大麦等为原料酌加中药制成。产热少,适于南方气候条件。南方各地多以此酿造小曲酒和酒酿。 小曲ditty;popular tun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