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理论

马克思辩证唯物论认为: “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2页)这种关系便是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构成,它是社会关系中最本质的关系。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在生产关系方面提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的要求,使我们从社会主义在社会关系的根本目标方面科学理解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打破了以前有剥削阶级存在的局面,“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而不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但要使全民共同致富,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同步前进,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于是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强调推行突破战略,指出 “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2页)“我们首先要解决农村问题,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的积极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55页)这个方针反映了邓小平在城乡致富战略上采取了先在农村突破的思想。“如果将来沿海的特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有了条件,收入就可高一点,增加消费。……全国没有这个条件,可以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42页)这又反映了邓小平主张在沿海突破的思想。总之,邓小平从生产关系的认识角度揭示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会主义最实在最深刻的认识。
邓小平认为,不发展生产,社会就不能存在,所以决不可以离开发展生产,离开生产力来谈社会主义。而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谈解放生产力,就意味着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的否定,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的肯定。
要达到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的目标,就要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作为前提和保证。因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又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是对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重大改革,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的补充。

☚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理论 ☛
000000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