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面积和产量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1.面积和产量 1.面积和产量河北种植棉花在明代中叶已具相当规模,清代种植较为普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中国民族棉纺业乘机发展,棉花生产随之发展。1919年河北棉田达39.33多万公顷,总产15.7万吨。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倾销其剩余农产品,河北棉田降到13.33万公顷以下。“七七”事变后,多数年份植棉面积26.67万~33.33万公顷,总产在5万~6万吨上下徘徊。 表5-2-4 棉花生产情况 单位:万公顷、千克、万吨
☚ (一)棉花 2.产区分布 ☛ 1.面积和产量 1.面积和产量清代河北就有种植,后逐步发展为全省第一大油料作物。新中国成立后,花生生产历经三个阶段。1950—1959年恢复发展,种植面积22.67万公顷左右,年均公顷产1 239千克,总产27.7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23.8%和19.2%。1960—1978年,为解决粮食困难,压油上粮,花生生产低产徘徊,面积减少到13.33万公顷左右,公顷产900~1 050千克,总产在十一二万吨上下徘徊。1979—1996年,实行改革开放,落实油料政策,花生生产稳定发展。种植面积在26.67万公顷以上,公顷产超过1 500千克,总产超过50吨。1996年花生种植面积37.41万公顷,公顷产2 686.5千克,总产100.48万吨,面积、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9位和第3位(表5-2-5)。 ☚ (二)花生 2.产区分布 ☛ 1.面积和产量 1.面积和产量民国以前,种植萝卜、白菜等粗菜为主,以自食为主,兼救灾度荒之用。新中国成立后,蔬菜有了较快发展。1953年开始对蔬菜实行计划管理,大力发展商品蔬菜生产,对商品菜田实行“排开播种,分期收获”,确保均衡上市。1953—1958年蔬菜面积保持在20万公顷左右,1959—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以瓜菜代粮,蔬菜面积发展到46.67万~53.33万公顷。1963年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调减蔬菜面积,至1992年前,蔬菜面积稳定在23.33万~30万公顷。从1993年开始,在全省推行 “白色革命”计划,在秋、冬、春季大力发展保护地商品蔬菜生产,蔬菜面积又有发展。1996年蔬菜面积达到52.94万公顷,总产2581.76万吨,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面积和总产分别居全国第8位和第2位。全省销往省外的蔬菜达到1 000多万吨,主要销往北京、东北和南方各省,并有少量出口 (表5-2-6)。 表5-2-6 河北省蔬菜生产情况 单位: 万公顷、千克、万吨
☚ (一)蔬菜 2.栽培技术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