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低钾血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钾浓度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现象。发病原因是钾摄入不足或大量丢失。前者发生于长期饥饿或吞咽困难时;后者发生于真胃停滞、高位肠梗阻、严重呕吐和腹泻时。还常发生于代谢性碱中毒,或在治疗脱水时不注意补钾。表现为肌肉无力、震颤,心律不齐、肠蠕动减慢,便秘,酸性尿。严重时肌麻痹、心力衰竭,甚至昏迷。以解除原发病因,补充氯化钾为主要治疗措施。低钾血症与钾缺乏症(Kalcium defficienc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钾缺乏症指机体总钾量不足,属营养缺乏症,一般血钾浓度不降低。用血钾的浓度不能判断体钾状况。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3.5mEq/L)叫低钾血症,是常见的一种电解质失调症。因摄入减少(饥饿,消化道疾病等)、某些肾脏疾病、严重皮肤烧伤或出汗、钾离子大量转入细胞内等均可导致血钾过低。病人可表现为软弱无力、进行性或对称性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恶心、呕吐、肠麻痹、嗜睡、精神萎靡、神智不清、昏迷、心悸、心律紊乱、心音低钝、血压下降等。本症需查清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并依据临床检验数据,适当补钾。 低钾血症血清钾<3.5摩尔/升。由摄入不足,大量呕吐,腹泻及排钾利尿药的应用等引起。表现肌肉软弱无力,腹胀,肢体软瘫,排尿困难,心跳加快,心律失常,心电图有助诊断。治疗原发病,补充钾溶液。 低钾血症hypokalemia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病因为钾摄入不足或损失过多,及钾在体内分布异常等。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心悸、软弱无力、肌麻痹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及急性低血钾性碱中毒。除治疗原发病外,在有一定尿量情况下给予静脉滴注低浓度氯化钾,慢性者可口服。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Eq/L时称为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患者细胞内钾含量一般亦降低,即发生了机体总钾量减少或钾缺乏。然而,在某些疾病(如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等)时血清钾虽然降低,但细胞内钾含量却可增多,因而机体总钾量可以不变。
这些由于钾在机体内重新分布所引起的低钾血症,虽然血钾降低,但细胞内钾反而增加,因此机体的总钾量不变。 除上述原因外,食用粗制棉籽油也可能引起低钾血症,但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此外,低镁血症、高钙血症时,也可伴有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时,可能由于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活性受抑制,以致尿钾排出增加而导致机体缺钾。高钙血症时,可能由于发生了肾小管性酸中毒,致使肾排钾增加而引起低钾血症。 2. 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1) 神经肌肉系统的变化: 低钾血症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肌无力(一般出现于血清钾低于3mEq/L时),甚而出现弛缓性肌麻痹(血清钾低于2.5mEq/L时)。通常以四肢肌麻痹为最显著,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肌麻痹。低钾引起肌无力、肌麻痹的机制,主要在于血钾降低引起细胞内外钾即[K+]i/[K+]e比值增大,使细胞静息电位(Em)升高(即负值变大),静息电位与阈电位(Et)的差值(Em-Et)加大,以致细胞兴奋性降低(图2)。此外,钾又是细胞内多种酶类(如三磷酸腺苷酶、丙酮酸激酶等)的激活剂,因此,长期低钾血症并发细胞内缺钾时,可由于有关酶活性的降低而使肌肉收缩所必需的能量释放不足,从而导致肌肉收缩力下降。此外,低钾血症还可影响细胞膜内Na+-K+-ATP酶活性,使维持细胞膜内外Na+、K+浓度差所必需的能量释放不足,从而造成细胞内钾外流和细胞内缺钾,也是骨骼肌兴奋性异常的原因之一。然而,与急性钾缺乏相比,在慢性钾缺乏时,其肌无力和肌麻痹症状常常不甚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慢性钾缺乏时在低血钾的同时,细胞内也出现了缺钾,以致[K+]i/[K+]e比值变小或相对不变,静息电位亦可变小或相对不变。因此,在阈电位不变的情况下,Em-Et亦随之缩小或无变化,因而细胞的兴奋性可维持不变。 图2 细胞外液K+、Ca++浓度对骨骼肌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影响 严重缺钾可致骨骼肌发生肌细胞空泡变性,横纹消失,肌纤维溶解、断裂等形态改变。患者因而可发生肌球蛋白尿。有人认为缺钾时肌肉形态学的改变与钾不能充分参与骨骼肌血流的调节有关。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随着肌肉的运动,细胞所释放的钾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从而使肌肉的血流和营养供应有所增加。当钾缺乏时,由于细胞释放钾减少,这种血流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因而肌细胞可发生营养不良性改变。 (2) 心脏的变化: 低钾血症时心脏的主要变化是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发生心室颤动。长期缺钾可由于心肌受损而心脏扩大,甚而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变化主要是T波低平,出现u波,Q-T、P-R间期延长和QRS波群变宽等。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钾外流孔道的开放受抑制,使复极速度减慢,复极末期延长,故出现T波低平,Q-T间期延长和出现u波;另方面是由于低钾血症时,钠通道的开放减弱,使动作电位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均下降,而引起递减性传导,出现QRS波群增宽和P-R间期延长。由于心肌复极速度减慢和递减性传导,就给出现心律失常提供了生理学基础。但应指出,低血钾时出现的心脏变化,不仅取决于低血钾发生的程度、速度和时间,也决定于其他电解质的平衡状态。 长期缺钾可导致心肌细胞空泡变性,甚而出现肌纤维断裂、坏死和疤痕形成。 (3) 肾脏的变化: 慢性低钾血症时肾脏的主要变化是浓缩功能的减弱,因此患者出现多尿、低比重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烦渴和多饮。当机体失钾量超过200mEq时,尿渗透压可由正常的390~1200mOsm/L,降至300~400mOsm/L。其机制可能与髓襻升支粗段对Cl-、Na+向髓质间质的转运发生障碍有关。此外,长期缺钾可致肾近曲小管(偶在远曲小管)发生空泡变性和细胞肿胀,集合管上皮细胞可发生水样变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肾小管周围基底膜增厚和不规则。这些变化可能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性降低,肾浓缩功能减弱有关。 (4) 消化系统变化: 钾也是维持平滑肌紧张度所必需的电解质,低钾血症时,可发生肠蠕动减弱。临床上,可见患者出现腹胀、便秘,严重时可发生恶心、呕吐,甚而导致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可使胃液大量丢失,从而加重钾的缺乏。 (5)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轻度低钾血症时患者可出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重症者精神萎靡、神志模糊、嗜睡甚至昏迷。其发生机制主要是低钾血症可使神经细胞糖代谢障碍,以致能量产生不足。近年证实,脑内Na+-K+-ATP酶具有很强的活性,而当钾缺乏时该酶的活性受抑制,致使神经细胞膜的离子主动转运功能发生紊乱,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6) 酸碱平衡的变化: 严重低钾血症常伴有继发性碱中毒,也称低钾性碱中毒。其发生机制可能是: ❶当血钾浓度降低时,细胞内钾可向细胞外转移;与此同时,细胞外的Na+、H+可相应转入细胞内,从而导致细胞外碱中毒和细胞内酸中毒。 ❷在肾脏,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中排H+多于排K+(见图1),HCO3-回收增多,尿呈酸性,称为反常性酸性尿。低钾性碱中毒较多见于长期使用排钾性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的疾病以及钾摄入不足等时。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是复杂的。某些情况下,低钾血症亦可伴发酸中毒,例如,长期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和肾小管性酸中毒所致的低钾血症,即可伴有酸中毒。此外,在急性腹泻、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以及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的患者,也可见低钾血症伴发酸中毒。 (7) 其他变化: 在慢性低钾血症时,可见发育期出现体重增长缓慢、毛发稀疏、生长停滞等变化。 ☚ 高钾血症 酸中毒 ☛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Eq/L,称为低钾血症。可因钾摄入不足、排出量增加,或钾在体内分布异常而引起: ☚ 脱水 高钾血症 ☛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钾为细胞内主要阳离子,在血循环中者仅占全身总量的2%,在正常血浆中浓度为3.5~5.3mmol/L。当血钾低于3.5mmol/L时称低钾血症。按病因可分缺钾性低钾血症、稀释性低钾血症和转移性低钾血症三类。 ☚ 高钠血症 高钾血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