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理植物病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理植物病理学geophytopathology

研究植物病害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的一门科学。又称植物病理地理学(patho-geography of plant dis-eases),是植物病理学一个新分支。主要通过大面积调查研究,绘制病害分布地图(包括各地病害发生面积百分比、发生频率、发生程度的差异和表示病害传播方向、发生区域扩展情况的地图),结合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其他生物因素,分析植物病害在一个大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发展规律。在病害预测、植物检疫和制定大范围的植保规划等方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
地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起源于地理植物学(geobotany)。而地理植物学的概念萌生于1799年至1803年美国亨伯特(A.von Humboldt)著名的穿过拉丁美洲的旅行,由绘制直观而完整的植物地理分布图逐步发展成地理学新分支学科(H.Walter,1965)。其后,美国赖克特 (I.Reichert,1953,1958)、赖克特和帕尔蒂(I. Reichert and J. Palti,1966,1969)曾将一些植物地理学分布图用于植物病害研究。1967年和1972年德国威尔钦(H.C.Weltzien)先后论述了地理植物病理学的类似概念并于1973年首次提出这一术语。
地理植物病理学所绘制的地图类型很多,可以是行政区划、土壤类型、作物分布、气象要素分级(如等温线图)。再按病害发生范围、面积绘制“病害分布地图”(Commonwealth Mycological Institute,1942);按病害发生频率绘制出病害发生频率地图,如粉霉类病害在0~500种记录的作物上发生频率图(H.C.Welt-zien,1977)、甜菜的三种锈病在德国主要地区的发生频率图(H.Hartleb,1975);按开始发现某种病害的年代绘制的病害蔓延扩展图(G.Hoffmann et al.,1976)或按病害传播方式和发生面积绘制地图(D.D.Shukla and K.Schmelzer,1974)。

不同作者用来描述不同病害(或在自然分布型式内部病原物重要性)的三个地区所用的名称

地带Ⅰ地带Ⅱ地带Ⅲ出 处
经常出现
持久分布
主要损害
偶尔出现
主要分布
损害
可能出现
分布
分布
库克(Cook,W.C.1925)
布里默(Bremer,H.,1929)
艾德门(Eidmann,H.,
1934)
主要损害边缘损害偶发性损害威尔钦(Weltzien,H.C.,
1967)
持久地区
(主要或持久
损害区)
分级地区
(损害地区)
潜伏地区
(无害地区)
施威德费哥(Schwerdt-
feger,F.,1968)

(根据Weltzien,H.C.,1978)
多种病害的分区系统通常是将发病地区划分为三个地带,即地带Ⅰ——中心地带,病害发生频率高并且经常流行成灾,损失严重;地带Ⅱ——中心周围地带,病害有波动,严重程度降低;地带Ⅲ——分布区的外层,病害的发生没有重要意义,不会造成为害。库克(Cook,W,C.,1925)等人采用了相应名称(见表)。在分析寄主和环境因素对病害分布的影响时,一种静态模型作图法(见图),有助于区分上表所列的不同亚区或地带。

划分三个地带的静态模型(仿H.C. Weltzien,1978)


地理植物病理学与地理学、植物学、气象学、生态学和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流行学等学科密切联系。随着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依靠计算机处理大量调查数据,制作较精确的病害分布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将促进地理植物病理学的发展。

地理植物病理学geophytopathology

又称植物病理地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分布型及发生原因,以及从地理因素方面研究控制病害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病害的发生与分布范围,绘制病害分布的地理图;病害的分布型式;病害发生发展对环境的要求;病害流行的生态因子和地理因子;病害控制的地区性特点等。相关学科有地理学、地貌学、地质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和植病防治学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58:53