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云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云使》《云使》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印度古代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约公元350—472年之间)的长篇抒情诗。分《前云》和《后云》两大部分。讲的是一个药叉(又译夜叉,印度神话中的小神),本是财神俱毗罗的奴仆,由于怠忽职守,受主人贬谪,离开爱妻,到南方罗摩山的树林中过流放生活一年。几个月后,雨季来临,他看见天空中的云彩,思念久别的妻子,便委托云彩带口信给留在北方阿罗迦城的妻子。他对云彩详细地讲述了向北方走的路程,描绘了沿途的风光和阿罗迦城的景色,指出了他家的标志,让云彩转达他对爱妻的问候和思恋之情,并说自己流放期将满,不久即可与妻子圆聚。 全诗抒发的是夫妻间的离愁别恨,在哀婉低回的情调中,隐隐地把怨愤之情指向带给人民痛苦的统治阶级。但更为明显的是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抒情诗,为达到充分抒情的目的,诗人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为抒情服务。首先,除最前面的五小节外,全诗采用第一人称,即药叉自述的形式。这实际上是诗人将自家的感受和情愫融汇到了诗中人物的情感之中,款款道来,如泣如诉,既缠绵悱恻又亲切逼真。其二,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以云拟人,以云为友,草木山石,无不含情。其三,大量运用比喻,细致而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其四,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山光水色,城廓故园,无不美如画图,又无不牵动“我”(药叉)的九曲回肠。其五,大量用典,《吠陀》、史诗《往世书》中的典故信手拮取,借古人之传说发我心中之幽情。最后,也是《云使》一诗最突出的一点,发挥想象,给人以新颖奇特之美。见云思人,想到托云传信;由云的行程联想到“我”的归程;由云的行期想到“我”的归期。诗人想象的翅膀随行云而飞翔,缘行程而驰骋;诗中人物的情感在想象中抒发,却不给人以虚假飘渺之感。这就使这部诗跳出了一般相思诗的藩篱,成为那个时代印度诗歌的高峰和垂于后世的典范。 《云使》 长篇抒情诗。迦梨陀娑著。共125节,每节4行,分《前云》、《后云》两卷。写一个小神仙药叉因失职被其主财神爷贬谪到罗摩山的森林,被迫离妻独居一年。在放逐的第八个月,雨季到来时,他将对妻子的思念托付给飘浮在峰顶的一片云彩,让它作为自己心灵的使者,向妻子传递无恙的消息和眷恋的深情。诗人用朴素无华但又美妙淳厚的诗句,饱和着温柔、哀怨的感情,描绘出印度大自然的万千姿态,尤其是把药叉和妻子相互思念之情,表现得真切动人,具有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