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曲

小曲

民歌之一种。元明人称散曲之外民间流行的各种俗曲为小曲。或称小令,如明王骥德以小令为“市井所唱小曲”。又乐曲之一种。晋傅玄曾制“小曲”,用以歌舞,舞者一歌用一器,如矛、剑、羽、龠之类。唐宋以小曲与大曲、曲破并提,盖有别于大曲,有许多“遍数”。

☚ 民歌   俗曲 ☛
小曲

小曲

小曲是曲的一种门类,一般指明清时代南北曲以外的各种民间歌曲。小曲的“小”,与结构规模上的大小无关,是指它的曲调形式较为简单而已。小曲在民间的俗称很多,如俗曲、俚曲、市井小令、时调、清曲等。
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得十分久远。《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汉之“相和歌”、六朝之“子夜四时歌”等,已可看出后世小曲的某些端倪;经隋唐、宋元的提炼和传替,终于迎来了“小曲的时代”——明清时调小曲的蔚为大观。除久有传统的“山歌”、“采茶歌”、“五更调”、“四季调”等得到继承和发展外,又有具备曲牌体外表,但与体式严格的南北曲分道扬镳的新曲子大量产生,被称为“时调”,即时新曲调之义。卓人月称小曲为“我明一绝”,可见当时人以新兴的小曲为骄傲。入明后小曲又有许多流变。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明宣德至弘治(1426—1505)八十年间,中原流传〔琐南枝〕、〔傍妆台〕、〔山坡羊〕;而后十数年又起〔耍孩儿〕、〔驻云飞〕、〔醉太平〕;嘉、隆五十年间,又有〔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桐城歌〕、〔银纽丝〕颇为流行;作者写作《野获编》的万历年间(约1623年前),又有〔打枣杆〕、〔挂枝儿〕十分盛传。至清代,某些风行一时的小曲,在它们的风行地很快为新的曲子所取代,或流到别处改头换面继续风行,或从此销声匿迹,这种现象,比之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扬州画舫录》(1793)称,扬州最先流行〔银纽丝〕、〔倒板桨〕、〔剪靛花〕、〔吉祥草〕等,而评价最佳的数〔劈破玉〕;后来又有人新创〔跌落金钱〕;二十年前扬州人忽“尚哀泣之声”,曲名〔到春来〕;后来〔剪靛花〕又被人改用下河土腔歌唱,改名为〔网调〕;到作者著书的乾隆年间,扬州又“群尚〔满江红〕、〔湘江浪〕”,而〔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等外地传入的调子,为取悦于本地人之耳,都被进行了地方性改造。当时扬州的这种状况,颇能反映全国各都市小曲流行之面貌。
与其他韵文相比,小曲最为流动多变。明清两代的小曲贴近民众生活,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音乐和其他艺术样式。小曲的流变,正是各地民俗、各地音乐以及各地区民众不同的审美观念熏染的结果。岭南民歌的温婉清丽,那是以椰风蕉雨的岭南风俗作基础的;太湖流域民歌的缠绵舒缓,是因为江南水乡人向以柔弱为美,以委婉为美。北中国崇尚雄壮豪放,但同为北方也有不同处:陕北小调有一种黄土高原的苍凉之感,而蒙古民歌则像骏马在草原上飞跑一样奔放。
小曲在明代主要以只曲的形式流行,故王骥德《曲律》称小令是“市井所唱小曲”。清代小曲则在艺术形式上得以长足进步和发展,内容的繁复促使形式向多样化开拓。除单曲的重叠反复、衬字叠句的增加、虚声帮腔的运用、变体的大量产生以外,又出现了多曲联套和“带过曲”形式。小曲联套的形式也多用引子和尾声,但在宫调的规定上不如散曲套数严格。一部分小曲联套逐渐出现角色分工、科白表演,渐趋叙事和塑造人物,呈现清唱小曲向说唱戏曲过渡的倾向。到了清代,除了承自上代的小曲以外,以“某调”为牌名的民间小调亦渐次盛行,且多具地域性。如京津山东地区的〔马头调〕,西北地区的〔西调〕,东南一带的〔吴歌〕、南方两广地区的〔粤讴〕等,更有〔湖广调〕、〔沥津调〕、〔南京调〕、〔扬州歌〕等,明标地域名称。少数民族地区的小调,如蒙族的〔爬山调〕、回族等的〔花儿〕,另有西南地区的苗歌、壮歌、侗歌等,也非常丰富多彩。
小曲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多样。它反映农人市民、江湖艺人、僧侣妓女、商人贩夫甚至流氓乞丐等各阶层人们的社会生活,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甚至自然常识、游艺娱乐都被糅进小曲。最为多见和最具价值的,当推那些表现爱情的篇什。恋爱婚姻、离情别绪,忆念相思,还有对变心负情的谴责,在小曲中皆有充分表现,反映出当时追求恋爱自由的社会心声。当然,其中一部分也混杂有色情下流的低级趣味。
在明清小曲兴起的同时,已有一部分文人学士热心于搜集编纂小曲唱词专辑。明成化年间出版的《四季五更驻云飞》等,或谓最早的时调小曲刻本。而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小曲集是冯梦龙编辑的《山歌》和《挂枝儿》。明代小曲集每每是同一种曲子的专集。万历年间刊出的戏曲剧本《玉谷调簧》和《词林一枝》等的中栏,也录有若干小曲,曲调也较为单一,或不明曲调。与明代相比,清代的小曲集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规模较大。如乾隆间人王廷绍编纂的《霓裳续谱》有八卷六百二十二首曲子,嘉道间人华广生编纂的《白雪遗音》更收有小曲七百三十三首。二是曲调更为丰富。清代曲集每每兼收各种曲调,是为小曲总集,连刊本较早规模并不大的《万花小曲》,所涉曲调也在十种以上。明清小曲原有大量存世,近人郑振铎曾搜集到一万二千首之多,惜尽毁于战火。刘复、李家瑞《中国俗曲总目稿》收俗曲六千多种,其中多数是小曲。今天尚能读到的约在三千种左右。
小曲原本是一种主要供清唱的艺术歌曲,但它的流行却给予同时与后世的说唱、戏曲很大的影响。〔南词〕加说白,用于讲述故事,就成了“弹词”,《白雪遗音》中的《玉蜻蜓》即为一例。而北方曲艺“单弦牌子曲”,则产生于有〔岔曲〕头尾的联套小曲形式。蒲松龄的《聊斋俚曲》,也是小曲加说白写成的说唱和戏曲。一些地方剧种如越剧、沪剧、锡剧、甬剧等,都含有以小曲形式填词的部分。有的民间戏曲还改动小曲的内容,或原封不动地将其搬进自己的表演之中。如江苏高淳目连戏有“骂鸡”一出,与清代广为流传的表现邻里纠纷的小曲《骂鸡回鸡》,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均十分相似。

☚ 曲艺   北曲 ☛

《小曲》

《小曲》云儿

云儿

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蘼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这已是定论,但它究竟丰富到什么程度,许多读者恐怕未必能完全理解。即如此曲与以下五首“女儿”酒令,其实反映着当时一种很普遍的社会习俗风气。可惜被许多人忽略了。话头要先从“小曲”谈起。

赵景深先生曾说:“明代的小调可称古今一绝,这是中国丰富的文艺遗产之一。中国古来文艺的兴起都是去芜存精,每代有其特点在。比如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朝的小调。小调又称小曲,都是最好的典型代表。……小调在明朝是十分盛行的,直到清朝还是一样。”(《曲艺丛谈》)据傅惜华先生《曲艺论丛》中说:“乾隆一朝,南北各地民间之‘时调’小曲(即薛蟠说的“梯己新样儿的曲子”)尝盛极一时,其流行曲调最低亦有四十余种,可称‘词山曲海’。”这就是说,一、小曲是明代的一绝,也是中国文艺史上的重要一节,可以与唐诗、宋词、元曲比美。二、直到清代还是非常盛行,深入民间的。那末,从来的正统文学中,为什么不见将它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呢?很简单,因为中国以前看不起小调。中国文学讲究“文以载道”,载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对民间文艺是看不起的。以至这一笔文字遗产流落外方,明代小调的代表作《玉谷调簧》、《词林一枝》这两部书藏在日本内阁文库中,而我们国家却无原书。建国以来的文学史为什么也未给予足够重视呢?赵景深先生的同一文章中说,因为它是“靡靡之音”。这一文章发表于1952年,那末,今日回过头来再看为小曲所下的这一恶谥,恐怕就要另做思考了。小曲来源于民间,流布于民间,难免精华与糟粕并存,但无论精华也罢、糟粕也罢,至少保留了那种活泼泼的“真”。冯梦龙在“叙山歌”中说:“世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小曲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真象和人们的某些思想与欣赏倾向。《红楼梦》一书中酒令与小曲不少,但那些,或行于所谓“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宴席上,或行于闺阁淑女雅聚时,已经完全贵族化了,只有这里的几支曲子出于歌童、妓女、优伶、浪子的聚会,基本上符合小曲的本来命意:山间水滨、酒肆妓馆、率性之作,不登大雅,俚俗浅近。这些作品有时也许粗俗甚至猥亵,但这就是小曲,这就是明清小曲的本来面目。

现在回到书中来,“冯紫英先命唱曲儿的小厮过来让酒,然后命云儿也来让”。云儿是锦香院的妓女,此一番小宴,云儿的任务是活跃酒席气氛,所以命她“让”,亦即劝酒。注意,书中说有“唱曲儿的小厮”,可见云儿的主要任务不是唱曲,她是陪酒的。可是遇上了呆霸王薛蟠,三杯酒下肚,已经忘情,“拉着云儿的手”,让她先唱一曲,所以“云儿听说,只得拿起琵琶来唱”,这支曲子词意庸俗,完全一副妓女口吻,是云儿做为冯紫英招来的陪酒妓,为了应酬客人,应付场面的一支曲子。艳则艳矣,唱者无真情,听者也不经意,只不过是妓女侑酒的通常小调而已。这首曲子在当时可能也很平庸,所以连呆霸王都说不值一坛(酒)。

另,有评者说,“首唱暗指宝黛二人”(见《增评补图石头记》),这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虽然《红楼梦》一书,作者多次运用戏文、谜语、诗词、酒令来显示人物性格和预示人物命运,以下几支酒令曲子中,也确有运用暗喻手法的,但这支曲子却与暗喻无关。如果说在进大观园前,宝玉对姐姐妹妹之情是混混沌沌,感情摇摆不定,那末,自从搬进大观园,经过屡次的试探、口角,宝玉情之所钟,已经越来越明显,他心里只有林妹妹。就在这次小宴前,宝玉刚刚听过黛玉的葬花词,做过了明确表白,有的评宝玉那段话是“魄丧神迷之绪,镂心刻骨之谈”。这话不为过份。宝玉心中的林妹妹与宝姐姐份量是并不相等的。更何况,即使宝玉对黛玉的爱,也是更重于情,非常空灵,与皮肉滥淫之徒有本质的不同。这支曲子所唱的却是低级的偷情、争风,所喜欢的是“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的俏“冤家”,这与宝、黛、钗之间的关系连类比都是不恰当的。所以我们认为,这支小曲可以反映清初一类小曲的面貌,有认识意义。

小曲

杜易简有《湘川新曲》诗,崔峒有《清江曲》诗,白居易有《小曲新辞》、《长洲曲新辞》诗。这些诗篇都是可以歌唱的,它们所属的音乐品种,即是“曲”、“小曲”,或称“曲子”。唐代的音乐,按其表演方式可分为四个品种:(1)曲子,即具有一定的章曲形式,有调名,能入乐的音乐作品。同大曲相区别,它是最小的、有完整音乐结构的、独立的音乐单位。同相和曲、清商曲相区别,它曲体稳定、节奏鲜明,是燕乐范畴内的歌曲。曲子产生了谣歌,谣歌经艺人加工,配为器乐,获得流行,便是曲子。在现在的音乐史著述中,它又称“艺术歌曲”。(二)谣歌,即徒歌和无章曲之歌。其特征是不配入器乐,无一定谱式,结构不稳定,是流行过程中的民间集体创作。文人即兴所作的徒歌,例如“吟”、“歌”一类,也是谣歌。(三)琴曲,即琴乐和配合琴乐的歌唱琴歌的传统形式,是相和歌唱,即歌、乐间奏,不完全配合。又称“弦歌”或“引和”。因此,琴曲和琴歌是介于曲子与谣歌之间的一种表演形式。(四)大曲,即数支不同音乐结构的乐曲的编组。一般包括器乐曲、歌曲、舞曲三部分。大曲的某一段拿出来单独演唱,这一段就是曲子。这种曲子按其所在的大曲中的位置,分别称为“歌头”、“摘遍”或“破曲”。除以上四个品种之外,在曲子中还有一种配合酒令游戏的品种,称作“著辞”。另外,把曲子、谣歌等不同品种的音乐形式联合起来演唱,称作“讲唱”,讲唱的性质便是曲艺了。

小曲(一)xiǎoqū (二)xiǎoqǔr

(一)xiǎoqū 〈名〉酿造白酒、黄酒等用的发酵剂,比大曲小。也叫酒药。
【用法】用于酿酒。例:屋子里满是~的气味。|他用~酿白酒。
(二)xiǎoqǔr 〈名〉小调。
【用法】用于乐曲。例:他边走边哼着~儿。|她被~儿吸引住了。

歌曲

歌曲

歌(~本;~谣;乐歌;山~;儿~;渔~;牧~;军~;国~) 曲(曲子;曲调;戏~;小~;名~;组~;选~) 讴 乐风 阕勾
歌的首数:
一首歌曲或词:一阕
歌曲中的词:歌词 乐辞
音调歌词:音辞
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骊驹
乐府歌词的一类:琴曲
戏曲或歌曲里供歌唱的文字部分:唱词
词和曲:词曲
杂乱粗俗的民间词曲:芜词俚曲
放荡淫秽的词曲:淫词艳曲 艳曲淫词
歌曲或戏曲等不包括词的部分:谱(谱子;曲谱;乐谱)
歌曲中的谱:曲 歌谱
用阿拉伯数字及符号做音符的乐谱:简谱
乐谱中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根平行横线:谱表
歌曲高妙动人:梁尘飞
歌曲极珍贵,很难听到:一曲千金
(供人歌唱的作品:歌曲)

另见:音乐 歌词 表演 唱歌 演奏

☚ 歌曲   各种歌曲 ☛

小曲raw starter complex

又称药曲。酿造饮料酒用的糖化发酵剂的一种。其主要微生物区系为根霉、毛霉和酵母菌等。以籼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有的加中草药作为做生物生长素或增香防腐。小曲制酒时,用曲量少。便于运输和保管,适宜气温高的地区,制酒原料选择性强,酒糟质量好。一般生产工序为:先将米用水浸泡,经粉碎、配料增加香草(蓼科),接入曲母制坯(丸或小饼),再用细米粉和曲母裹粉,入曲房培养,控制温度,待微生物长成后,即可出曲,干燥后为成品。中国四川邛崃米曲、福建厦门白曲、汕头糠曲、江苏苏州酒药,广西桂林酒曲丸等均为有名的小曲。

小曲

小曲

古代舞曲的一种。凡杂舞均有所执,如鞞、铎、巾、拂等。舞者一歌用一器,或加矛、剑羽、龠之类。《文选》马融《长笛赋》中云:“所簉弄者遥思乎古昔。”李善《注》云:“簉弄,盖小曲也。”张铣《注》 云:“簉,杂;弄,曲。”《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著)中也说:“晋傅玄有十余小曲,名为舞曲。”在《宋史·乐志》中,把大曲与曲破并题,小曲与大曲的区别在于有许多“遍数”,已和傅玄所制者不同。小曲也指民间流行的歌曲,一名小令。明代王骥德以为小令是“市井所唱小曲”,在元、明时,把散曲以外的各种流行的“俗曲” 也称为小曲。

☚ 佛曲   俚曲 ☛

小曲

民间流行的歌曲。又称“小令”。元、明人用以指称散曲以外的各种流行俗曲。


小曲

❶又称“酒药”、“药曲”。酿酒发酵剂。曲块比大曲曲块小,故名。以米、高粱、大麦等为原料酌加中药制成。产热少,适于南方气候条件。南方各地多以此酿造小曲酒和酒酿。
❷小曲酒的简称。

小曲

ditty;popular tun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