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而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 “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这一理论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邓小平说: “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 邓小平的这些论断既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奠定了理论基础,又据此科学地回答了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状况,解决方式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1) 邓小平具体分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邓小平指出,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 倾错误的影响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误解,我国形成了僵化的经济体制和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邓小平认为: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邓小平深入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现有体制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整个社会的民主化,以促进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这是邓小平在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基础上,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的丰富与发展。
(2) 邓小平全面细致地分析了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唯一方式,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改革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1978年10月,邓小平针对我国生产力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状况,第一次提出了以全面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他说: “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变,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一句话,就是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这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关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有秩序的改革的思想,标志着他在总结毛泽东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经验,特别是在吸取了 “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之后,找到并最终确认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但它也是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成绩与发展是举世瞩目的,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观念、意识、思维以至生活方式等都有深刻变化,这说明了改革这一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既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由一种僵化的状态过渡到新的,充满活力的状态,又避免了大的社会动荡、动乱。这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和手段问题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邓小平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他论述了改革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革命性作用。他说: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3页)“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对毛泽东同志所作的 “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论断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3) 邓小平确定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点和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标,不仅要对经济、政治制度进行全面改革,而且要有奋斗目标。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认为,搞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个路子是对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间不存在矛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最高形态。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通过社会主义体制本身去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毛泽东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坚持了这一基本观点,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展开,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邓小平指出,我们所要坚持的 “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还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 “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 这表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理论成果,概括了我国新时期的实践经验,对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路是十分清晰的,从而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臻于完善。

☚ 邓小平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理论 ☛
000000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