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8页)这篇祝词和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起,成为我们党最早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重要历史文献。邓小平在这里不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而且是把这种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之一摆到总体设计中的。他不仅对文明进行了两点论的阐明,而且也用两点论分析了精神文明的内在结构。他指出: “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 (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在这里,他是用两点论的思想方法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两个方面——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因而也必须同时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全党同志必须从这个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系统结构,建设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也是一种政治制度,还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否则就不是完备的社会主义,也无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实的中国社会,社会主义历史不长,而且原来经济文化落后,国民总体文化素质也不高,这就需要我们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以此为根本任务,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实现经济现代化、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民主政治创造文化条件和提供思想保证。面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以及国际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们的侵袭和影响,需要我们用几代人努力才能实现的现代化建设要经受历史性的重大考验,这尤其要搞好以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结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从1992年到1997年这五年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成绩毕竟属于过去,我们还应当看到所存在的问题,继续沿着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指导思想,争取更大的进步。 ☚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科技意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